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些天真的少女,追起“星”来,痴迷得不行。这且不说,未料到的是,现在某些编辑追“星”,几乎也达到“痴”的地步。当然,他们追的不是歌星,而是“文章明星”,但“痴”迷程度彼此不分上下。登门取文、高稿酬伺候,仍嫌不够殷勤到位;讨不到名家就大动脑筋,四处打听谁跟谁关系比较“铁”,以打通关节……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相似文献   

2.
1983年,我开始写稿,一连发出30多篇,别说河南日报、省电台,就连河南农民报也没沾上边. 我心想,也许自己不是那块料,干脆不写了。自从县广播站编辑徐明法同志给我牵线订(?)《新闻爱好者》以来,我每月都能看到杂志上有不少通讯员下苦功写稿的动人事迹。比如在《通讯员园地》里刘志勇的秘诀和新闻敏感,总结了写稿要“腿勤”、“眼勤”、“嘴勤”、“脑勤”和“手勤”的体会.在他发表20篇  相似文献   

3.
杨卓光 《新闻窗》2008,(6):123-124
所谓通讯员,就是积极为新闻媒体写稿投稿的作者,他们有业余和专业之分,业余的大都是在从事本职工作的同时,出于热爱而为各家媒体写稿投稿,专业的则是以此为谋生职业,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职业撰稿人。  相似文献   

4.
通讯员园地     
方城县券桥乡有个“新闻迷”叫冯金声。你别看老汉年纪一大把,可是热爱新闻事业的心比年青小伙儿跳得还欢快哩。老汉自己积极写稿不算,还影响周围十里八村的年轻人,带出了一群舞文弄墨的徒弟。他的事迹不但上了《人民日报》海外版,还被收入《今日中国农村群星谱》一书。老汉说:“俺是庄稼人,信奉这样一条理:学写稿如种庄稼。只有洒足了汗,才会有好收成。”这不,想起这些,老汉心里的欢喜就忍不住飞到了脸上。  相似文献   

5.
我是一个“初出茅庐”的通讯员,4年来在新闻写作道路上,从蹒跚学步到跨入新闻门槛,经受了不断耕耘的艰辛,也得到了有所收获的喜悦。有的同志说我写稿“有一股用不完的劲头”。这当然是过誉之辞。我写稿的“劲头”是哪里来的呢?正如爱因斯坦的一句名言:“热爱是最好的老  相似文献   

6.
方城县券桥乡好庄村,有个年已花甲的单身老汉叫冯金声,身居两间茅屋,10多年来,不喂猪不养鸡痴迷于新闻报道。农活之余,走东串西采写稿件,被人们称为“新闻迷”。冯老汉幼年读过私塾,爱好写作,1959年就掂笔为县广播站、南阳日报写稿,“文革”期间被迫辍笔,1977年再次挥笔上阵。一个农民到省、地新闻单位送稿,一切费用全都需要自理,困难很多,但他矢志不移。 1980年的一天,村上中学毕业回乡当了羊倌的岳学堂来找冯老汉:“冯伯,我想写点东西,可不  相似文献   

7.
为"乐"而写     
我喜欢读书看报,又酷爱写作,虽工作繁忙、家务繁多,但爬格子这门差事仍“壮心不已”。闲暇之时,我便手握笔杆,在方格田里耕耘,一杯清茶,其乐融融。自我感觉好的,便投寄各报刊,往往还真能变成“豆腐块”。当然,写稿有乐也有苦。为了深入采访,我不惜冒着严寒酷暑四处“奔跑”。一旦获得好的新闻线索,便不顾一切而求之。我也养成了勤写、勤走、勤问、勤记的习惯。有人说我是写稿迷,确实如此,一天不写则好像丢失了什么似的。我在写稿中坚持“三不写”、“三结合”。即:事情不真实不写,情况不弄清楚不写,没有宣传价值的不写;做到学习与写稿相结合…  相似文献   

8.
痴书     
面对日益激增的知识,谁没有一种危机感和紧迫感呢?那种慢速度、低效率的读书态度,恐怕很少有人满足了,快节奏、高效率的读书,需要一种“痴书”精神,也就是一种潜心攻读的痴迷劲儿,因“性痴则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世之落拓而无成者,皆自谓不痴者也。”可见,“痴书”精神表现的第一个方面是爱好读书达到了废寝忘食、欲罢不能的地步。在他们那里听不到“没有时间读书”的埋怨,看不到荒废时光的闲散。他们痴于追寻和珍惜分分秒秒的光阴,痴于在知识的田园  相似文献   

9.
我屈指一算,写稿已有17载。17年来,1995年创造了我写稿史上的辉煌,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稿8篇,在陕西农民报、三秦都市报等全国各级党报党刊上发表稿件125篇,被安康铁路公安处党委报请三等功。总结我的经验之一即只是因为“爱”。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我就是热爱写稿这件苦差事,积极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反映广大公安干警的精神风貌,唤起千千万万的人对公安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这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从开始热爱写稿,到后来的上瘾,直至现在一天不写稿就心慌,我始终持之一恒,坚持不懈,用锲而不舍的精神来写稿,使这一艰苦的差事在我的业余爱好中坚持下来,而且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能够失志不渝、坚定不移地写稿,这也是十分难能可贵的。这也许是我的自豪和骄傲,但更应该是我的起点和继续前进的动力。  相似文献   

10.
我热爱党的新闻事业,已从事业余新闻写作40多年了。实践经验告诉我,写新闻稿要做到“准、新、快、全、多”。这是我多年来遵循的写稿原则。一是准。就是每篇稿件立意要准。要和党的宣传口径吻合,符合党的现行路线、方针和政策。报纸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报道中心,只有把握这个中心,采写的稿子才能切中要点,发稿命中率才会高。二是新。即报道内容要新。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不能人云亦云,那样写出的稿件就会枯燥乏味,没有新意。只有写出人人心中想,别人笔下无的稿件来,才会产生较好的宣传效果。这个“新”还包含写稿者的超前意识,即两眼紧盯上…  相似文献   

11.
多想几招     
所谓“多想几招”,就是在写稿时不要搞“自古华山一条道”,而要从角度的选择到主题的挖掘,从思想的提炼到情节的安排,从语言的运用到题目的确定,都要想一想,除了这样写,还能不能那样写。这就好比打仗,常常研究几个方案;盖房子、搞建筑,往往要设计、制定多份图纸和方案。写稿了,多想几招,等于在头脑里多  相似文献   

12.
我们常说:“要有的放矢”。新闻报道像射箭一样,每发一篇稿子都像射出一支箭,能不能射中,就看你写稿前明不明“的”,心目中有没有靶子,这靶子就是稿子的针对性。许多稿子未被采用,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针对性。写稿不能老凭热情,看到什么就写什么.写前,你要问一问自己:为什么要写这篇稿?这篇稿子要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问题?然后,再把你要写的东西拿到全局去比较去  相似文献   

13.
所有好的文章、好的写作方法都是同一个硬币的两面。那个人同我有什么不同之处,有什么相似之处?我、我、我。“我”就是写稿人。“我”就是读者。不要只告诉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自然科学领域里,有为人们所熟知的“三钱”。说来凑巧,在《常州日报》积极通讯员中也有“三钱”——钱小山、钱璱之、钱旭东,他们祖孙三代为党报热情写稿。小山同志已是望八高龄,一生热爱并从事文化教育事业,现任市政协副主席,是著名诗人、书法家,为人和蔼可亲,是  相似文献   

15.
他,是一位写稿“入魔”的人。每次走进他的办公室,除见他批阅文件外,不是见他在读书看报,就是见他低头写稿。再看看他书橱里摆放整齐的几十本作品剪贴本和剪报本,还有那两摞烫金的各类获奖证书,令人顿生一种敬佩的感觉。他,盖金岭,滨州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上校军衔,一个当了领导仍旧笔耕不辍的“新闻迷”。从当上新闻干事那天起,他就追求“语不惊人誓不休”的写作境界,他“出手”的槁子,80%以上都是编辑稍加改动就刊发。1981年8月,盖金岭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怀抱着十余本获奖证书来到滨州军分区任宣传干事,不久又提升为宣传…  相似文献   

16.
三大本厚厚的用稿剪贴本和10多个令人惹眼的获奖证书,足以说明小苟的5年军旅生活是充实的。言及写新闻,小苟说:“只是因为爱”!和他接触时间长了,才知道他对写新闻爱得是那么艰辛,爱得那么痴迷。小苟入伍来到某工程团四连,官兵们长年累月在深山沟里挥汗筑“龙宫”的无私奉献精神深深地感动着他,他发誓要把官兵们的苦累与欢乐,追求与奉献,写成新闻登在报上。一天施工下来,他累得腰酸背届,别的战友一下班就倒在床上睡觉,他则抓繁时间读书写稿。不到一年,他寄出去70多篇稿,却全无音信。小苟并不气馁,仍就痴写不断。他坚信:精…  相似文献   

17.
“金盾”的发行之道张秀平,王坤宁编辑手记:在主渠道订数日渐萎缩,出版社发行步履维艰之时,金质版图书却销量日增。他们的“秘诀”就是:“要为读者服务,先要为书店服好务!”“秘诀”念起来简单,但要使之“显灵”,关键是过硬的“内功”。这就是观念的转变、敏锐的...  相似文献   

18.
杜甫诗曰: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诗人将锤炼文字的甘苦一语道尽。我从事新闻工作40年,对于写稿一事,至今难以割舍。虽然比不得诗圣的境界,但眼前所见,心中所感,就是平时日常工作再忙,也愿意不改其乐,走笔为快,这算不算一种“情结”呢? 想起当年刚当记者的时候,认定“在报社工作,就是要笔杆子硬”,所以那会儿,工作很拼命,写稿也多。这里旧事重提,丝毫没有自夸的意思,而是想说,记者这一行,只要热爱,就不觉辛苦。譬如,有一次采访,曾在寒冬季节搭乘留着大缝子和开着天窗的运鸭列车,跟鸭子呆过3天。当自己的稿…  相似文献   

19.
我做了多年宣传工作,写稿却是从1986年开始的。“格子”刚“爬”上不久,竟着了“迷”。本来,搞新闻报道属我业务范围内的事,上班写稿无可非议,由于工作的繁忙和办公条件的限制,我不得不把90%以上的稿子放在业余时间来写。常常是写到凌晨两三点钟,第二天仍然照常上  相似文献   

20.
吕希玲 《大观周刊》2011,(23):234-234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说:“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初中的学生好奇心强,而好奇心又是激励人们探索知识的起点,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时时注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