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文阐述和分析了电位-pH法测定稀土配合物稳定常数的原理、方法和步骤,以及根据稳定常数计算稀土配合物的热力学函数的过程,为讨论稀土配合物热力学行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金属离子在水溶液中形成配合物的氧化还原稳定性与配合物的组成、结构等有关;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可以衡量配合物氧化还原稳定性的大小;金属离子配合物的稳定性在理论和实践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用微分电位溶出法测定配合物积累稳定常数和配位数的原理及方法,并对Cd(II)-SCN-配合物进行测定,结果与文献值相符。  相似文献   

4.
用pH法测定了水杨醛甲胺磷席夫碱合铜 (Ⅱ )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K =4 .2× 10 14 ,说明该配合物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5.
在研究和应用配合物时,我们不仅要了解某一配合物的稳定性(如热力学稳定性、溶液中的稳定性、氧化还原稳定性等),而且还要比较不同配合物的稳定性。我们研究和应用最为广泛的是配合物在溶液中的性质,因此,正确比较其稳定性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知道配合物在溶液中稳定常数的大小,直接反映了配合物稳定性的大小,所以,配合物在溶液中的稳定性可以用其稳定常数来衡量。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不考虑配合物的类型,直接用其K稳 值来比较它们的稳定性,其结果往往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6.
在研究和应用配合物时,我们不仅要了解某一配合物的稳定性(如热力学稳定性、溶液中的稳定性、氧化还原稳定性等),而且还要比较不同配合物的稳定性。我们研究和应用最为广泛的是配合物在溶液中的性质,因此,正确比较其稳定性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知道配合物在溶液中稳定常数的大小,直接反映了配合物稳定性的大小,所以,配合物在溶液中的稳定性可以用其稳定常数来衡量。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不考虑配合物的类型,直接用其K稳值来比较它们的稳定性,其结果往往是错误的。一、相同类型配合物稳定性的比较对于相同类型配合物的稳定性,我们…  相似文献   

7.
配合物体系中弱酸性或弱碱性的配位体浓度变化引起体系平衡的改变,也会引起溶液体系PH值的变化,通过测定过程中PH值的变化,可以求出配合物的稳定常数。本文以铜-乙二胺体系为例,利用电位法分别测定乙二胺的变化所引起PH值的变化,以及加入碱所引起体系PH值的变化,得到了配合物的稳定常数,经与文献值对照认为用碱作滴定剂的方法更直观实用。  相似文献   

8.
文章使用722型分光光度计,利用等摩尔系列法分别研究了0℃冰水浴、20℃室温和35℃热水浴中磺基水杨酸合铁(Ⅲ)的稳定常数,发现温度对该配合物的稳定常数有显著影响,20℃时稳定常数大,随着温度的升高和降低,稳定常数的数值减小。  相似文献   

9.
从误差分析角度,分析了分光光度法测定邻菲琳-亚铁离子配合物稳定常数的计算公式中误差传递,结果表明对于稳定常数过高的配合物,由于其解离组分浓度太小,致使其间接测量的相对误差大,经误差传递后,最终使平衡常数K的相对误差远远超过允许范围(如500%),测定结果失去意义。  相似文献   

10.
采用pH电位滴定法研究了甘氨酸水溶液和甘氨酸钠水溶液两种体系中甘氨酸与铜离子间的配位作用,测定了两种体系中甘氨酸与铜配合物的逐级稳定常数;对影响测定准确度的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采用Origin 6.0计算机软件包来处理实验数据和作图。  相似文献   

11.
周庆华  王仲如 《化学教学》2007,(8):79-79,73
在溶液中,Cl-与Cu2 之间发生配位反应形成一系列的配合物CuCl 、CuCl2、CuCl-3、CuCl2-4.本文根据物料平衡,结合这些配合物的稳定常数,求出了在Cl-不同浓度时,所含Gu2 各物种的分布百分比,并作出了相应的分布图.  相似文献   

12.
在研究和应用配合物时 ,首先要考虑它的稳定性 ,如热稳定性、溶液中的稳定性、氧化还原稳定性等等。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配合物在溶液中的稳定性 ,这种稳定性一般用配合物在溶液中的稳定常数来衡量。以 Ag 与 NH3 的配合物反应为例Ag NH3 [Ag (NH3) ] R1 =[Ag (NH3) ] [Ag ] [NH3] =1 0 3.2 7[Ag (NH3) ] NH3 [Ag (NH3) 2 ] R2 =[Ag (NH3) 2 ] [Ag ] [NH3] =1 0 3.96该反应的总稳定常数 K=R1 R2 =1 0 7.2 3 .稳定常数的大小 ,直接反映了配离子稳定性的大小。对于相同类型的配离子 ,可以用 K稳 来比较其稳定性。如 …  相似文献   

13.
木犀草素这种黄酮类化合物能与多种金属形成配合物。本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了木犀草素与Fe3+的配位作用,并研究了木犀草素-Fe3+配合物清除羟自由基的能力。结果表明:在HAc-NH4Ac(pH=4.5)缓冲溶液中,木犀草素与Fe3+形成1:2的配合物,其条件稳定常数为1.9×1011,同时配合物有较强的清除羟自由基的活性。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整数斜率点应用于萃取法测定配合物稳定常数的方法,即在金属离子分配比对数值lgD对自由配体浓度负对数pL一阶微分曲线上找出整数斜率点i-c(i=0,1,2,…,n)及其对应的pL值,i为配离子MLi配位数,c为被萃取配离子MLc配位数.在这些pL值分别有lgD=lgλc+(lgβc-lgβi)+(i-c)pL+lgΦMLi,max,式中λc为被萃取配离子在有机相与水相的分配常数,β为配合物累积稳定常数,ΦMLi,max为水相中配离子MLi的最大分布系数.式中略去lgΦMLi,max,当i=c,0时分别得到lgλc和lgβc的初值,其他i值时得到相应累积稳定常数对数值的初值.将上述初值代入上式lgΦMLi,max中可得到新的值,逐步迭代直至两次结果相等即为计算结果.文章使用了两个配合物体系进行计算,它们相邻两级稳定常数对数值差值最小仅为0.3,计算结果与真值一致.  相似文献   

15.
采用pH电位滴定法测定了Cu(Ⅱ)—水杨酸配合物在离子强度为0.10mol.L-1(KNO3)条件下的pH值,用半整数作图法得出了Cu(Ⅱ)—水杨酸配合物的逐级稳定常数:lgk1=9.90,lgk2=7.32。  相似文献   

16.
槲皮素对金属离子具有强烈的螯合作用。本文研究表明在pH4.6的HAc—NaAc缓冲液中,槲皮素能与Cu(Ⅱ)形成稳定的配合物,在紫外光谱中其吸收带Ⅰ比单独槲皮素红移了59nm。采用等摩尔连续变化法测得槲皮索-Cu(Ⅱ)配合物的配位比为2:1,采用平衡移动法测得配合物的稳定常数为2.0410^8。并初步探讨了槲皮素与Cu(Ⅱ)配位的部位是30H~4C=0。  相似文献   

17.
以2-羰基丙酸-4-硝基苯甲酰腙、1,10-菲啰啉为配体,在水-乙醇混合溶液中与硝酸镨反应,制备出镨与2-羰基丙酸-4-硝基苯甲酰腙和1,10-菲啰啉的混配体配合物。采用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等方法对其组成和结构进行表征。以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试了在25℃和37℃时,配合物与牛血清蛋白(BSA)的相互作用,计算了配合物与BSA的结合常数,考查了铜离子对配合物与BSA结合常数的影响,分析了配合物与BSA相互作用的作用力类型。结果表明,在25℃和37℃下,镨配合物与BSA的结合常数分别为3.19×106L·mol6L·mol(-1)、3.48×10(-1)、3.48×106L·mol6L·mol(-1),铜离子存在会影响配合物与BSA的结合能力;热力学分析表明,配合物与BSA之间的作用力以疏水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18.
本文考虑在配位滴定中求表现形成常数k'时,比较麻烦。除查阅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外,还进行高次项的计算,既麻烦,又易出错。我们用Basic语言编写了一个程序,很容易即求出k'。  相似文献   

19.
《湘南学院学报》2019,(5):102-107
本文以邻香草醛、5-氨基水杨酸和水合氯化镧为原料合成邻香草醛缩5-氨基水杨酸镧配合物,利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化学分析等分析手段对合成的配合物进行表征.并在305.15 K条件下,采用生物微量热法分别测得不同浓度配合物作用下的S.pombe生长代谢产热曲线,通过计算得出S.pombe在配合物作用下的生长代谢速率常数k、抑制率I、最大发热功率P_(max)、达到最大发热功率所需时间t_(max),传代时间t_G等热动力学参数,再分析各参数与配合物浓度c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在研究浓度范围内,随着配合物浓度增加,生长速率常数k、最大发热功率P_(max)呈下降趋势,抑制率I以及传代时间t_G呈上升趋势,其半抑制浓度c_(I,50)为0.1746 g·L(-1),即邻香草醛缩5-氨基水杨酸镧配合物对S.pombe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且浓度越大,抑制作用越强.  相似文献   

20.
模拟生理条件研究了稀土离子 (III)与牛血清白蛋白 (BSA)的结合性质 .荧光光谱表明 :Sm与BSA形成 2 .5 :1的配合物 ,条件常数 1gk =11.0 0 .Eu与BSA形成 2 .75 :1的配合物 ,条件常数为 1gk =12 .2 6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