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病毒溯源     
正冠状病毒(Coronavirus)是一类RNA病毒的总称。在电子显微镜下,冠状病毒边缘具有形态近似日冕的突起,看上去像皇冠一样,因此被称作冠状病毒。这个形态是由病毒棘突(S)的棒状包膜粒(蛋白)形成,这些棘突用以和宿主受体相连并感染宿主细胞。  相似文献   

2.
信息     
《科学》最新内容 细菌的感染机制 两项新研究为引发几种致命疾病的感 染机制带来了更深的了解。这个机制是一 个类似针头的结构,它将细菌引发疾病的 蛋白输送到宿主细胞中。这个结构被称为“注射体”,带有这个结构的细菌引发一系 列的疾病,包括鼠疫、志贺氏菌病、沙门 氏菌病、伤寒以及婴幼儿腹泻。志贺氏菌 病每年造成约100 万人的死亡,新的研究 解释了志贺氏菌在进攻时如何保护自己。 Nicholas West 和同事用了一个矛和盾的 比喻。这个细菌用它的注射体进攻宿主, 激起肠道内膜中大范围的炎性反应。为了 保护自身不受与发炎有关的抗…  相似文献   

3.
Nature     
《科学中国人》2018,(13):10-15
对抗真菌感染Nature封面:烟曲霉菌(Aspergillus fumigatus)的伪色扫描电子显微镜图像,展示了烟曲霉菌的分生孢子梗。Nature杂志第7696期封面文章报道了宿主免受烟曲霉菌感染的研究进展。英国阿伯丁大学的Gordon Brown和同事分析了哺乳动物如何能够探测这些真菌孢子的细胞壁中的黑色素。科学家进一步鉴定出一个名为Mel Lec的新细胞受体,该受体可感知DHN-黑色素并触发免疫应答,这对于保护宿主免受烟曲霉菌感染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BmCPV1)的遗传与变异、探讨S8片段的功能,通过RT-PCR克隆BmCPV1苏州株(BmCPV1-SZ)S8的cDNA,并对其核苷酸序列(GenBank登录号:GQ150539)和编码的氨基酸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S8由1328 bp构成,具有一个编码390个氨基酸残基的开放阅读框;在BmCPV1-SZ S8的编码氨基酸序列与BmCPV1-I和BmCPV1-H的一致性达93%,但与其他非CPV1型的相似程度较低;在推导的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中间区域;具有E-丰富和P-丰富的区,域,其局部区域的氨基酸序列与某些蛋白的功能(细胞周期控制、蛋白降解和RNA降解)区域的序列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结构域家族分析显示,BmCPV1-SZ S8编码蛋白属GcrA家族,具有与DNA结合的HTH结构域.Blocks分析显示,S8编码蛋白同时具有DNA聚合酶家族、RNA聚合酶2的结构功能域;高级结构分类显示,S8编码蛋白具有与TIM桶酶、肽酶、核苷三磷酸水解酶相似的同源结构.推测该蛋白具有转录调控因子和多功能酶的功能.基于S8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的进化分析显示,相同类型的CPV聚为一类,同一宿主不同类型的CPV相距较远,推测CPV主要根据其类型聚类,而宿主昆虫对聚类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5.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已持续两年多,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各国科技工作者对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在新冠病毒的感染致病机理、诊断技术、疫苗药物等方面取得了积极的进展。经过两年多的全球流行,病毒持续传播与变异,人类面临着疫苗保护力下降、药物有效性不足等诸多挑战。本综述主要介绍我们团队在新冠病毒的发现鉴定、传播途径、诊断新技术、疫苗药物、亚基因组生成调控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疫情防控提供科技支撑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科技快递     
人类Y染色体中有“新大陆”德国科学家发现,人类Y染色体上有一个区域一直被忽视,那里可能包含一些活跃的基因。这个区域位于Y染色体臂变窄处,也就是所说的着丝粒(两条染色体的交叉点)区域。该区域可能包含8个基因,但这个区域一直不为人注意。研究人员说,这些基因可能操控男性青少年的发育,它们还可能与睾丸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7.
《科学中国人》2009,(4):39-39
Damian Ekiert及其同事披露了有关如何将一个人类的抗体与某一关键性流感蛋白结合的细节,该结合能够帮助人们研发针对季节性和大规模流行性感冒病毒的广谱疫苗。这种叫做CR6261的抗体会与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的一个高度保守(即其结构在许多不同的流感病毒株中都非常相似)的区域结合。这一发现对那些希望设计一种较为“通用型”的流感疫苗的研究人员来说是一个好消息,  相似文献   

8.
谷第 《百科知识》2012,(23):4-6
我们的身体由难以计数的细胞组成。这些细胞之间如何协同工作,完成指挥人类眼、耳、鼻、舌、身的复杂任务呢?科学家们终于发现了细胞间传递信号的天线——"G蛋白耦联受体"。  相似文献   

9.
正2月9日,在湖北省召开的"通报疫情防控科研攻关工作进展"发布会上,华中农业大学教授陈焕春将华南农业大学最近针对"新冠肺炎"的研究情况做了通报。陈焕春教授指出,现有的研究结果显示,穿山甲有可能是"新冠肺炎"疫情潜在的中间宿主,新型冠状病毒也可能存在多个中间宿主。而当今人类新发传染病,78%都与野生动物有关,或者说来源于野生动物。  相似文献   

10.
临床研究     
正艾滋病病毒适应新宿主和免疫逃逸的分子机制清华大学医学院张林琦教授课题组与国内外科学家合作,开展艾滋病病毒表面蛋白单点氨基酸突变调节中和抗体敏感性的研究,解析了艾滋病病毒表面蛋白在适应新宿主过程中高速突变的分子基础和生物学意义。研究论文发表于Cell Reports。病毒为了适应新宿主,其表面蛋白产生大量突变,并从"开放"构象快速转变为"闭合"构象,从而达到提高感染效率和免疫逃逸的双重目的。科学家通过病毒基因组学、定点单氨基酸突变、入侵细胞能力、中和抗体敏感性和结构生物学等系统研  相似文献   

11.
病毒对人类的威胁最大,因为它能进入人体细胞复制自我而生存下来。那么,病毒是如何进入人体的宿主细胞,又是如何复制的呢?  相似文献   

12.
杨冬 《百科知识》2023,(11):4-8
<正>生命是什么?可以通过研究生命的每一个组成部分来理解它吗?如果科学家完全掌握了细胞里的酶如何催化化学反应,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如何记录并传递遗传信息,细胞的结构蛋白如何构建细胞的结构等关于细胞的科学原理,我们就可以预测细胞的行为或者人工合成一个细胞吗?如果这个假设成真,就意味着科学家可以通过各种复杂的物理、化学手段,用无生命的分子制造出生命体。在生命科学高度发展的时代,人类是否已经拥有了这种力量呢?  相似文献   

13.
情报的作用     
英国情报学家B·C·Brooks在他的著名论文《情报学的基础》中给出了一个引人注目的情报作用“基本方程式”。这个“方程”简洁明了,使我们对于情报与知识的关系一目了然。这个“方程”就是:K(S]+△I=K[S+△S] △I为吸收的情报,K[S]为原知识结构,K[S+△S]为新改进的结构形式,△S为改进效果。这个方程既适合解释单个人的吸收情报后其知识结构的改变情况,又可解释科学的进程。正如作者所阐述的,“情报被吸收进知识结构后,它所引起的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将对知识结构进行某些调节。……在科学中,由于情报的增加,有时  相似文献   

14.
正世界之大远非常人能够想象,殊不知在一些人们看不见的地方也存在一个由细胞构成的微小世界,艺术科学家大卫·S·古德塞尔用他的画笔向我们描绘了这个绚丽多彩的世界。图中描绘了一个刚进入肺部的冠状病毒,它的周围围绕着呼吸道细胞分泌的黏液,其中含有抗体和其他几种与免疫系统相关的蛋白质。  相似文献   

15.
在用3年时间拼接了数百张X光照片之后,研究人员终于得到了第一张病毒保护膜的高清晰照片。这个保护膜由500万个原子组成,图中黄色和红色的高亮部分说明了4个相同的蛋白质是如何组合到一起、构成病毒的蓝色外壳(也就是病毒壳体蛋白)的。图示的这种病毒不会感染人类,但是它的形状与那些感染人类的病毒类似,这让它成为开发未来治疗方法一个有价值的模型。“如果我们能知道病毒是如何‘包装’的,就能在基因疗法中更好地传递遗传信息,也能更好地控制疾病。”美国莱斯大学助理教授、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家陶恰芝说。  相似文献   

16.
正这关系到生命之谜,让我们走进生命起源的核心问题。人类这物种,真的标志着生命进化的顶峰吗?或者病毒才是?因为在历史长河中,当人类进化得越来越复杂时,病毒已经精简了,成功地抛掉了很多基因,只留下了少数的必需基因。今天,病毒是如此的小和简单,有些甚至不能自我复制,因此,病毒携带的基本遗传物质,需要"溜进"宿主细胞,并诱骗宿主细胞才能复制。例如,只有14种蛋白  相似文献   

17.
第一链接     
人类为什么与众不同?是什么使得人类与众不同?由比较遗传学方法发现的候选基因回答了这个问题。这个候选基因在胚胎新大脑皮质的发育中表达,它是研究人员在对非编码基因组区域所进行的一次搜寻中发现的。黑猩猩与人类在进化之路上分道扬镳以前,这些基因组区域基本保持不变,但后来在人类中加速了进化。作为人类分支中进化速度最快的基因组区域中的一员,这个候选基因类似于以前未被研究过的一个名叫HAR1F的RNA基因。研究表明,该基因在妊娠的关键阶段活跃于被称为Cajal-Retzius的神经元中,此时新大脑皮质的很多神经元正在大脑内确定自己的…  相似文献   

18.
吴楠 《今日科苑》2010,(4):27-27,29
Parasporin-2作为一个来自noninsecti-cidal和nonhemolytic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新晶体蛋白,可以识别并杀死肝脏和结肠癌细胞等某些类型的人类细胞。但是Bt存在着抗癌效价低的问题,严重制约着其发展推广。为了提高Bt菌种对癌细胞的杀伤效率,该文运用PCR介导的化学诱变技术使Parasporin-2基因发生随机突变,转入具有AMP抗性的大肠杆菌JM110中,筛选出一株具有较多突变的序列。突变体表达的蛋白与模板相比,改变了四个氨基酸:第32位的甘氨酸(G)突变为丝氨酸(S),第225位的苏氨酸(T)突变为丙氨酸(A),第242位的缬氨酸(V)突变为丙氨酸(A)以及第252位的谷氨酰胺(Q)突变成了精氨酸(R)。通过建模分析Parasporin-2WN在关键位点发生了一个氨基酸的突变,这个突变可能会对蛋白整体结构功能造成重大影响,而且对Parasporin-2突变体基因库的构建起到了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19.
科苑集粹     
学习、记忆是人脑最重要的功能。科学家已发现的分管记忆的海马、杏仁核等结构分散在大脑的不同部位,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问:这些分散的结构之间是如何联系的?人脑“新大陆”的发现回答了几十年来科学家们一直都百思不得其解的这个问题。这是一块沉睡已久的“大陆”:比指甲盖略大,深藏脑中,不为人知——这一“新大陆”被命名为“舒氏区”,它位于大脑皮层下的高级运动中枢纹状体的边缘处,形状像一轮弯月。这个区域最先是在老鼠脑中发现的,后来进一步研究发现,所有的哺乳动物都存在着这一区域,而且该区域参与着脑的学习和记忆功能…  相似文献   

20.
多少年来,人类的大脑一直是科学家们不懈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地。目前,脑科学家们都公认,人的大脑还有大量的潜力可挖。据报道,不久前,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布鲁斯·米勒博士曾在人的大脑内成功地发现了“天才按钮”。据说,“天才按钮”位于人脑右颞下的一个特别区域,但这个区域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