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们常说:文章是改出来的。这个“改”应该包括别人改和自己改,但主要是自己改。《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逐步培养学生自己修改和相互修改作文的能力。笔者认为,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
叶圣陶先生说:“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学会了自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语文课程标准》中也特别强调学生要“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要求学生“能自己评改作文,互相评改作文,通过交流沟通以分享感受和见解”。因此作文教学必须重视修改和讲评的环节。  相似文献   

3.
作文批改必须从提高学生自改能力、培养自改习惯入手。学生文稿誊清前,我主张学生交換改,或自己改。叫他们按照《修改文章对照表》对照修改。如主題是否正  相似文献   

4.
《华章》2007,(12)
"作文难,修改作文更难",这是学生常常发出的感慨。甚至更多的学生认为写作文是学生的事,修改作文是教师的事,养成写完了事的不良习惯。"作文不仅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文章不厌百回改",这些话都告诉我们修改作文的重要性。我们耳边也经常闪现关于贾岛的"推敲"的故事,关于杜甫念诗给老婆婆听的故事;现代的叶圣陶在给《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的作者改文章时,都是那么仔细。这些事例都说明修改在好文章的形成过程中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5.
【习作内容】学习使用修改符号,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不仅要注意考查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以此为指导思想,上好这次作文修改指导课。【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明确要求同学们平时写完作文以后,往往就认为是万事大吉了,以为修改作文是老师的事。其实,“文章不厌百回改”,“妙文千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古今中…  相似文献   

6.
【习作内容】学习使用修改符号,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不仅要注意考查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描写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以此为指导思想,上好这次作文修改指导课。【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明确要求同学们平时写完作文以后,往往就认为是万事大吉了,以为修改作文是老师的事。其实“,文章不厌百回改”“,妙文千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古…  相似文献   

7.
俗话说:"文章不厌百回改,佳作常自改中来。"可以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修改作文的能力是学生作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作文的评改不是意味着学生作文训练的结束,而应把它当作另一种开始,成功的修改有时能给一篇作文以"新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传统的作文评改,只注重教师活动,忽视了学生活动,教师当主演,学生当观众,整个过程显得苍白、静态、死板、低  相似文献   

8.
俗话说“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这句话道出了文章修改的重要意义。当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谈到作文教学时强调,“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只有学会了自己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教师只给些引导,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解决……养成了自改的习惯,这是终身受用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中提高写作能力”,并把自改提到重于一次作文的高度,把二次作文的完善看成是更高起点的加油站,是写好作文的开始。  相似文献   

9.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里有这样的表述:“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这就要求中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必须养成良好的修改习惯。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高度重视修改的环节,让修改成为学生习作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习惯。  相似文献   

10.
<正>俗语说:"文章不厌百回改"。教学生学会修改作文,让学生体会修改作文的意义,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同时构建新的作文评价方式,从而达到作文教学的目的,使作文修改成为学生写作的自觉行动,从中领悟写作技巧,养成修改作文习惯,进而提高自身写作能力。由于高中生对语文重视程度普遍不够,作文教学一直比较难。《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试验)》对高中生提出明确要求:"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  相似文献   

11.
文章不厌百回改有的同学喜欢写作文而不喜欢改作文,其实好作文是“改”出来的。究竟怎样改呢?现在请同学们来品味一下大作家们修改文章的故事,对你的作文是大有益处的。1连续修改。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丧钟为谁而鸣》是用17个月的时间创作出来的,脱稿后几乎天天都在...  相似文献   

12.
新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要求。学生自改作文,养成良好的修改文章的习惯,对培养学生作文能力、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明确学生自改作文能力培养的意义、教给学生自改作文的基本方法是培养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修改作文是写作最后的一个环节,也是很重要的一项作文基本功训练。清代学者梁章钜在《退庵随笔》卷十九中指出:“百工冶器,必几经转换,而后器成。我辈作文,亦必几经删改,而后文成,其理一也。”修改作文既然是写好文章的重要一环,当然就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指导学生修改作文,还没有被人重视起来。“重写轻改”、“有评无改”和“老师改代替学生改”等现象,是当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指导学生修改作文,必须从作文起步训练阶段抓起。这不仅对培养学生认真写作的态度,养成修改作文的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修改能力是写作的基本能力之一,常言道"文章不厌百回改",作文是改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但是,目前的初中语文作文中,大多数学生连草稿都不打,一遍完成,也从不加修改,很多教师没时间给学生批改,学生也不会去再读、再改,导致作文写了相当于白写,没有太大的效果。所以,我们要在训练学生写作文的同时,注重对作文的修改,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学会"改"作文,学会从修改中学习写作技巧,深化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5.
学生的作文包括“作”和“改”两个方面。很多同学常常只重视“作”,却忽视了“改”,因而难以写出好的文章。古人说:“文章不厌百回改。”改是写作的深化、提高和完善的过程,好文章无一不是经过反复斟酌、千修万改而成的,所谓“文成于改”,正是此理。《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学生应注重写作过程中的修改加工环节,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6.
“文章不厌百回改”,“一诗千改心始安”。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多写多改。作文批改是写作教学的重要一环。对于作文批改,《课程标准》指出:“不仅要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为了凸显学生在作文批改中的主体地位,笔者探索了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作文批改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不少文章与其说是写出来的,不如说是"改"出来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通字顺;能与他人交流习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足见作文修改能力对学生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快速修改法     
人们常说:"兵不厌诈,文不厌改。"又说:"文章不厌百回改。"鲁迅的《肥皂》只有7000多字,竟修改了140多处。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同我国四大发明一样,是中国人的骄傲。曹雪芹为写它整整花了10年时间,增删了五次。一篇巨著的诞生要经过反复修改,一篇作文也不例外。考场作文中留给同学们修改的时  相似文献   

19.
古语说:“玉不琢,不成器。”琢玉如此,作文亦然。作文初稿写成后,若不修改一番,进行语言推敲锤炼,文章是很难达到生动感人的效果的。所以“善写不如善改”的说法的确是经验之谈。《语文课程标准》在写作方面明确指出要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提出“不仅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  相似文献   

20.
关于修改     
修改,是作文训练中的老话题,司空见惯,无论是哪位语文教师在指导作文训练时,都不会忽视这个环节。我这里所以把它列为一个专题来探究,是因为它实在是作文训练过程中不可逾越的一座“桥”。不仅追求好文章需要修改,“修改”本身也是一种能力。作文训练过程中的“修改”,也是一种能力训练。我在《春路添花》一书中关于修改文章有这样一段话:文章是写出来的,也是改出来的,首先是写,而后是改。写是第一性的,改属第二性的。但修改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有经验的人总结说: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我十分赞同这种现身说法。我们不否定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