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凉史学在十六国史学中,不仅上承汉魏西晋史学发展之余绪,下启北朝史学之兴盛,史家众多,史著颇丰,且以其独具的风貌,给后世史学以重要影响。本文拟就此略述愚见,以就正于方家。一五凉史学,是在十六国时期中原干戈扰掖,战乱不息,百姓流移的情况下,于“秩序安  相似文献   

2.
《晋书·载记》主要记录匈奴、鲜卑、羯、氐、羌“五胡”及一些汉族人建立的所谓“僭伪”政权的历史.历来评论《晋书》的,对其有所涉及,但尚未有人作专门的讨论.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搜集有关材料,对其作一粗浅的探讨.一、关于取材《史通·古今正史》:“皇家贞观中,有诏以前后晋史十八家,著作虽多,未能尽善,乃敕史官更加纂录,采正典与杂说十余部兼引伪史十六国书,为纪十、志二十、列传七十、载记三十,并叙例、目录合为百三十二卷.”三十卷《载记》,所据的资料就是“伪史十六国书”.《史通·正史》与《隋书·经籍志》对这些“伪书”作了列举,记有:前赵史:和苞撰《汉赵记》十篇,田融撰《赵书》十卷.  相似文献   

3.
白云教授的《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史论纲》,是目前第一部系统研究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史的专著。上编分析了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的发展轨迹、基本形式、基本方法、基本对象、基本范畴、重要标尺、重要作用。下编探究了中国古代重要史家、史学家、史学批评家及《左传》、《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的史学批评思想,上下编交相辉映,凸显了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的特色,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历代文学总集说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总集”的名称最早出现于六朝,是梁代学者阮孝绪定的。孝绪《七录·序目》:“文集录第三曰总集部,十六种;第四曰杂文部,二百七十三种。两部并计二百八十九种。”《隋书·经籍志》把两部合为总集一类。自此以后,唐、宋、元、明、清诸史的经籍志或艺文志相继采用,于是总集一名就通行了。  相似文献   

5.
贾小军 《家教指南》2016,(5):106-112
河西地区出土的魏晋十六国镇墓文、墓券、发愿文、写经题记等文献中的纪年信息,涉及魏晋十六国时期曹魏、西晋、前凉、后凉、西凉、北凉等政权统治河西的各个阶段。考察这些纪年信息,对了解魏晋十六国时期河西政局变化和民众对这种变化的适应过程以及普通民众对所在王朝的认同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论《吴越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文言长篇历史小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吴越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文言长篇历史小说黄仁生自《隋书·经籍志》首先把《吴越春秋》著录在“杂史类”以后,中国古代学者几乎都把它看作是一部历史著作,只不过偶尔也有“别史”、“古史”、“霸史”之称而已。元代徐天祜实际上也是把它作为一部“最先出东都,...  相似文献   

7.
论《隋书·经籍志》在图书分类研究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隋书.经籍志》是唐初官修的一部史志目录,论述汉唐间五百多年图书流传及存佚情况,因而它也是一部重要的学术源流史和图书分类学著作。《隋书.经籍志》确立的四部分类法,对唐宋以后尊孔读经、重视历史、充分发挥孔孟思想和史学在治国中的作用有积极影响,也是唐太宗治国思想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8.
《文选》的三重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选》的三重背景顾农萧统《文选》的出现是中古文学史上的一件大事,其背景材料可以分三个层次来叙述。作家作品的日益增多必然呼唤带选集性质的文学总集的出现。最早的文学总集是西晋挚虞编撰的《文章流别集》,《隋书·经籍志》说:“总集者,以建安以后,辞赋转繁,...  相似文献   

9.
说《说苑》     
一《说苑》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珍贵遗产之一. 早在东汉时代,班固已发现这一点.他说:“及采传记行事,著《新序》、《说苑》凡五十篇,奏之.数上疏言得失,陈法戒.书数十上,以助观览,补遗阙.上虽不能尽用,然内嘉其言,常嗟叹之.”(《汉书·卷三十六·楚元王传第六》)可见著《说苑》“言得失,陈法戒”“助观览,补遗阙”是有效果的.所以不少史书,例如《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清史稿·艺文志》等,都将《说苑》载入史册,流芳于后代.  相似文献   

10.
士族是魏晋南北朝地主阶级中一个腐朽没落的阶层,但士族与敦煌文化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追溯河西士族形成与发展的历史,便可清楚地明白这一点。众所周知,早在西汉后期,河西就形成了地主士族势力,魏晋时期又有新的发展,已成为一股势力极强的特权阶层。十六国大动乱开始,中州世族也流转河西,加入河西士族的行列。《资治通鉴》123卷文帝元嘉十六年十二日条胡注:“永嘉之乱,中州士人避地河西,张氏礼而用之,子孙相承,衣冠不坠,故凉州号为多士。”中原士族的加入,使河西世族集团势力大增。五凉时期的各个政权,其兴衰成败无不与世族大族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1.
古典目录之书,“汉有略、晋有部、唐有录、宋有目、元有考,志则诸史共之。”这是明代胡应麟在《少宝山房笔丛》中对我国目录著作做的概括说明。目录著作在书目中独立成类,是到《隋书·经籍志》史部开始立“簿录”一门,自此目录学成为专门之学。唐宋以  相似文献   

12.
当西晋的短暂统一结束以后,中国北方各少数民族的上层分子和汉族官僚地主在混战中纷纷建立政权。地处西北边陲的河西一隅,先后出现了汉族张氏前凉政权、略阳氐族吕氏后凉政权、河西鲜卑秃发氏南凉政权、汉族李氏西凉政权和卢水胡沮渠氏北凉政权。一百三十多年间,河西走廊上五凉兴亡交替,来去匆匆。和这些短暂的地域性政权的命运紧密联结在一起的是地域性的世族地主集团——西州大姓。五凉政权作为阶级统治的权力,正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西州大姓的权力。探求五凉政权与西州大姓的关系,是五凉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试从历史的发展中,探索魏晋南北朝史学发展的特点,以求对其有所进一步的认识。自两汉时期封建专制主义史学确立后,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处于分裂割据中,但史学却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从整体来看,表现为史书数量大增和史书种类的繁多。据《隋书·经籍志》史部所载:分为正史、古史、杂史、霸史、起居注、旧事、职官、仪注、刑法、杂传、地理、谱系、簿录等十三类,存亡合计八百七十四部一万六千五百五十八  相似文献   

14.
<正> 我国的史书产生非常早,而且极其繁富。然而,有史书并非就有了史学。“在战国前,古史的性质是宗教的,其主可论题是奇迹说;”而战国至秦汉之际,“立了许多应时的学说,就生出了许多证实这些学论而杜造史事。” (顾颉刚《战国秦汉间人的造伪和辨伪》)直至司马迁《史记》问世,我国才有了史学。《隋书·经籍志》将《史记》列入“史部”之首。《史记》历来被奉为“史家之极则”。 (赵翼《廿二史剳记》)《五帝本纪》作为《史记》的首篇,对全书有着开宗明义的总序作用,在我国史学史上处于肇端地位。  相似文献   

15.
唐代著名史学家刘知几在《史通》中全面客观地阐述了笔记小说观念。刘知几提出了“偏记小说”的概念,揭示了笔记小说可与正史参行的“自成一家”的真实地位,明显提升了笔记小说的史学价值;《史通》中有关“偏记小说”的分类和列举,则清晰可见刘知几的笔记小说分类观念较之于《隋书&;#183;经籍志》有了进步,为史家重新认识笔记小说的学术地位,审视笔记小说的社会功能,利用笔记小说丰富正统史学,乃至效仿撰作笔记小说,提供了理论依据;刘知几以史眼判断笔记小说的价值,强调笔记小说惩恶劝善、可供教化的社会功用,表达了正统史学对笔记小说价值认同的程度,进而为笔记小说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总之,刘知几《史通》的笔记小说观念,对中唐以后笔记小说的发展和繁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汉代训诂专著应当首推《毛诗诂训传》。据《四库全书总目·毛诗正义四十卷》云:“案《汉书·艺文志》:《毛诗二十九卷》,《毛诗故训传三十卷》。然但称毛公,不著其名。《后汉书·儒林传》始云赵人毛长传诗,是为毛诗。其字不从艸。《隋书·经籍志》载:《毛诗二十卷》,河间太守毛苌传,郑氏笺。于是诗  相似文献   

17.
韦幔传经     
西晋末年,各族人民的起义风起云涌,匈奴、鲜卑、羯、氐、羌五族的上层,乘机窃取了各族人民起义斗争的果实,先后建立了十六国政权。这十六国是五凉(前、后、南、西、  相似文献   

18.
《隋书经籍志.子部.小说》选入作品二十五部,合一百五十五卷。这些作品成为后世研究唐前小说的重要资料,由于大量典籍亡佚,对于所列作品我们往往只能管中窥豹。本文参考《中国小说史略》《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史通》、《四库全书总目》、《隋书经籍志考证》、《中国古代小说总目提要》等文献资料,试对《隋书经籍志.子部.小说》所列作品做简单列举考证。  相似文献   

19.
佛教由印度传入中国的一条重要渠道即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而作为丝路咽喉孔道的河西走廊,在佛教传播上无疑起过十分重要的作用。所谓五凉佛教,即十六国时期的河西地区佛教。东晋十六国时期是中国佛教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五凉割据政权统治下的河西地区,由于经济、政治、地理、民族诸因素,一方面保存了汉魏以来的传统文化,另一力面又积极接受了外域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从而形成了一个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区域。探索这个特殊文化区域内的佛教,应该说是五凉史研究中的又一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在二十五史中有地理志者 17部 :《汉书·地理志》2卷、《后汉书·地理志》5卷、《晋书·地理志》2卷、《宋书·州郡志》4卷、《南齐书·州郡志》2卷、《魏书·地形志》3卷、《隋书·地理志》3卷、《旧唐书·地理志》4卷、《新唐书·地理志》8卷、《旧五代史·郡县志》1卷、《新五代史·职方志》1卷、《宋史·地理志》6卷、《辽史·地理志》5卷、《金史·地理志》3卷、《元史·地理志》6卷、《明史·地理志》7卷、《清史稿·地理志》2 8卷。在这 17部地理志中 ,绝大部分对各代政区记载简明清晰 ,一目了然 ,无需再做阅读补充说明。只有《隋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