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技法导航 心理描写就是对人物内心的思想活动进行描写.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描写,能够直接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那么,在写作中如何进行心理描写呢? 一、通过直接刻画,交代人物心理.采用这种方法,一般常用“我想、我心想、我感到、我认为、我觉得、我想到、我回忆、我思索着”等带有标志性的词语来表达.  相似文献   

2.
技法导航心理描写就是对人物内心的思想活动进行描写。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描写,能够直接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那么,在写作中如何进行心理描写呢?一、通过直接刻画,交代人物心理。采用这种方法,一般常用"我想、我心想、我感到、我认为、我觉得、我想到、我回忆、我思索着"等带有标志性的词语来表达。  相似文献   

3.
为了刻画人物形象,我们常常要对人物进行一番心理描写。那么,怎样才能让心理描写真实自然而又震撼人心呢?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穷人》(人教版五年制第十册第九课)为我们展示了其中的奥秘,那就是写好人物的内心矛盾。请看———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是啊,桑娜的心里矛盾极了:作为母亲,她要照顾自己的孩子;而作为邻居,她又得关心隔壁的…  相似文献   

4.
写人叙事的文章往往离不开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这就是心理描写。文学作品一般用心理描写来揭示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内心活动,即人物的感觉、知觉、情感。心理描写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以下六种:1.倾诉式。由作品里的人物用第一人称的口吻向读者倾诉自己的内心情感,这种方法是把读者当成“知音”,将自己的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欲望和思想直露给读者,使人感到亲切可信。如都德的《最后一课》:“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难道这样就算了吗?我从前没好好学习,旷课去找鸟窝,到萨尔河上去溜冰……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我这些…  相似文献   

5.
李阳 《现代教育》2013,(6):120-120
心理描写是指在文章中,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进行的描写,它是刻画人物、反映人物思想感情的一个重要方法。生动、细腻的心理描写能使读者身临其境,受到情绪的感染而产生共鸣。那么,如何对人物进行心理活动的描写呢?一、直接描写这是心理描写最常见的方法。所谓直接描写,就是通过人物的内心独白或者叙述者旁白的形式直接描绘人物内心活动的变化过程。这种描写不但易于把握,而且使读者能一目了然地看出人物的情感。如:“丢掉箱子逃吗?”但是另外一个火花格外明亮地闪了一下。“丢掉儿子的演说稿?让他落在这种家伙的手里……”她把箱子拿到身边。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上范老师讲人物心理活动的细节描写。范老师说:心理描写,就是要在文章里,写出人物没有说出口,仅在心里讲的话和他的感情活动,即“想”。一篇文章只有写出人的微妙而真实的心理活动,才能鲜明地再现人物的形象和品格,打动读者。同学们平时在写作文时,对描写心理活动常感到有一定的困难,只会写“我心里高兴极了”、“我心里十分害怕”等这样内容笼统的句子。怎样用准确的词汇、句子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呢?从课文中借鉴是一个好办法。例如,六年级语文书中有《穷人》一课书,桑娜将邻居西蒙的两个  相似文献   

7.
<正>我经常在同学们的习作中看到这样的语句——开始发试卷了,我知道我没考好,好紧张啊!今天出去玩,我好开心啊!我养的小兔子死了,我很伤心。弟弟弄坏了我的玩具,我很愤怒。…………通过以上描述,你能感受到人物紧张、开心、伤心或愤怒的心情吗?好像并不能!这是因为小作者写得不够具体,这就需要加入适当的心理描写。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的描写,它是刻画人物思想性格的重要手段之一。常见的心理描写包括直接描写和内心独白。  相似文献   

8.
何为心理描写?先看下列习作片段:“我心里十分紧张,很担心爸爸回来骂我,一听到门外的脚步声,我就感到害怕,真希望我能逃过这一劫……”这是一位学生在《家长会的启示》一文中的片段。片段中虽有“紧张、害怕”等词,但读者并不了解他怎样的紧张和害怕,因为这些动词只是抽象的概述,而并未进行具体可感的描写。其实,心理描写就是将人物内心的喜、怒、哀、惧、秘密和矛盾,生动具体地呈现给读者。其方法大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直接描写,它包括:内心独白、梦境幻觉描写等;另一类是间接描写,它可借助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环境等描写来…  相似文献   

9.
心理描写就是把人物的思想感情、心理活动通过文字描绘出来。它好像是人物无声的语言,能够把人物的思想活动,复杂而变化的感情直接表现出来,让读者了解人物在想什么或者想要做什么,人物的情感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怎样去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呢?  相似文献   

10.
心理描写就是把人物的思想感情、心理活动通过文字描绘出来。它好像是人物无声的语言,能够把人物的思想活动,复杂而变化的感情直接表现出来,让读者了解人物在想什么或者想要做什么,人物的情感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怎样去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呢?  相似文献   

11.
如何能把心理活动描写得生动、鲜明呢?且看以下四个绝招——心理描写能直接表现人物的在们我,乐哀怒喜的物人把能如,时文作写可但不,来下写动活理心能且而,活鲜写物人把以明鲜加更心中使、出突。那么,怎样来描写人物的心理用们我?呢动活吧讲讲来话原的中文课。法白独心内:招一第就是用人物怎样想来表现心理。如《人穷》课一:中":想地安不忑忐她‘他玩着闹是这?呢么什说会已子孩个五的己自?吗的了的受他够经……来他是?啦……!来没还,不……?啊来过抱们他把么什为我,该活也那!的我揍会他  相似文献   

12.
人们常说文字是真实心声的表达。当笔尖轻触纸张的时候,流泻下来的一字一句都凝聚着作者内心的感受和思想。精彩的心理描写是文章的点睛之笔,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那么,什么是心理描写呢?把内心的思想情感活动写出来,就是心理描写。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能反映人物的性格,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因此,心理描写也是刻画人物思想性格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一、心理描写与“意识流” 心理描写是现实主义文学塑造形象、刻划性格的重要手法之一。其描写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通过描写人物的肖象、行为、动作、语言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关系间接地表现人物的内心状态;有的则由作者潜入人物的心理直接叙述或剖析人物的内心活动;有的则完全是人物的“内心独白”,即“内心的自我谈话”(柏拉图语),犹如电影里的主观镜头。然而,现实主义文学无论采用何种方式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作者的思想和人格总是活跃于其中,那些以作者或作品中的“我”出面来直接叙述人物心理活动的作品自不必说,即或是人物的内心独白,也并非完全是人物的原始状态的内心语言,而是经由作者按照一般的语言、逻辑规则或形式有意选择、提炼、加工和整理过的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的语言。正是在这一点上,“意识流”文学与现实主义文学存在着根本性的分歧。  相似文献   

14.
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很多,最能直接揭示人物内心活动的方法是心理描写,而借助其他描写方法来间接暗示人物心理,则显得更巧妙、含蓄、耐人寻味。那么,如何暗示出人物的心理呢?一、用动作描写流露在心理活动的支配下,人物会不由自主地表现出各种动作。例如,某同学在作文中描写  相似文献   

15.
先看下面的例子:小明说:“冤枉你们了!”我说“:没什么。”这样的语言描写,似乎形成了固定的呆板格式:“××说”、“××问”,让人读后如饮一杯白开水,提不起阅读的兴趣。那么怎样描写人物的语言呢?先欣赏几个精彩的片段吧:①他掏出那一巴掌长的旱烟袋,点着一锅旱烟,香喷喷地吸着,独自笑眯眯地说“:这好地方嘛,又清静,又宽敞。”(《梁生宝买稻种》)②“没啥!”李爷爷稳了稳身子,回过头来,笑了笑说。《(我的爷爷》)③父亲从怀里摸出一只破钱包,取出三十元,在粗糙的指间摩了摩,递给我说“:天冷了,你娘身子不好,眼也花得不中用了,这三十元钱给…  相似文献   

16.
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是作家追求的最高目标之一,因此,作家不仅展示人物外在风采,同时也触及人物内心世界。而人的内心世界并不象传统的看法那样,只是意识的活动,其实,它还存在着一种无意识活动,对创作来说,就是无意识心理描写。本文就此谈几点看法。 一 什么是无意识的心理呢?”传统心理学认为,意识乃是行为的感知,只有个人自己才知道,他人绝对不能直接知道,但有的行为个人自己却不能觉知,凡是这种自己不能觉知的行为,称为无意识行为或无意识。①可见,无意识心理就是不能被主体感知的心理活动。如梦境、病幻、错觉、直觉以及人的失言、失控、失态等等。文学作品中的无意识心理描写,就是对这些现象的刻划,它是表现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 第一,文学作品中无意识心理描写是对非逻辑性、非理性的精神活动的分析,无意识包括生理无意识和心理无意识两种。如《安娜·卡列尼娜》中卡列宁一激动就“弯曲他的双手使关节哔剥地响着;”《林家铺子》中林老板娘由于胃不好而不断打嗝等,就是生理无意识,因为它“不是心理现象,”只是“心理反映的机制”②所以,它对人物性格的塑造是有限的,而心理无意识对人物塑造作用则是巨大的,列夫·托尔斯泰就是一位心理分析大师,他为了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刻性  相似文献   

17.
人物是一般文学作品描写的主要对象。这些人物在特定的环境中生存,在一定的具体场所中活动,表现各自的性格和思想。作者笔下的人物都离不开环境,人物离开了环境,就象种子离开了土壤,失去了生存的依托,人物丰富而生动的思想性格无以形成、发展。同样,环境描写离开了人物也便失去了它的意义。正如茅盾所说:“人物不得不在一定的环境中活动,因此,作品中就必须写到环境。作品中的环境描写,不论是社会环境或自然环境,都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是密切地联系着人物的思想和行动。”(《鼓吹集·关于艺术的技巧》)譬如《劳动的开端》中的“我”,为什么在十二岁小小的年纪就开始繁重的劳动呢?因为“家里穷得揭不开锅”(家庭环境);为什么去挑煤,而不找其他轻点的活干呢?因为“我”的家乡萍乡有煤矿,“土煤窑星星点点,到处都是”(自然环境);劳动的开端一帆风顺吗?  相似文献   

18.
课始,老师说明:“我们做个游戏,请根据老师拍手的次数,讲出拍手的规律。”于是就按照“×、××、×、××”的规律拍手,问:“谁能说出这一拍手规律?”(1、2、1、2地拍)老师徽笑点头。“如果按照这一规律一直拍下去,谁能用数字表示出这一规律呢?”在老师的帮助下写出“1212……”然后按照“×、×××、×、×××”的规律拍手,让学生用数字表示成1313……继而说明:像1212……或1313……这样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的现象就是循环现象。生活中经常出现循环现象,那计算中会不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列竖式计算(指名板演,全班齐练):  相似文献   

19.
在文学作品里,环境描写要为人物活动、事件发展服务。茅盾说过:“人物不得不在一定的环境中活动。因此作品中就必须写到环境。作家常常要从各方面来考虑,在怎样的场合,应该有怎样的环境描写。”列夫·托尔斯泰在《跳水》(五年制第八册19课、六年制第十册13课)中,是怎样描写自然环境的呢? 有一艘轮船环游了世界,正往回航行,这一天风平浪静……这里,作家对自然环境的描写仅用了四个字:“风平浪静”。细读下文,便会发现这“风平  相似文献   

20.
所谓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其作用是描绘人物的形象及内心世界,再现自然景色、事物情状,使人物活动的环境具象化。那么,如何描写人物或景物呢?一、人物描写常用方法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两种。1.正面描写就是指对人物做正面的刻画,直接把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和心理等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