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莺 《大观周刊》2012,(47):58-58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汉服是中国汉族传承几千年的传统民族服装,汉服体系展现了华夏文明的等级文化、亲属文化、政治文化、重嫡轻庶、重长轻幼以及儒家的仁义思想。在中国古代的宗法文化背景下,服饰具有昭名分、辨等威、别贵贱的作用,一直为后人所沿用,但在满清政府的武力血腥镇压与屠杀下改冠易服,汉服逐渐消亡;而今天汉人所穿的服装,其源流主要是来自西方,随着人类思想与社会的日益进步,汉族服饰也开始发生潜在的变革。  相似文献   

2.
杨阳 《大观周刊》2012,(12):169-169
服饰作为民族识别的依据之一,在民族识别和民族研究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风格独特、色彩斑斓、装饰华丽的民族服装,无疑是中国服饰史中光辉的一页。在体会和感受中华民族服饰艺术的巨大的魅力的同时,更应看到精神和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以及科技的不断进步,服饰设计将呈现向市场化、国际化、个性化发展的趋势。随着人们整体生活质量的提高,对于服饰的功能要求也将越来越细化、具体化,最终使服饰能够适应自己变动的不同环境要求。因此,现今我们所面临的难题是,现代服饰设计如何立足我国民族文化艺术之本,在继承我国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去发现、去寻求、去创新。  相似文献   

3.
汉服迷群与中华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新媒体的作用下,汉服迷群这一亚文化群体发生了转变,圈层扩大,界限消弭,汉服迷们自主表达想法和欲望。新媒体时代为其赋予权力的同时,新媒体也让汉服迷群内部联系更加紧密,互动仪式链加深同袍之间的身份认同。复兴汉服突出"仪式"的塑造,仪式性的实践活动唤醒大众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汉服迷群的生长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承,更是我国文化自信提升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服饰是重要的文化载体,服饰中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民族文化交流对服饰的影响非常大,尤其是宋代服饰,本文针对民族文化交流对宋代服饰演变产生的影响,以及民族文化交流、服饰演变等相关的知识内容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5.
21世纪,繁荣昌盛的经济和上升的民族文化自信等因素,催生了汉服复兴运动。本文分析了该运动目前存在的危机与发展瓶颈,探讨国家政策、社会支持、舆论环境、新媒体传播与汉服复兴的关系,并对未来的发展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6.
一些“汉服”的提倡者再度将“服装”政治化,似乎不着汉服者自然居于不参与“民族复兴”的道德、政治劣势。但中国还有其他五十多个民族,他们的权利与汉族不应当是完全平等的吗?  相似文献   

7.
西藏藏戏服饰主要从西藏本土服饰发展而来,具有浓郁的藏族色彩;同时又融入了汉族、蒙古族和回族等其它民族服饰元素,呈现出多元化民族特征。藏戏服饰的多元化与民族交往、政治制度、宗教习俗等密切相关,折射出藏族的审美情趣、宗教心理及思想开放、兼容并包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8.
北魏是历史上第一个占领中原地区的少数民族政权,它的几位皇帝实行各种积极的民族融合政策,使民族大融合时代得以到来。而北魏妇女服饰可以从一个方面体现这种融合,并且北魏妇女服饰在中国妇女服饰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汉服在民俗文化的阐释上丰富多彩,并且它还为弘扬光大和发展宋代的民俗文化作出了重大了的贡献。本篇论文将主要围绕汉服在宋代的特点及文化内涵窥探宋代的民风民俗,找到它们之间紧密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0.
杨周敏 《兰台世界》2013,(12):76-77
汉服在民俗文化的阐释上丰富多彩,并且它还为弘扬光大和发展宋代的民俗文化作出了重大了的贡献.本篇论文将主要围绕汉服在宋代的特点及文化内涵窥探宋代的民风民俗,找到它们之间紧密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1.
王立松 《兰台世界》2012,(18):30-31
本文从羌民族的自然性出发,探究了羌族服饰图案与自然、劳动、宗教、祥瑞愿望之间的关系,揭示了羌族服饰图案与羌民族生活息息相关,是羌民族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表现,是羌民族几千年历史文脉发展的折射.  相似文献   

12.
任何一个民族之所以得以存在和发展,就在于民族自身具有强烈的文化特征,而这种文化特征主要是靠本民族的思想意识、民风民俗、语言服饰,以及生产和生活方式等诸多因素构成的。仡佬族有别于其他兄弟民族的文化特征之一,就是独具民族特色的食  相似文献   

13.
黄能馥 《中国博物馆》2006,(4):13-15,22
中国服装发源于旧石器时代晚期。新石器时代已有衣冠鞋覆和丰盛的首饰佩饰,原始的龙图腾崇拜已在服装上得到反映,夏朝服饰已出现象征王权的十二章纹,周代已有完善的官服制度。战国赵武灵王为强化军队而实行“胡服骑射”,东汉明帝制定官服制度.儒家服饰理论从此在全国全面贯彻执行,南北朝汉服与胡服交流,对隋唐服饰文化的发展起重大促进作用。宋明理学使中国服饰文化趋向保守,明清“江南三织造”使宫廷服装技艺达历史的顶峰。  相似文献   

14.
推荐理由:民族服饰文化是中国民族智慧的结晶,各族人民以其独特的颖悟力和杰出的创造力,将他们对美好生活和信仰的追求,用织、绣、印、染、缝等工艺技法表现在其所穿着的衣物上,巧妙运用大自然的馈赠形成各自的服饰特色,展现出各自独特的民族气质和生命精神。从这个意义上讲,工艺是服饰文化的载体,服饰是民族文化的表征,中国少数民族的服饰文化和工艺充分见证和彰显了各民族传统精神的延续,也记录了国家和各民族文明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15.
推荐理由:民族服饰文化是中国民族智慧的结晶,各族人民以其独特的颖悟力和杰出的创造力,将他们对美好生活和信仰的追求,用织、绣、印、染、缝等工艺技法表现在其所穿着的衣物上,巧妙运用大自然的馈赠形成各自的服饰特色,展现出各自独特的民族气质和生命精神。从这个意义上讲,工艺是服饰文化的载体,服饰是民族文化的表征,中国少数民族的服饰文化和工艺充分见证和彰显了各民族传统精神的延续,也记录了国家和各民族文明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16.
宋丙玲 《兰台世界》2012,(36):134-135
拓跋鲜卑民族建立北朝政权后,继承了中原传统的服饰赏赐惯例,并进一步发展出各有特色的针对官僚队伍、弱势人群以及周边少数民族的三类服饰赏赐,对笼络和调整统治集团内部力量、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族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艺术设计之美对现代生活尤其重要,艺术设计与人们的衣、食、住、行紧密相连。它包括服饰设计、生活用品设计、建筑设计及交通工具设计。通过艺术设计师的劳动成果,来满足人民的需要。艺术设计具有实用性和美观性的双重作用。它的物质性和精神性体现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能标志着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先进和文明程度。  相似文献   

18.
张冉 《新闻前哨》2023,(4):38-40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短视频行业的勃兴,与汉服文化相关的短视频在抖音短视频平台得以广泛传播。汉服文化短视频在满足用户自我展演和获取信息的同时,借助情感表达唤起参与者的情感体验。在共同关注和情感连带的核心机制影响下,抖音平台汉服爱好者的互动仪式得以构建。汉服爱好者在互动仪式中收获的情感能量驱动社群集体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服装是人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人类文明生活的重要内容。中华先民在劳动和社会实践中,发明创造了具有民族特色的衣冠服饰,并通过服饰来体现"礼仪之邦"的"礼"。  相似文献   

20.
李淑萍 《兰台世界》2014,(4):152-153
服装是人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人类文明生活的重要内容。中华先民在劳动和社会实践中,发明创造了具有民族特色的衣冠服饰,并通过服饰来体现“礼仪之邦”的“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