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谬误则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歪曲反映。不言而喻,二者在客观内容上是根本对立的,性质截然相反,不容相互混淆。然而,二者又是统一的,这不仅表现在二者的相互依赖、互为前提上,更突出地表现在真理和谬误的相互转化上。问题是怎样才能避免将人人都追求的真理转化为人人都抛弃的谬误,又怎样才能将今天的谬误转化为明天的真理呢?我们知道,任何转化都需要有一定的条件,不具备相应的条件,也就实现不了相应的转化。那么,真理和谬误的相互转化在主观上,即在思维方法上的条件是什么呢,其思想根源又是什么呢,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对于我们自觉地去坚持和发展真理,能动地去避免和修正谬误,或许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分析恩格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揭示了人类思维与认识的至上和非至上、相对和绝对、有限和无限的辩证关系,论述认识与真理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真理与谬误,既对立又统一,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3.
论谬误     
谬误是认识运动中与真理相对立的一个逻辑范畴。对于纷繁复杂,变化万千的客观世界的认识,总是充满着真理,也包含有谬误,谬误常常是真理的前阶。思格斯在批判杜林时曾经说过,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领域内才具有绝对意义,在一定的条件下,“对立的两极都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真理变成谬误,谬误变成真理。”恩格斯否定了杜林的终极真理观点,为发展真理排除了思想障碍。可是,时过一百年,中国的林彪、“四  相似文献   

4.
关于谬误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理和谬误是人类认识中的一对矛盾,二者既有着原则的界限或本质的区别,又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妇,并且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黑格尔曾指出:真理由错误而产生,只是由于发生错误,真理才会出现。所以,深入探究谬误的有关问题,揭开谬误的底蕴,有助于我们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相似文献   

5.
真理与谬误是否能互相包含,最近,哲学界在“双百”方针指引下,重又开展讨论。我们本着就教哲学界诸同志,对这问题也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恳请读者不吝教正。一哲学界有人认为,真理与谬误可以“互相包含”或者说“互相渗透”。对这一观点,我们未敢苟同。我们认为,对这个问题的回答,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真理和谬误。真理和谬误是认识论中两个互相对立的范畴,都有各自明确的质的规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衡量认识效率高低的根据是经实践检验的认识结果,它是由谬误——真理两极构成的复杂序列,真理只是衡量认识效率高低的根据之一;认识效率的高低并不是单纯地反映在认识结果之中,而是反映在全部认识过程的不同阶段;相对真理与认识效率在说明思维与存在同一程度方面具有一致性,但二者考察问题的角度、目的、范围则不同:它们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哲学范畴,决不可将二者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7.
真理和谬误的相互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中必讲的一个问题。但是,对这个问题的阐述,许多教科书上都存在着一种倾向,即在讲两者的辩证统一上,只讲它们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转化,而不讲它们之间的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即使讲,也只是一带而过,不作具体分析。在理论界,对真理和谬误是否相互包含,分歧很大。而对这个问题,不作深入分析,是很难全面理解真理和谬误的相互关系的。本文试就这一个问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8.
现有的各种哲学教科书都说绝对真理的含义包括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任何真理的内容都是客观的,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意识中的正确反映,它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在它所反映的限度和范围内永远不能被推翻。这是就真理的正确性而言的,对于这一层意思,大家没有异议。  相似文献   

9.
一什么是真理?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们意识中的正确反映,或者说,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首先,真理是一种认识,它和谬误一样,同属于认识论中的范畴,是主观概念。其次,并不是任何一种认识都能称为真理,只有正确反映了客观实在的认识才能称为真理。人们有时把它称为客观真理,乃是为了突出它所反映的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所以,真理、客观真理和正确认识是同一概念。在日常生活用语中,用来表现认识成果的,有观点、理论、学说等名词。因之,正确观点、正确理论、正确学说  相似文献   

10.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和核心 .对立统一规律告诉我们 :任何事物的内部都存在着矛盾的两个方面 ,它们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 .磁铁的南极和北极相互对立 ,相互依存 ,共处于同一个磁体之中 ;化学中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相互对立 ,相互依赖 ,统一在同一反应中 .对立统一规律在数学中的例子也到处可见 ,举不胜举 .下面 ,我们通过一些典型例子来说明运用对立统一规律来指导教学所能产生的几个效应 .效应 1:使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更深刻辩证法认为 :同一事物处于对立的双方 ,在一定的条件下 ,可以向相反的方向转化 ,实现转化的因素是条件 …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认识的基本特征,认识中的客观性及真理与谬误的原则区别,分析了真理的内容,提出真理的内容不是客观事物及其自身,真理内容的客观性是认识论中的客观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内”和“外”是一对矛盾,根据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矛盾的双方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种关系:一方面,矛盾的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另一方面,矛盾的双方又相互依赖(即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并且矛盾的双方相互贯通(即它们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13.
本刊陆续收到一些关于真理有无阶级性问题的稿件,现将这些来稿的基本观点及其主要论据综述如下,供研究参考。一、关于真理的定义大多数同志认为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们意识中的正确反映。有的同志提出自己的看法说:真理就是真正的道理。真理在人之外,在客观事物之中,是真实地存在干客观世界的道理,即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及其发展规律。在我们没有认识它之前,它是自在的、暗昧的;只有当我们认识了它,它才变得明白了起来。这种对真理定义的解说,是为了把客观性和主观性加以区分,说明真理不是认识,不是理论、思想,而是认识、理论、思想中包含的不依赖于主体的客  相似文献   

14.
对马克思主义真理观中的两个颇有争议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认为真理性认识应包含正确的感性认识,因为正确的感性认识是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的认识;“客观真理”概念不宜使用,因为真理属于认识范畴,不是客观事物本身,使用“客观真理”概念容易混淆主观与客观的界限。  相似文献   

15.
传统观点在强调真理的客观性的同时往往极力强调谬误的主观性,并把是否具有客观性作为区分二者的重要标志。笔者认为这种对真理与谬误的客观性的认识有失偏颇,真理和谬误作为主体认识的两个方面,在一定范围内是对立的,二者有原则性的区别,但是否具有客观性并不是区别真理与谬误的标志。  相似文献   

16.
本文明确指出真理不包含谬误。真理的本性规定其自身不包含谬误;真理的相对性与绝对性相联,是客观真理的两重属性,相对性及其表现“近似性”均与谬误无涉;真理和谬误的同一性,不包括互相渗透的情形;真理向谬误转化并非因为其中包含谬误。必须把唯物论和辩证法结合起来,藉科学思维取得对于真理问题的正确认识。相对主义、主观臆断、片面性等思维方法,违背唯物辩证法,为科学研究所不容。  相似文献   

17.
谬误问题是自古以来人们就一直在探讨的问题,哲学家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它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关于谬误的理论和关于真理的理论一样,都是认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认识过程中,谬误产生有其必然性。因为一定历史阶段上的人们的思维活动总是要受到当时历史条件及其他客观条件的制约,对现实的认识也就带有局限性。但是,谬误不是真理的绝对对立,恩格斯指出:“真理和谬误,正如一切在两极对立中运动的逻辑范畴一样,  相似文献   

18.
<正> 一、真理的阶级性真理是否存在阶级性的问题,在我国哲学界争论了几十年,曾出现好几种观点。主要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性的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性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客观存在。反映客观事物和客观规律的真理也是客观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因而真理是没有阶级性的。另一种相反的观点认为真理是有阶级性的。因为在阶级社会中,人是有阶级性的,人反映客观事物和客观规律时,必然从阶级地位和阶级利益出发,使反映出的真理为本阶级服务,因而真理是有阶级性的。从上述两种对立观点出发,又派生出与上述两方观点有联系而又有所不同的几种观点。诸多观点各持己见,无法统  相似文献   

19.
关于真理与谬误的关系,学术界已讨论了几年,现在几乎无话可说了。但本文想就此再说几句话,以求对这一问题有一个更清楚明白的认识。笔者认为,真理与谬误是相互包含的。但在一定条件下也不否认“真理不包含谬误”的观点。二者并非水火不相容。  相似文献   

20.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这种反映,具有不带任何主观附加成分的客观内容。作为它的对立面,谬误则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不正确的、歪曲的反映,其内容带有主观附加的成分。尽管谬误是对事物歪曲的反映,但它无时无刻不伴随着真理。人们在探求真理的过程中无法回避谬误,研究谬误的有关问题,穷究谬误的底蕴,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