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传媒》2006,(3):10-12
范以锦:开创南方报业模式;李开复:找到一片真正的自由天空;吴海民:创新报业经营的“木桶理论”;张富汉:绘制报业扩张的蓝图;李彦宏:中国“搜索之王”;胡舒立:中国财经记者第一人。  相似文献   

2.
2005年5月,京华时报社社长吴海民提出“都市报的冬天提前来到了”的判断;接着,他接受笔者专访时,指出报纸进入“冬天”的深层原因在于新媒体的崛起和冲击,并由此提出“报纸的冬天将相当漫长”;随后他发表了《中国媒体大变局》的长文。一年过去了,吴海民社长在今年又作出了“报业的衰退期已经开始”的判断和思考。  相似文献   

3.
去年底,传媒界刮起了一阵旋风,概括起来讲就是:都市报遭遇寒冬,纸质传媒面临网络媒体的挑战。京华时报社社长吴海民预测此为报业的“拐点”;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所长唐绪军等更将其作为2005年中国报业的第十大“关键词”。那么,主流媒体对这一现象怎么看,应该采取何种对策?[编按]  相似文献   

4.
近来一段时间,关于“都市报的冬天已经来临”之说,在报业颇为盛行。支撑这一说法的有诸多相关统计数字(参见吴海民《媒体变局:谁动了报业的蛋糕》一,载《中国报业》2005年第11期)——如果这些数字没有问题的话,那么,“冬天”说确实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5.
吴海民--都市报的冬天提前来到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武 《传媒》2005,(7):20-21
面对报业广告收入的全行业大面积急剧下滑,京华时报社社长吴海民坦言:"都市报的冬天提前来到了."这位首倡"媒体木桶"理论,预言都市报终将"一家独大"的资深媒体人又语出惊人.  相似文献   

6.
《传媒》2008,(1):40-42
2008年北京奥运开幕在即,面对这场盛宴,媒体们无一不是垂涎欲滴,各家报纸自然也不例外.然而,当人们一边摩拳擦掌,蓄势代发,一边憧憬着奥运大餐的美味之时,吴海民再次成为了那个泼凉水的人.在这场空前的盛宴中,报业能分到自己盘子里的,很可能寥寥无几,他如是说.  相似文献   

7.
张铭 《新闻窗》2007,(2):22-23
2005年,《京华时报》社长吴海民发表了《媒体变局:报纸的蛋糕缩小了》一文,在纸质媒体圈中引起诸多争议:报业的寒冬真的来了吗?报纸在30年后的某一天真的会消亡吗?曾经辉煌的“报人”称呼真的将渐渐黯淡吗?  相似文献   

8.
2005年,京华时报前社长吴海民先生在《媒体变局:谁动了报业的蛋糕?——关于报业未来走势的若干预测》一文中提出了“报业拐点论”。此后的几年中,我国报业的自营广告经营额从2005年的256亿元增长到2011年469.45亿元。增长了83.38%。但是.当时间到了2012年,我国报业将出现真正的拐点,现在到了重提“报业拐点论”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9.
京华时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吴海民,2005年底曾发表在全国新闻界引起反响的论文《媒体变局与报业未来走势》,认为中国报业在经过改革开放二三十年的高歌猛进之后,由于受到网络的冲击已进入寒冷的冬天。如今,他的这个观点是否有所改变?本刊记者近日采访他的访谈录《让中国报业保持生机与活力》,对读者关注的一些问题作了回答。  相似文献   

10.
京华时报社长吴海民曾撰文分析了报业在数字化时代面临的挑战,并对报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做出预测。他认为,报业经历了20年的高歌猛进之后,正陷入一场深刻的经营危机。与此同时,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由浙江省新闻出版局主办的第二届浙江新闻出版论坛4 月27日至28日在杭州举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石峰、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副司长林江、中国人民大学媒介经济与媒介经营管理研究所所长宋建武、京华时报社社长吴海民等,围绕“十一五”报业改革、创新与发展这  相似文献   

12.
2008年万众瞩目的第29届奥运会即将在北京召开。面临奥运机遇,中国报业将如何应对?中国传统媒体又将发生什么样的变化?面对新媒体的挑战中国传统报业的出路又在哪里?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采访吴海民社长。  相似文献   

13.
近来一段时间,关于“都市报的冬天已经来临“之说,在报业颇为盛行.支撑这一说法的有诸多相关统计数字(参见吴海民《媒体变局:谁动了报业的蛋糕》一文,载《中国报业》2005年第11期)--如果这些数字没有问题的话,那么,“冬天“说确实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4.
张维 《传媒》2007,(2):35-37
2005年上半年,首先由北京《京华时报》的掌门人吴海民爆出"中国报业的冬天提前到来了"的警示,把一直在业界悄悄流传的耳语摆上了台面,结束了对中国报业盲目乐观评价的舆论.此后,各种中国报业遭遇拐点、滑坡的不利数据与专家分析频繁刊于各种研究类学术类报刊.  相似文献   

15.
以2005年为拐点,中国报业转入慢车道。经过二十年的高速增长,中国报业似乎显现强弩之末的颓势。去年的世界报业大会和世界编辑论坛曾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亚洲市场生机盎然,尤其是中国一枝独秀,无论是报纸的数目还是总发行量,都稳居全球之冠。然而,一些业内专家却洞察到报业的窘境。京华时报社长吴海民提出:报业的冬天提前到来了,不仅是都市报的冬天,也是整个报业的冬天。  相似文献   

16.
《新闻三昧》2008,(1):35-35
在正式创刊5年以后,京华时报用"暴富"的速度回应着来自报业同行的鄙夷和指责.2006年5月28日,吴海民和他的报纸照例高调宣布自己的一系列辉煌数字.当然,这些数字并不是第一次从吴海民嘴里说出来.3个月前举行的影响中国高层峰会论坛上,这位京华时报社长便宣布已经占据61.21%的北京市场份额,报纸铺摊率达到100%,实销率实现99.36%.  相似文献   

17.
为帮助大家更多了解世界报业大会的有关情况,在此转载亲身参加此次大会的《京华时报》社长吴海民的一篇博客。吴的观点,或许会为我们提供不同的思考角度。[编按]  相似文献   

18.
2010年的5月28日,《京华时报》创刊九周年,单日204版、3000余万元广告刊登额创下历史记录。经历了报业混战、网络崛起、报业拐点和金融危机后的《京华时报》似乎没有报业冬天,用京华时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吴海民的话说,他们重新认识传统报业的价值和优势,探索和确立网络  相似文献   

19.
正在做的:新一轮创新开始 中国报业的迅速发展是以创新为基础的,过去十年中报业最大的创新,是都市报的出现,而新一轮创新刚刚开始.新一轮创新不是主动、自觉自愿的,而是在各种新媒体的挤压下,报业不得不创新.刚刚过去的3月,出现了几个新生事物.  相似文献   

20.
从2005年开始,关于媒体,特别是纸质媒体的未来趋势问题一直是业内人士与专家学者们热议的话题。从吴海民的“媒体遭遇寒冬”论,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