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教版教材中出现了2次铜氨纤维的制备,分别在必修2的P88页与选修5的P94页。教材中铜氨溶液配制过程如下:向烧杯中加入5%的硫酸铜溶液,再加入10%的氢氧化钠溶液至沉淀完全,静置片刻后,倒去上层清液。用浓氨水溶解得到的氢氧化铜沉淀,以获得浓度较高的铜氨溶液。笔者多次按照此步骤配制的铜氨溶液放入脱脂棉,搅拌,并放置24小时,也未见棉花溶解。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2.
苏教版教材中出现了2次铜氨纤维的制备,分别在必修2的P88页与选修5的P94页.教材中铜氨溶液配制过程如下:向烧杯中加入5%的硫酸铜溶液,再加入10%的氢氧化钠溶液至沉淀完全,静置片刻后,倒去上层清液.用浓氨水溶解得到的氢氧化铜沉淀,以获得浓度较高的铜氨溶液.笔者多次按照此步骤配制的铜氨溶液放入脱脂棉,搅拌,并放置24小时,也未见棉花溶解.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3.
铜氨纤维制备实验是苏教版《有机化学基础》专题五中天然纤维通过化学手段改造为人造纤维的一个演示实验,其实验过程如下:向烧杯中加入5%的硫酸铜溶液,再加入10%的氢氧化钠溶液至沉淀完全消失,静置片刻后,倒去上层清液.用浓氨水溶解得到氢氧化铜沉淀,以获得体积分数较高的铜氨溶液.取30 mL制得的铜氨溶液于烧杯中,加入脱脂棉,不断搅拌,使之成黏稠液,用注射器将黏稠液吸入针筒,再将其注入稀盐酸或稀硫酸中,取出稀盐酸或稀硫酸中的生成物,用水洗涤,观察.  相似文献   

4.
铜氨纤维是一种性能优异的"绿色纺织品",作为纤维素性质的拓展,在高中及大学教材里都引入铜氨纤维的制备.通过对铜氨纤维制备实验的条件研究,发现CuSO_4溶液、NaOH溶液的量及二者的比例关系,浓氨水的量、沉淀的处理方式及最终硫酸介质的量及温度,对产品质量都有一定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用10 mL 15%的CuSO_4溶液与10 mL 25%NaOH溶液反应后,沉淀,静置,抽滤,洗涤,加入浓氨水,得到深蓝色的铜氨溶液;将脱脂棉溶解其中,得到黏稠液,再注入25 mL、 30℃的20%H_2SO_4溶液中拉丝,制得高质量的铜氨纤维.该实验方法简便,现象明显,重复性好,适于学生实验.  相似文献   

5.
一、锌与硫酸铜反应的演示实验锌的金属活动性较强,它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置换析出金属铜的速度较快,使锌片表面附着的金属铜晶粒粗糙,显示黑色,而不是红色。若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氨水,至生成的氢氧化铜沉淀刚好溶解,制成深蓝色的硫酸铜的氨溶液(使溶液中铜离了的浓度减小,大部分的铜离子变成铜氨络离子[Cu (NH_ 3)_4]~(2 ))。这时再在溶液中插入锌片(可用废干电池锌皮),由于控制了反应速度,就可以在锌  相似文献   

6.
应用氢氧化铜与浓氨水制备铜氨纤维,研究了铜氨溶液、硫酸的温度、溶液的浓度等条件的影响,并与教材中实验方案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直接用氢氧化铜与25%的浓氨水制备铜氨纤维成功率高,效果好.该方法更有助于教师课堂教学和学生实验的实施.  相似文献   

7.
<正>一、引言1857年,德国的Schweitzer发现硫酸铜氨水溶液能溶解纤维素,然后纺丝,再用稀酸处理可得再生纤维,这种纤维叫做铜氨纤维。铜氨纤维虽是纤维素纤维中较小的品种,但其优异的耐磨性、手感柔软的特性得到人们的青睐。铜氨纤维采用天然的棉花的短毛制成,是一种对人类、地球生态环境最温和的纤维。铜氨纤维易受  相似文献   

8.
甲酸的银镜反应不容易做成功,对此,笔者进行了一些实验,找到了成功地进行反应的方法,现介绍如下。 一、银氨液的配制:取少量5%的硝酸银溶液,先滴加浓氨水(含氨25—28%)至沉淀恰好溶解,然后滴加25%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的过程中出现沉淀立即滴浓氨水溶解,直至滴氢氧化钠后不再出现沉淀为止。  相似文献   

9.
大家知道,锌是能够置换溶液中铜离子的: CU~(2 ) Zn=Cu十Zn~(2 )至于铜氨溶液中,铜离子已成络合中心离子,势必使溶液中铜离子的浓度大为降低,那么,锌能否置换铜氨溶液中的Cu~(2 )离子呢? 我做了如下实验:取0.5M的硫酸铜溶液10ml,滴加浓氨水,制得蓝色铜氨溶液,然后,加几颗小锌粒,可发现铜氨溶液颜色逐渐变淡,最后变成无色,同时锌粒表面变黑,铜沉积在锌粒表面。实验证明,锌是可以把铜氨溶液中铜离子置换出来的。  相似文献   

10.
二、实验过程 1.取暖水瓶胆碎片100克于250ml烧杯中加入30%硝酸溶液100~150ml,加热使暖瓶胆碎片上的银溶解。过滤得硝酸银溶液。 2.取硝酸银溶液5~10ml。加浓氨水,制得土伦试剂。 3.取干净的旧棉花约5克,放入250ml烧杯中,用水浸泡加入浓H_2SO_4。不能搅拌,微热至溶解为止,然后加入碳酸钠粉末至不出气泡为止。过滤得葡萄糖溶液。 4.用干净试管一支加入葡萄糖溶液和土  相似文献   

11.
Benedict试剂的配制:取柠檬酸钠17.3克和10克无水碳酸钠溶解于80ml水中。再取1.7克结晶硫酸铜溶解于10ml水中,慢慢将此溶液加入上述溶液中,最后用水稀释至100ml,如溶液不澄清,可过滤之。  相似文献   

12.
刘全明 《化学教学》2005,(11):61-62
含有醛基的有机化合物与杜伦试剂作用,即所谓的银镜反应,是高中生必须学习和掌握的重要化学实验之一。大多数有机化学教科书(包括大学有机化学教材)都介绍用杜伦试剂检验醛和还原性糖的实验。杜伦试剂的制备,通常是把稀氨水(2%)滴入稀硝酸银溶液(2—5%)中,直到氧化银恰好完全溶解为止,所得溶液称为杜伦试剂,即银氨溶液。  相似文献   

13.
银镜反应是中师《化学》有机部分的一个重要演示实验,为了取得好的效果,可作如下改进: 1.在配制银氨溶液之前,先将2%的氨水试剂瓶中加入4~5滴5%的NaOH溶液。 2.在盛有2~3m12%的AgNO_3溶液(现配且不能有颗粒)的试管中,逐渐滴入试剂瓶中2%的氨水,产生黄褐色沉淀,继续滴加氨水,直到沉淀恰好溶解为止。  相似文献   

14.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初中物理第二册P78图19-8所示实验中,液体扩散所用蓝色硫酸铜溶液,如在量筒内盛放时间过长,量筒内壁常会附有棕色的固体物质,且用水或酸溶液都难以洗净。笔者发现,若用10%的氨水洗涤(氨水为络合剂),可使其形成蓝色的铜氨络合物...  相似文献   

15.
从实验和理论两个方面进行探讨,说明了制备铜氨配合物晶体的试剂浓度和试剂用量的关系,用硫酸铜溶液所制备的铜氨配合物晶体的成分不单只是[Cu(NH3)4]SO4·H2O,而是[Cu(NH3)4]SO4·H2O与[Cu(NH3)4](OH)2·nH2O的混合物。  相似文献   

16.
叶脉镀铜     
一.各种溶液的配制:1.碱液:将7g氢氧化钠,5g碳酸钠溶解干200mL水中,2.敏化液:在1加mL水中加入4mL浓盐酸和1g氯化亚锡。搅拌、溶解,然后加入驷锡粒.3.活化液:在100mL水中加入1.7g硝酸银溶解,再慢慢滴加28%氨水,最初可出现褐色沉淀,一直加至溶液里透明为止.4.酸性电镀液:将18g硫酸铜晶体,2g硫豚,2mL乙醇干100mL水中,再加入5mL浓硫酸,搅拌备用.5.钝化液:将4g重铬酸钾溶解于100mL水中,滴加醋酸,调节pH值为3-4.二.实验程序与操作:(一).表面处理1.叶脉制作:利用碱液的腐蚀作用,除去树叶的叶肉,得到叶脉…  相似文献   

17.
六年制重点中学课本,第三册第11页习题4,问:“为什么无水硫酸铜的白色晶体溶于水后成为浅蓝色溶液,在这个溶液里滴入少量氨水,溶液又变为深蓝色?”笔者认为这种提法欠妥。这与课本第201页学生实验一2.(4)“在试管里加入2~3毫升0.2M CuSO_4溶液,滴加浓氨水,观察蓝色沉淀的生成和溶解。”这个实验要求不符。前面的问题未能  相似文献   

18.
为了做好锌置换硫酸铜这个实验,我们选用多元醇糖精,维生素C、氨水和柠檬酸三钠等络合剂进行反覆实验,结果如下: 如选用铜氨溶液进行实验,虽有铜的颜色在锌粒表面出现,但铜氨溶液呈深蓝色,与硫酸铜溶液的颜色截然不同,存在学生直观问题,使学生误认为硫酸铜溶液颜色是深蓝色的。如改  相似文献   

19.
仁爱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上册第56页“探究微粒运动的实验”中采用了浓氨水和无色酚酞试液2种试剂。具体实验过程如下:向烧杯A中加入20mL蒸馏水,滴入2—3滴酚酞试液。在烧杯B中加入3—5mL浓氨水,用1个大烧杯把A,B两烧杯的溶液罩在一起(图1),观察现象。浓氨水具有强烈的氨臭味,实验中虽然使用到的浓氨水不多,但往往还是弄得教室里臭味四溢,且该实验基本上只能作为演示实验,很难作为学生分组实验。  相似文献   

20.
2.托伦试剂的配制(Tollen) 取约5毫升5%AgNO_3溶液于一支干净的试管里滴入1:4稀氨水,边滴边振荡至沉淀恰好溶解为止,溶液的pH值近于11,为了防止氨水过量,可以回滴5%AgNO_3 1滴若溶液浑浊、再小心地滴入半滴稀氨水直到溶液刚刚变为澄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