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因其经济困难而引发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自卑心理严重、人际关系敏感、人格问题凸显、情绪情感失控等四个方面.产生这些心理问题的原因主要有:社会层面的贫困文化和贫困心理的消极影响,高校层面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完善,以及个人层面的自我认知模糊.科学分析和准确把握经济困难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及其原因,并有针对性地开展资助工作,加强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有利于提升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
高校学生经济困难现象,是随着我国高校收费制度改革和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社会经济发展不均衡等因素造成的.据有关部门调查测算,目前我国高校经济困难学生人数约占在校大学生总人数的20%,地方院校经济困难学生的比例更高达30%.……  相似文献   

3.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高等院校的数量逐渐增加,规模也逐渐扩大.然而,由于我国个别地区人民生活水平较差,所以导致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数量增加,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贫困生数量增加的问题,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在经济困难压力下造成的心理健康和个性特征的负性变化也值得我们关注.因此本文针对高校贫困生群体,通过对该群体具体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选取徐州工程学院的200名在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通过对调研数据的分析统计,对高校贫困生心理教育和贫困生心理进行研究,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高校辅导员是最基层的学生工作者,对正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辅导员要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导师,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要注重研究大学生的思想心理特点,确立个性教育思想,重视"情绪智力"的特殊效应,重视做好有心理困惑、经济困难和学业困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积极开展心理素质拓展活动,科学分析心理测试的结果,重视大学生的发展咨询,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  相似文献   

5.
当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作为高校中的特殊群体,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研究发现,伴随着他们经济贫困的同时,也出现了另一种贫困——心理贫困.本文旨在通过研究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分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贫困”的特征及原因,探索行之有效的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扶困”工作,对帮助其人格的健全发展,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高校青年教师心理资本四个维度中,韧性心理资本水平最低。青年教师韧性心理受职称职务、教龄、学历层次、韧性资产、风险应对技巧、职业信念和社会支持系统等因素的影响。在高校场域中,可以通过畅通个人发展通道、塑造良性的生态环境和提升学校的组织韧性等方式增加青年教师的文化资本、社会资本和经济资本,通过培育创新精神、增加风险应对技巧等方式来重塑青年教师惯习,从而达到提升青年教师韧性心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调查及教育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采用SCL-90、卡特尔16PF的方法,对757名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显示,与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相比,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人际关系敏感度上显著高于其他学生,并且在影响性、活泼性、交际性、忧虑性、内向型、外向型等方面表现出巨大差异,这种差异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高校教育应从影响人际关系敏感的人格因素出发,采用团体心理辅导、社会实践等方式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团体心理训练对定向培养军士心理韧性的干预作用,选取某高校278名定向培养军士生开展试验研究。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心理韧性量表(CD-RISC),对定向培养军士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韧性水平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干预组试验前后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韧性水平提升效果优于对照组,团体心理训练对定向培养军士的心理健康有较好的调节作用,并能有效提升定向培养军士的心理韧性。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旨在探讨应用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弹性状况,以425名应用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对于应用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弹性水平在性别、生源、是否独生子女、家庭结构、家庭来源等客观因素都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学校在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弹性水平的提升举措时应注意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个人背景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前,以心理韧性理论为指导的研究缺乏对经济困难大学生心理韧性发展过程的动态探讨。积极认知、应对策略、自我效能感等个体因素是经济困难大学生在大学环境中应对压力情景的挑战而形成的,父母积极品质的影响和支持性家庭关系等家庭因素增强了经济困难大学生应对经济压力的信心,家庭以外的因素则强调了社会支持所起的作用。这三类保护性因素与经济压力作用的结果可能促进了经济困难大学生心理韧性的发展,也可能使其心理功能发生紊乱。提出了心理辅导与教育的操作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已成为高校的一个特殊群体,尽管各高校都建立了奖、助、贷、减、免等多元化资助政策体系,但忽略了对他们的心理调适。通过分析经济困难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及成因,提出解决对策:要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要建立经济困难学生心理辅导的长效机制;要依托载体来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要让大学生学会自我调适,保持自身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2.
伴随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高校收费制度改革的推进,高校出现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这一特殊群体.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遭受社会排斥的形式表现为经济排斥、同群排斥和心理排斥.国家、社会和学校应该高度关注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社会融合状况,国家资助政策是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融合的有力途径,应进一步完善资助政策体系,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引导.  相似文献   

13.
刘鹏 《河南教育》2014,(9):92-94
目前,针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我国已经建立起多元化的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政策体系,这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已不再成为遥不可及的梦想。可是,近几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凸显,成为不容忽视的地带。对经济困难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前提就是对其现有的心理影响因素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4.
在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教育与管理中利用积极心理,引导其心理健康发展,旨在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积极心理成为一种主导性的心理状态,促进其个性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贫困生问题已成为媒体报道和学术界研究的焦点问题,同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社会关注的热点出现从"经济扶贫"到"心理扶贫"的需求转变趋势。本文作者在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8所陕西省高校,开展了针对近600名受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书面问卷调查,主要调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社交情况、思想观念和心理需求等,结合作者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体经验,总结陕西省贫困大学生的群体性心理困境表现,分析具体原因,并尝试性地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6.
探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高职生社会支持和心理韧性对心理健康的影响,采用大学生社会支持量表、心理韧性量表(CD-RISC)、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某高职院校438名学生进行调查,采用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心理韧性直接调节社会支持对其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功能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辅导员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的重要环节,辅导员可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开展心理辅导与心理咨询、参与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等.强化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既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又有利于完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相似文献   

18.
探究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策略,为各项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对于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及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当前,有的高校存在辅导员心理教育知识储备不足、培训机制建设不完善、学生心理辅导方式单一、家校之间未能形成有效联合等问题。对此,高校辅导员需要明确自身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定位与优势,高校应丰富辅导员心理教育知识储备、完善培训机制、丰富心理辅导方式和密切家校合作,确保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高职院校经济困难学生不仅在经济层面上承受沉重的负担,在心理层面上也存在较大的压力,心理健康问题不断呈现。这对高职院校资助体系的完善和心理健康教育提出更高要求。文章针对高职院校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详细阐述高职院校资助体系的积极作用,从心理健康教育层面提出完善资助体系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0.
焦云娜  宋艺文 《教师》2021,(18):13-14
当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部分学生因家庭贫困出现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文章从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特点入手,全面分析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根源,提出针对性对策,以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促进其心理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