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言是歌唱的基础,正确把握吐字规律对歌唱技能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文章从如何把握字的着力点、母音延续和扩充、字音的转换、行腔母音等方面进行讨论与分析。  相似文献   

2.
歌唱中的咬字、吐字具有其独特规律,它根源于母音的伸展、扩宽和拉长,是语言经艺术加工提炼后形成的歌唱化的音乐形象.母音的训练绝对不可轻视,需要持之以恒的练习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方能获得优美的歌唱共鸣效果.下面笔者略谈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母音练习.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各种母音不同的发音特点。提出把母音练习法运用于歌唱训练中。以此来解决歌喝中喉头不稳定、声区不铳一、声音发白发散、漏气等毛病,以提高歌唱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学习跳舞、绘画、书法要经过基础练习、技能技巧训练和实践活动过程,循序渐进,才能从不会到会,从会到熟练,达到精通。同样,学习歌唱只有做好基础训练,才能进一步掌握歌唱的技巧,最终唱出美妙的歌声来。基础的发声练习,一般是以意大利语aeiou这五个母音来进行训练,通过这些母音的训练可获得正确的歌唱方法,树立正确的声音概念,掌握歌唱的呼吸方法,使气息与声音更好地协调。世界上许多声乐教育家都曾经强调指出基础母音在歌唱发声中的重要作用,并作过精辟的论述,如尚思·瑞尼曾说:歌声如果不是确定在特定母音时,便不可能把它…  相似文献   

5.
歌唱中的前嘴与后嘴王玉珍歌唱的出“音”和成“声”,主要作用于喉口。歌唱训练中,常把咽部称为“后嘴”,是形成并控制母音的顶盖部位。“前嘴”主要指口腔前部,是在歌唱语言中,形成子音,完成咬字和吐字的器官,同时也起到帮助母音的形成和控制作用。因此如何独立地...  相似文献   

6.
学习声乐与其说是寻求一种延长母音的方法,不如说是寻求一种孕育母音的方法,也就是训练强化歌唱的“嘴”功能的方法,在口腔深处练就一张“能说会道”的嘴。  相似文献   

7.
如何能将文学语言的字咬得真切到位而又不失优美的声音,是歌唱技巧的一个难点.本文通过探究生活语言中的子音咬字、母音咬字规律,从而揭示歌唱发声中声字结合的技巧规律.  相似文献   

8.
儿童歌唱时利用正确科学的方法训练很重要。在训练中,歌唱姿势及面部表情的训练,气息、轻声与母音,下、上行音阶练习先后等问题的实践,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歌唱方法,保障学生健康发展,并提高他们的音乐素质。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当前声乐教学中忽视整体歌唱状态训练的倾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介绍了在声乐教学中进行整体歌唱状态训练的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及其体会,其中包括歌唱时两种“激起”的使用和u、ao音管是下放稳定喉器的良方、ei、i母音是声音靠前明亮的钥匙,以及关于歌唱紧张感的克服及其认识。  相似文献   

10.
在歌唱中,音乐浸化着语言,而语言又溶解着音乐。语言的读音与咬字的清晰是歌唱的一项重要技术.在歌唱时母音唱得好,就能把声音唱的美丽,子音唱得好就能将字唱的生动,使听众理解。  相似文献   

11.
良好的气息支持是歌唱的动力,声音连贯的前提,声音连贯要求保持在各个声区发声位置及母音形成部位的一致性,连贯的声音需要良好的面罩共鸣.  相似文献   

12.
合唱包括“合”与“唱”。唱,讲究唱歌的姿势、正确的呼吸(气息)支持、正确的起声、准确的母音状态(母音色彩)、圆润的音色、丰满而集中的共鸣位置、准确的感情表达、良好的精神状态。合,需要声部之间的配合、均衡、和谐。只有正确处理“合”与“唱”的关系,才能使两者成为和谐、统一的整体,才能演绎美妙、动听的旋律,也才能让学生学会艺术歌唱。如何使学生在合唱教学中学习和掌握这种良好歌唱的能力?笔者结合课堂教学和兴趣活动课教学,从合与唱的角度谈谈对于初中学生合唱训练的体会。  相似文献   

13.
在声乐教学中较为普遍的办法是采用意大利语中五个响亮的元音作为练声的母音.这正好与汉语拼音六个单韵母的前五个写法相同,如a、e、i、o、u作为练声的母音,发音口型亦基本相近,这五个元音各有其发声上的特点,运用这五个元音来练声,可以借鉴意大利美声唱法在利用母语开发嗓音上的所长,这五个元音也被认为是歌唱发声训练的基础元音.  相似文献   

14.
教学生用心歌唱 ,主要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去启发和诱导学生 ,使其运用联想和想象、形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等来调动歌唱的情感与情绪、内心体验来完成歌唱 ,从而达到“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的歌唱效果。一、深刻理解用心歌唱的重要性 ,明白歌唱艺术的魅力所在  歌唱的声音是内心情感的反应或表现形式。班尼亚米诺·基利在《学唱入门》中谈到“所有母音都必须在一种自然和天然的基础上 ,流畅地和自由地从生理上发出之前 ,在心理上把它做成一定形状和在心理上赋予必需的色彩。”《沈湘声乐教学艺术》一书也讲到 :一个好的歌唱家必须具备三方…  相似文献   

15.
声乐艺术必须通过系统的发声练习,才能逐步掌握歌唱的方法,使歌声更美妙动人.要想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离不开喉咙打开,气息运用,良好共鸣,准确的母音这四个环节,因此正确认识这四个环节显得十分的重要.  相似文献   

16.
歌唱发声时常常出现的技术性困难和发声障碍,无不与声区问题有关.在声乐训练中,正确处理好"重机能状态"与"轻机能状态"的相互转换尤为重要,恰当地运用声区理论是解决音域、共鸣、母音和获得良好声区转换的必不可少的凭藉,是获得优美动听的歌声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音准与和谐是集体歌唱的基本要求。怎样掌握音准,笔者采用从单音伴奏练习,到只伴奏乐句的首音,再到无伴奏演唱、用母音代替唱名、用优美的练习曲等方法练唱。怎样使歌声和谐,笔者归结为两个因素:一是音色协调,就是把音色归类,进行有的放矢训练;二是字音统一,就是指咬字吐字在演唱中的运用,通常采用练念白、练唇舌、练字音等方法进行训练,达到集体歌唱中音准与和谐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歌唱者除了有较高的歌唱技巧、艺术修养外,还必须在歌唱过程中保持良好的歌唱心理,提高调控歌唱状态的能力,克服经常出现的“怯场”、“舞台恐惧”等现象。加强基本功的训练,能更好地把握高难技巧和演绎高难度作品。另外,适度把握歌唱动机,控制登台前的情绪,也是获得最佳歌唱状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气息是歌唱发声的动力,没有正确的气息控制就没有好的歌唱,歌唱中应正确、科学地把握好气息。歌唱者要明白气息对于调整正确的歌唱状态、控制音量、拓宽音域、改变音色、矫正读字、表现作品的情感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从而更好地控制和运用气息,较好地把握声乐技巧并提高歌唱水平。  相似文献   

20.
演唱者的表演是否感人肺腑,除了要求演唱者具备一定的技术外,更重要的是还要看他(她)在歌唱中的情感把握。本文通过阐述歌唱表现的内容、作用和效果,说明情感在歌唱艺术中的表现以及把握并表现好歌唱中的情感的重要性,并进一步阐明情感在歌唱艺术中的表现内容、手段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