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宗法 ,是一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尊崇共同祖先 ,内部区分尊卑、长幼、亲疏 ,并以此规定继承顺序以及宗族成员各自不同的权力和义务的法则。在西周时期 ,宗法与政治结合在一起 ,形成了宗法制度。西周以后 ,宗法制度作为国家政治制度逐步瓦解 ,但宗法思想以及遵循宗法思想的家族制度 ,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却历来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探讨孔子的思想与周代宗法制度的关系 ,分析了孔子思想对周代宗法制度的继承和发展 ,论证了孔子政治伦理思想的核心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法思想。  相似文献   

2.
宗法制度是以父权权族权为特征的、包含着阶级对抗内容的一种宗族、家族制度,对中国几千年历史文化影响深远。周代(主要指西周春秋时代)的宗法制度和政治统治结合,宗法统治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整个世界古代史上所罕见。研究和探讨中国古代的宗法制度,首先是它的原始形态周代的宗法制度,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学术界对周代的宗法制度的看法向有分歧,笔者根据自已对周代宗法制度的多年研究,将主要的看法和观点简述如下,欢迎学术界朋友和读者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3.
宗法,是一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尊崇共同祖先,内部区分尊卑,长幼,亲疏,并以此规定继承顺序以及宗族成员各自不同的权力和义务的法则,在西周时期,宗法与政治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宗法制度。西周以后,宗法制度作为国家政治制度逐步瓦解,但宗法思想以及遵循宗法思想的家族制度,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却历来起着重要作用。本通过探讨孔子的思想与周代宗法制度的关系,分析了孔子思想对周代宗法制度的继承和发展,论证了孔子政治伦理思想的核心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法思想。  相似文献   

4.
任官回避制度在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从中国传统的宗法制度、传统文化、官僚政体等几个方面论述了任官回避制度产生的环境和存在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宗法制度社会 ,依照血缘关系组织起来的宗族是社会的最基层单位 ,建立在小农经济之上的大大小小的宗族组织构成了中国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基石。在宗法制度下 ,每个社会成员都从属于某个宗族 ,为自己的家庭和宗族尽义务 ,以“光宗耀祖”和“显亲扬名”。而宗族则尽力保护和救助宗族成员 ,使之幼有所学、壮有所娶、老有所养。二千多年来 ,中国的宗法制度在长期的递嬗过程中经历过两次大规模的变动。第一次是西周的封建宗法制度变成士族门阀制度 ,第二次是隋唐以后门阀制度再为宗族制度所取代。在战国到秦时期 ,西周所形成的…  相似文献   

6.
宗法制度虽然在西周末年就已经瓦解,但它的影响在中国却一直延续了二千多年。本文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探讨,揭示出宗法制的残余影响已经渗透到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和各个不同层面,并积淀成为一种支配中国社会、调整人际关系、规范伦理道德的社会传统和文化精神,进而导致中国文化成为伦理类型的文化。  相似文献   

7.
“天德”一词首现于西周中期的法律文献《吕刑》中,它的出现是随着西周政权的日趋巩固而进一步神化王权的必然结果,体现了统治者借助于“天德”的神圣性以论证王权至上的政治企图。“天德”具有哲学内涵,相当于“天道”,它直接引发了中国古代先哲们对自然规律、社会伦常以及人道性命的深刻思考,对中国古代哲学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正>宗法制度作为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之一,在中国历史上发挥过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推动中国历史前进的动力之一。西周的宗法制度是西周时期统治的核心,对维护当时的社会秩序有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宗法制度是以血统远近来区别亲疏的制度,只允许嫡长子继承王位,通过家族组织与国家制度相融合来确保世袭统治,稳定和巩固贵族阶级的内部秩序。因此宗法制度对当时社会既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影响。本文将对西周宗  相似文献   

9.
西周礼乐文化是儒家文化产生的土壤,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主流文化一直延续到今天。西周礼乐文化又是三代文化漫长演进的产物,探索早期中国文化首先要梳理“三代”文化的根源。夏、商、周作为三代文化的代表,其文化包容连续性的发展方式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演进的基本方式,同时三代文化从“尊命”“尊神”“尊礼”的发展,也可以看出早期中国古代文化从巫觋文化、祭祀文化、礼乐文化的漫长演进历程。  相似文献   

10.
我校历史系钱宗范教授的学术专著《周代宗法制度研究》,由我校出版社出版以来,在学术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受到普遍好评。早在本书出版前一年,《光明日报》在《史学》专栏的“新书预告”中就作了报道,称本书提出了一系列崭新的学术观点,澄清和纠正了宗法制研究中很多模糊错误的认识。本书出版后,国内著名史学学者接连发表书评,对本书的学术价值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著名史学家王贵民指出,本书是值得关心宗法制度、研究古代历史的人们一读的好书;上海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古代史专家杨善群指出,它的出版填补了宗法制度研究方面的空白,是一本近年出版的较有份量的学术著作。 宗法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几千年,和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关系极为密切。周代是中国宗法制度最典型最发达的时期,宗法制度的统治和影响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在世界历史上是罕见的,对中国几千年来历史文化的发展影响深远。因此,研究和探讨宗法制度,首先是它的原始形态即周代的宗法制度,说明它在当时社会上存在的真相,它的起源、发展、演变的规律,它和世界其他国家宗法制度的异同,实为解开中国历史文化之谜的钥匙和探索中国历史文化特点的关键,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缘坐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两千多年之久,对政治与社会生态影响甚大。《唐律》中规定的缘坐制度构建起一个认知中国古代缘坐制度相对完整的框架;但根据对于史料的梳理,可以发现在实际的执行当中,唐代的缘坐案例出现了诸多同制度规定并非一致的情况。缘坐制度在历史上长期而广泛的存在,反映出它所具备的内在价值。从经济的角度讲,缘坐制度的设计虽然极其不人道,但却非常有效率;从社会的角度看,缘坐制度适应中国古代社会特点,成为联络国与家之间的强制性纽带。  相似文献   

12.
西周社会是宗法封建制社会,周天子按照父权家长制的班辈来分田制禄、设官分职。为了维护宗法社会的稳定,周人改革夏礼、殷礼,形成了严密完备的周礼。《诗经》中的宴饮诗原是燕礼、乡饮酒礼等典礼上的演唱用诗,是应周礼的需要而产生的,出自西周贵族之手。因此,它既反映出西周贵族的思想意识,也揭示出周人的治国之道。  相似文献   

13.
乡土建筑是乡村里的历史建筑,古朴典雅,底蕴深厚。在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中国封建社会宗法制度下,一个组群的乡土建筑往往就代表着某地的一个宗法共同体,全面盘点和梳理古村张谷英的建筑群,并加以分期、分类的分析,旨在全面认知中国古代汉民族血缘聚落与自然村之间的区别。此外,了解血缘聚落的建筑特征,将有利于张谷英村文物价值的保护与旅游业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4.
本依据古代献和历史遗物,通过对明代泉州农村社区的历史考察,指出封建时代中国乡村社会秩序的维持是以“礼治为主,礼法兼治”。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分析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这一悲剧故事,阐释李、杜二人爱情悲剧的最根本原因是封建制度、礼教的冷漠无情,以及金钱对人性的践踏。揭示这一悲剧的意义在于:醒人醒世,反映了在明代中后期商品经济繁荣的表象下,虚伪的封建礼教制度、金钱和私欲对人性的践踏。  相似文献   

16.
宗祠是极具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现象。传统宗祠的产生和发展,是原始血缘崇拜和祖先崇拜、宋以后儒家宗法思想的进一步普及、庶族地位兴起以及小农经济发展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建设中国现代法制社会的进程中,对于宗祠所代表的传统宗族观念要批判性地继承。  相似文献   

17.
渤海国在黑龙江流域的历史长河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历史地位。渤海国宗法盛唐高度发达的封建文明,以唐制为基本模式,构建政治管理体制;在与汉族人的广泛接触中,不断吸纳儒家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定期选派留学生到唐朝学习,并将大量的文献典籍带到渤海国内,中原文化在渤海王国得到广泛传播,推进着渤海国的文明与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8.
判决离婚即官府断离,是我国古代离婚诉讼中常见的司法形式。元代的判决离婚主要适用于犯“义绝”、和“违律成婚”类诉讼,这也是元代判决离婚的两大特点。这些强制性的离婚措施客观上起到了保护妇女权益的作用,但其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纲常、规范社会统治秩序。  相似文献   

19.
秦代实行的行政区划是纯粹的郡县二级制,以郡辖县.楚汉之际实行的封建制以军功而非以宗法血缘为原则,与周代的封建制不同.西汉立国至景帝中元五年,封建制和郡县制并存;中元五年以后,汉代真正意义上的郡县制官僚政体才正式确立.汉代的州一直以监察区的形式存在,直到东汉灵帝中平五年,州作为行政区划正式出现,郡县制被州郡县制所取代.秦汉开创的行政区划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作为最古老的口头文学的古希腊神话,保留了最原始、最自然的人性标本,蕴涵着明显的伦理道德倾向。在希腊神话中,人本意识和理性是伦理的核心,同时,父权制的存在对希腊人的性别伦理观影响巨大。本文将运用文学伦理批评解读希腊神话以个人为本位的自由精神、以理性为核心的至善追求和以父权制为基础的性别差异中透视的伦理与道德观。用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研究古希腊神话,将使读者重新认识希腊神话的文学与伦理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