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对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笔者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当通过以下六个途径:一、基础理论教育与行为实践教育相结合。只有使学生不仅从理论方面正确认识人生观,而且知道如何去做,这样的思想政治  相似文献   

2.
<正>人类进入现代社会以后,教育(尤其是劳动者教育)逐渐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过程,教育与生产劳动的关系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状态:它们既作为两个过程相互独立,又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1])可以说,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现代教育和现代劳动发展的必然要求。马克思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是改造社会的最有力手段之一,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是增加社会生产的一个方法,并且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类的唯一方法",把它作为未来共  相似文献   

3.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入学习、研究、发展毛泽东同志关于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论述,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职工高等教育的新局面,为社会主义“四化”建设培养大批又红又专的人才,是我们的历史使命。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在十九世纪中叶提出来的。这一问题的提出,不仅揭示了教育与生产劳动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且更重要的是,从政治上通过争取实现童工、普通工人的生产劳动与教育相结合,以抵制资本主义制度对工人的摧残。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  相似文献   

4.
从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到社会主义发展时期,列宁的劳动教育思想经历了三次转变。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列宁强调必须通过对劳动者的教育来培养工人阶级的政治意识,建立工人革命家队伍。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列宁强调发挥劳动教育的经济建设功能和在团结劳动群众中的关键作用。在社会主义发展时期,列宁强调要通过劳动教育来净化党内空气,要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要充分发挥义务劳动的教育作用。列宁劳动教育思想的根本特点,在于继承、发展和初步实践了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5.
1989年的政治风波,不但暴露了思想政治教育薄弱这个十年来最大的失误,而且也暴露了学校教育中不同程度存在的脱离工农、脱离劳动、脱离实际、脱离国情的问题。因此,有必要深化对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重要原理的认识,探索和落实在新情况下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具体途径和形式,逐步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制度。  相似文献   

6.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极具成效的时期。这一时期,党对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诸多成效,在教育内容上,对青年进行爱国主义、理想信念与群众路线教育;在教育方式上,采取理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典型教育与示范教育相结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批评与自我批评相结合等多种教育方式,创新了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为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积累了诸多宝贵经验。深入探析延安时期党对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对创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启发。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的劳动观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的劳动观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在政治上,强调干部是普通劳动者,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在经济上,强调必须提高劳动生产率:在军事上,强调人民军队既是战斗队,又是生产队;在教育上,强调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毛泽东劳动观的产生有特定的时空背景,其劳动观是沿着由教育到军事,再到经济与政治的思想轨迹发展的.探讨毛泽东的劳动观,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极大.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关于“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理论,是其教育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建国后,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提出了教育必须使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等几个方面都得到发展,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强调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的一致性,强调高校要实行教学、科研和生产三结合,通过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适应我国经济发展要求的全面发展的经济建设人才。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关于“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理论,是其教育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建国后,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提出了教育必须使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等几个方面都得到发展,,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强调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的一致性,强调高校要实行教学、科研和生产三结合,通过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适应我国经济发要求的全面发展的经济建设人才。  相似文献   

10.
1994年6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强调“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在学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要认真领会小平同志的教育思想”,并特别提出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问题。认真学习和贯彻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对于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促使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更好地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具有深远的意义和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从上海市开设和不断加强中小学劳动技术课的实践和认识,谈谈学习和贯彻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的体会。  相似文献   

11.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重要理论基础。它反映了现代化大生产的客观规律。体现了世界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原理的进一步阐发和实践,不仅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这一理论宝库。而且推动了我国教育发展的步伐,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起了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价值与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且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建构和实践创新提供了新的视界。从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等视角的多元审视中可以看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地位、凸显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功能、优化学科之间的资源配置、提高理论建构与实践创新的组织化程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是人不断适应和改造社会环境的过程,从其形成和发展过程看,必然遵循认识论、主体性和工具性等逻辑路径。  相似文献   

13.
一毛泽东同志有关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论述是毛泽东思想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基本原理之一。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在资本主义社会是一种历史进步的趋势,是“改造现代社会的最强有力手段之一”;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后,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逐步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差别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对“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的新发展栾敏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原理之一。马克思、恩格斯把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探索从空想变成科学,列宁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理论,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5.
列宁曾经说过;“教育决不能只限于学校,没有年轻一代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未来社会的理想是不能想象的。”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近年来已引起各高校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它不仅是商品经济条件下,贯彻教育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结合方针的一种新的发展,而且是改革开放条件下,改革学生思想政治教  相似文献   

16.
从两个阶级斗争的年代,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忽视甚至无视科学技术教育,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就是最大的政治”;从侧重于以政治思想(或改造)的角度考虑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问题,到“整个教育事业必须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从“又红又专,德才兼备……红和德是第一位”的,到“‘不专’之红,就不是真正的红,红一定要专,红与专是并重的”等等,毛泽东教育思想和邓小平教育思想的各自特点是显而易见的,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教育界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原理之一。文章以马克思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为出发点,结合中国的实际国情和中国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历史经验,讨论新时期教育与生产劳动两者的关系以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的新内涵,从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三个方面对新时期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学习观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这里我想谈一淡业余红专学校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问题。党的教育方针,从来就是教育为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群众业余教育如何为工人阶级的政治服务,为生产服务?很显然,当前业余教育如何更好地为政治服务的问题,也就是如何大力促进业余教育更好地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问题。教育必须结合生产劳动是一切学校贯彻教育为政治服务的中心问题,也是一切业余学校巩固和发展的中心问题。  相似文献   

19.
黄清城 《生活教育》2012,(21):65-66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在劳力上劳心"的理论。他说过:"活的乡村教育要用活的环境;不用死的书本。他要运用环境里的活势力,去发展学生的活本领,征服自然改造社会的活本领。"小学阶段的劳动教育必不可少。因为劳动观念的培养,劳动技能的掌握,劳动习惯的养成,是儿童今后成材的必要条件。当前,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生活节奏日益加快,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关于人的劳动与社会关系的本质的观点为其阐释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建立了逻辑前提。一方面,与西方近代哲学家们把理性作为人的本质并从理性出发去说明人的自我发展不同的是,马克思把人的本质理解为劳动与社会关系并从人的劳动与社会关系的本质出发去说明人的自我发展;另一方面,与旧唯物主义把人理解为环境和教育的产物观点不同的是,马克思立足于革命的实践去理解社会环境的改变与人的自我改变的一致性,从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变革的视角来把握人的历史发展。在此基础上,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的分析,强调只有消灭雇佣劳动,才能彻底实现人类的解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