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0 毫秒
1.
采用技术动作录像拍摄与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江苏省男子甲组背越式跳高运动员助跑最后2步的速度、节奏、重心高度的变化进行三维运动学分析,旨在为江苏省乃至我国青少年背越式跳高运动员的助跑最后2步技术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背越式跳高助跑起跳衔接技术原理及其训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运用背越式跳高运动学参数,构建了国内外优秀背越式跳高运动员助跑起跳动作技术模型。借鉴力学理论,对背越式跳高助跑起跳及其衔接技术原理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背越式跳高快速助跑起跳训练的练习手段。  相似文献   

3.
背越式跳高空中技术的原理与要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68年,美国的福斯贝里以独特的背越式技术,夺得了第十九届奥运会男子跳高桂冠。十多年来,背越式跳高风行世界,先后有斯通斯、韦西格、朱建华及女子运动员西梅奧妮、迈法特,贝科娃等,都以背越式技术打破了男女跳高世界纪录。在实践中,速度型背越式的快速助跑起跳技术,已被人们所普遍接受,但对背越式的空中技术,却仍有许多不同的看法。在技术结构上,空中技术只是助跑起跳动作  相似文献   

4.
助跑是跳高技术中十分重要的环节。研究助跑技术,一定要把助跑和起跳以及过杆技术紧密结合起来。从跳高全过程这个整体中来看助跑的作用和意义.针对目前大多数学生在背越式跳高助跑时出现的错误动作,通过查阅相关的资料,结合校田径队跳高运动员的训练和自己的实践,发现了助跑技术中的常见错误.探索性的提出了一些具有针对性的纠正方法。并证明掌握背越式跳高的助跑技术,采用合理的训练手段可以有效地提高背越式跳高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在高校跳高教学训练课中,背越式跳高越来越引起运动员的兴趣,实践证明,背越式跳高是一种优越的姿势,成绩的提高比较显著。弧线助跑是背越式跳高的重要技术,一条适宜的助跑弧线不仅有利于发挥速度,还有利于获得最佳起跳效果。 近年来,国内外虽有一些探讨助跑弧线方面的研究,但对象都是一些高水平运动员,而对初、中级的运动员分析却寥寥无几,经过多年在教学训练中实践研究,我摸索出一种行之  相似文献   

6.
跳高是田径运动的竞赛项目,是一种由有节奏的助跑、单脚起跳、越过横杆落地等动作组成,以越过横杆上缘的高度来计算成绩的比赛项目。过杆技术有跨越式、剪式、滚式、俯卧式、背越式等。由于技术类型不同,运动员在完成助跑、起跳、过杆、落地的动作方法上各有差异。下面主要谈一下背越式跳高的基础训  相似文献   

7.
背越式跳高教学训练中常见的事故、产生原因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越式跳高技术由助跑、起跳、过杆、落地四个部分组成。由于它的技术动作节奏明显、速度快而且幅度大。因而在背越式跳高教学和训练中,运动员在完成技术动作时总是表现出不同类型和程度的错误技术动作,容易发生各种运动损伤。笔者就背越式跳高教学和训练中易出现的损伤现象,及造成损伤原因作些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8.
跳高起跳准备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明  闫洁 《体育学刊》2007,14(4):90-93
对索托马约尔等4名世界优秀跳高运动员的比赛技术录像和技术图片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背越式跳高的整个助跑过程所表现出的技术动作都是为完成良好的起跳做准备,所有的技术环节都直接影响运动员起跳效果。结合运动训练实践从运动员助跑节奏、倒三步起跳腿支撑、倒二步摆动腿支撑以及最后一步的起跳支撑4个方面对背越式跳高运动的起跳准备技术特点进行了运动学分析,总结出运动员采用步频型和步幅型、倾斜支撑型和屈腿支撑型等不同准备技术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吴劲松  潘华山 《体育学刊》2003,10(2):112-114
运用影片拍摄及解析的方法对我国优秀男子背越式跳高运动员摆动腿在助跑最后一步支撑过程的运动学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出我国优秀男子背越式跳高运动员在助跑最后一步支撑过程中身体重心的运动轨迹,重心速度,位移等运动变化情况,同时证明,在助跑最后一步摆动腿的支撑技术对身体重心的运动状况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前言弧线助跑是背越式跳高的重要技术特点之一,弧线助跑技术的优劣对背越式跳高成绩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国内外学者对背越式跳高弧线助跑问题进行了许多研究,特别是关于最优助跑弧线的研究,更引起专家们的关注。然而,有关弧线助跑技术的控制训练问题的研究尚未见到。背越式跳高弧线助跑技术训练是训练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因此,进行这方面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按照控制论的观点,可把训练过程看作一个系统,该系统是由教练员、运动员、知  相似文献   

11.
笔者通过对体院学生背越式跳高常见错误动作类型及其产生原因的调查分析 ,根据小弧线助跑的生物力学原理与动作技能学习的类属同化理论 ,提出了背越式跳高的“小弧线教学法”及其应用原则。认为小弧线助跑可以使身体获得较大的内倾 ,可帮助初学者较好地体会和掌握助跑的节奏与起跳过杆技术 ,从而有利于提高背越式跳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背越式跳高,是一种最新式的跳高姿势,这种跳高姿势的动作比较简单合理,只要抓住关键,技术是容易掌握的,而且提高成绩较快,因此被很多运动员所采用。我国著名跳高运动员朱建华,就是利用这种姿势创造了世界记录的。我们在跳高教学中,向学生教授了背越式跳高后,学生就把其他的跳高姿势全放了,不遗余力地积极学习背越式,这充分说明了背越式跳高姿势对青少年的吸引力。背越式跳高不同于其他跳高。这种跳高姿势是采用弧线助跑,身体垂直姿势起跳,能更好地利用脚蹬地的力量,使起跳时的爆发力运用到身体重心之上。摆动腿采用屈膝  相似文献   

13.
    
G823.1背越式跳高助跑倒二步技术在起跳中的作用=Therun-up in the back-over jump the important roleof the technique of“two-step back”in take off[刊,中,B]/朱志平//体育科学研究.-2001.-5(4).-35-36参6(LF)跳高//助跑//技术//起跳//作用//背越式跳高弧线助跑倒二步是背越式跳高技术中的重要环节。重点论述倒二步技术在整个背越式跳高中起跳起着重要作用,希望教练员、运动员要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4.
背越式跳高快速弧线助跑起跳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进一步研究背越式跳高起跳理论,对背越式跳高弧线助跑起跳过程进行分析,揭示背越式跳高的优越性在于充分发挥和利用助跑速度提高起跳效果,其实质是弧线助跑起跳为背越式跳高身体重心运动方向的提早转变和垂直速度的累积创造了有利条件。背越式跳高起跳是“两步”起跳  相似文献   

15.
我国跳高训练中应重视的几项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文超 《中华武术》2004,(11):23-24
跳高作为竞赛项目起源于英国,开始动作技术比较简单,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跳高运动先后出现了跨越式、剪式、滚式、俯卧式和背越式等多种形式,但现在多以背越式跳高的动作技术为主。1968年美国运动员福斯贝里首创背越式跳高新技术,以2.24米荣获第19届奥运会的跳高金牌,我国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郑凤荣在1957年曾以1.77米的成绩打破了当时的世界纪录,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朱建华在1983年和1984年分别以2.37米、2.38米和2.39米的成绩三次打破世界纪录。 目前我国男女跳高成绩不甚理想,与世界优秀跳高运动员还有很大差距,本人就背越式跳高训练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相似文献   

16.
背越式跳高技术由助跑、起跳、过杆、落地四个部分组成。由于它的技术动作节奏明显、速度快而且幅度大。因而在背越式跳高教学和训练中,运动员在完成技术动作时总是表现出不同类型和程度的错误技术动作,容易发生各种运动损伤。笔者有着多年的教学和训练实践,现就背越式跳高中易出现的损伤现象,及造成损伤原因作些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形成快速而适宜的助跑节奏是背越式跳高训练中十分重要而复杂的问題,已越来越为广大教练员、运动员所关注。在运动实践中,一些教练员常用击掌  相似文献   

18.
背越式跳高的助跑技术是背越式跳高的关键技术之一,弧线助跑技术的好坏、速度的快慢直接影响成绩的提高。背越式跳高助跑技术的关键因素是助跑速度和弧形助跑路线。  相似文献   

19.
《中华武术》2009,(2):4-5
背越式跳高技术动作节奏鲜明、速度快而且幅度大,因而运动员在助跑、起跳、过杆、落地等环节中身体下肢和背部负荷较大,在教学和训练中容易发生各种损伤。笔者对数年来背越式跳高教学和训练中出现的各种运动损伤现象,及造成损伤的原因等做如下分析,由此来探索学校在背越式跳高教学和训练中损伤产生的规律,并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0.
背越式跳高的助跑技术是背越 式跳高的关键技术之一,弧线助跑技术的好坏、速度的快慢直接影响成绩的提高。背越式跳高助跑技术的关键因素是助跑速度和弧形助跑路线。 一、选用合理的弧形助跑 路线很重要 大多数优秀运动员采用“丁”形助跑路线,这种助跑路线是由直线助跑转入到最后四步的弧线助跑,优点是能够充分发挥速度,并且由直线转入弧线时能很自然地连贯起来,有助于保持和继续加快助跑速度,尤其倒数第二步能够充分利用弧线的特点,使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