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严复(1854-1921)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系统地翻译介绍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理论和政治制度,宣传西方资产阶级学说、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在近代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国近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严复自称“天演哲学家”,他从传播达尔文进化论(他译为“天演论”)开始了他的“西学”介绍工作。他的翻译工作主要集中在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失败以后到1911年辛亥革命这个时期。值得指出的是,严复在翻译介绍“西学”的过程中,曾概括地阐述过翻译理论,谈论过版权和版税问题,而且他同1897年成立的商务印书馆有过密切的合作关系。因此,严复在近代中国的翻译史和  相似文献   

2.
谭友志  刘涛 《青年记者》2012,(14):85-86
严复于1897年10月26日创办了《国闻报》和《国文汇编》,并开始翻译《天演论》,在《国闻报》上连续发表,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关注.严复是中国近代第一个系统介绍西学、提倡用资产阶级思想与文化挽救中国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当时的《国阐报》贯穿着严复的思想和追求,从中可以看出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对近代社会的思想启蒙.  相似文献   

3.
严复(1854-1921),福建福州人,是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和著名翻译家,在经过对西学的广泛接触和了解之后,他向国内民众翻译和介绍了许多先进的近代西学著作,并且通过校审教育读本向国人传播西学知识,贡献卓越,成就斐然. 一、接触了解西学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帝国主义的疯狂魔爪试图将中华民族推向万劫不复的殖民深渊.在此民族生死存亡之时,以严复为代表的有识之士开始加入挽救民族危机的滚滚大潮之中,接触了解西学,秉持变革思想.少年时,严复考入洋务派人士创办的福州船政学堂,学习的科目包括英语、数学、化学、天文、物理和航海等近代科学技术知识,毕业之后又利用在军舰上实习的机会曾经游历过日本、新加坡等地.  相似文献   

4.
严复是近代维新派人士中最著名的翻译家,其对中西文献交流的历史贡献集中体现在对近代西方哲学社会科学大量名著的翻译与评介上.严复的译作打破了"西译中述"的模式,其独特的话语系统形式,不但促进了西学文献的转型,也推进了中国传统国学向现代社会科学的转型.  相似文献   

5.
严复与《天演论》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进西学唤醒国人 1.传播西学第一人.严复(1853年12月10日~1921年10月27日),乳名体乾,初名传初,改名宗光,字又陵,后名复,字几道,晚号愈壄老人,福建侯官(后并入閩县,称为闽侯,今福州市)人.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  相似文献   

6.
严复的最大成就在于提倡西学、宣传西学,是引进西方学术思想的巨匠。他认为治学要有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而掌握逻辑学是至关重要的,为此,他第一次较为全面系统地把西方逻辑学介绍到中国。在翻译过程中他充分表达了自己对西方逻辑学的理解和认识,并把逻辑学作为对封建旧学进行批判的思想武器,从而对中国近代知识分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严复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享有特殊的历史地位。严复的《天演论》的翻译出版对近代中国产生巨大的影响,他所遵循的"信达雅"和择善而译的翻译原则,推动了中国译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严复是中国近代精英知识分子中的杰出代表,他通过著译西学著作,传播天演思想,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本文试图从传播学角度分析严复为达到救亡图存的目的所作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9.
孙毓修先生是近代中国著名的出版学家、版本目录学家、图书馆学家,在西学翻译与传播、古籍整理与刊印、图书馆实践及图书馆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其文化活动折射了近代中国文献生产、传播、管理与利用的状况,蕴含着新旧学术交替时期文化发展尤其是图书馆建设的旨归。  相似文献   

10.
出版家张元济与翻译家严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近代文化出版史上,有两位赫赫有名的人物,他们是出版家张元济和翻译家严复。张元济矢志从事出版事业的精神,严复致力于译书以警世的抱负,以及他们之间的友谊合作,至今对我们仍有启迪和教益。严复(1854—1921)是清末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和著名翻译家。他青年时期留学英国,广泛涉猎了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理论著作,倾心于亚当·斯密、孟德斯鸠、卢梭、达尔文、赫胥黎、斯宾塞、穆勒等人的学说。而在这些思想家的学说中,达尔文的进化论,后来决定了严复对历史的最高贡献。严复于1879年学成归国。他在中日甲午战争失败的奇耻大辱刺激下和维新变法的近代烟云中,毅然离开他服务多年的海军界,专门从事翻译工作,  相似文献   

11.
<正>严复、辜鸿铭、林纾,同是近代福建籍的译坛泰斗,并称福建三杰。三位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驱,严复长于译介西方思想文化名著,林纾以译著外国小说噪誉文坛,辜鸿铭则因英译国学经典而享誉海外。严复、林纾醉心西学,致力于西学东渐,辜鸿铭西学造  相似文献   

12.
严复的翻译思想适应了当时社会的生态环境,成为近代中国介绍西方的第一人,对当时中国学术界、思想界、翻译界等产生了重大影响。严复认为,只有在取舍之后才能"达旨",他的翻译正体现一个翻译工作者所应有的"天地立心,民生立命"普世思想。  相似文献   

13.
严复的翻译思想适应了当时社会的生态环境,成为近代中国介绍西方的第一人,对当时中国学术界、思想界、翻译界等产生了重大影响。严复认为,只有在取舍之后才能"达旨",他的翻译正体现一个翻译工作者所应有的"天地立心,民生立命"普世思想。  相似文献   

14.
严复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翻译家,其提倡的"信、达、雅"的翻译观,影响深远。本文系统介绍严复的翻译思想,并对其有时代意义的翻译之路进行了客观、全面的梳理。  相似文献   

15.
邹振环 《出版史料》2002,(4):119-125
讨论近代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就离不开基督教所从事的文字出版,而在近代西学出版的过程中出现的重要的翻译出版机构,绝大部分集中在上海。20世纪30年代是基督教文字出版事业的繁荣时期,1933年全国69所基督教新教出版发行机构中,有39所在上海,占56.5%。1937年统计的中华基督  相似文献   

16.
翻译出版活动是洋务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四十年的时间里,翻译出版了数百种西方科技、文化书籍,对西学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对开启民智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伍光建是近代著名的翻译家,其翻译作品无论是在翻译数量上,还是翻译质量上都堪称一流,与严复、林纾被翻译界称为民国翻译三巨子。  相似文献   

18.
与严复、林纾并称"民国翻译三巨子"的伍光建无论翻译作品的数量还是翻译的质量都在近代中国的翻译史上首屈一指。本文对伍光建本人以及翻译作品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了伍光建先生翻译作品的方法、特色。  相似文献   

19.
<正>梁启超是中国近代思想家、翻译家、史学家,是“戊戌变法”的领袖之一。作为近代中国思想文化领域开启新风气的一代大师,面对中华民族未有之变局,梁启超提倡西学,极力推动外国著作的翻译,以期“兴民权”“开民智”。值此梁启超先生诞辰150周年之际,特根据晚清档案记载,追记梁启超致力西学翻译的历史片段。  相似文献   

20.
清代的西学翻译遇到的最大困难便是汉语中缺乏表达各种西方概念的语词.为此,以傅兰雅、严复等为代表的译家在坚定汉语完全有能力表达新概念这一信念的前提下,提出各种翻译方法并确立了引进名词术语的各种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