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采用历史文献法、专家访谈法和田野调查法,梳理了关羽“武圣”地位的确立过程,其春秋大刀在后世各武术门派中的流传情况,以及关王刀在戏曲中的运用。在最初的关公戏中,春秋大刀是用来摆而不是用来舞的,精通通背、形意和八卦的南派艺人王鸿寿将武术中的《春秋刀谱》融入戏曲当中,令春秋大刀在舞台上动了起来,其徒李洪春在继承他大刀的舞台程式后,又结合家传武术,以及其师武术家孙文奎的关王十三刀,演化出舞台上别具一格的春秋刀法,这也令其获得了“红生宗师”的美誉。  相似文献   

2.
山西运城是三国名将关羽的故乡,关羽以善使大刀而闻名天下。据说关羽喜读《春秋》,因而关羽的大刀又被称之为“春秋大刀”。 关羽故里的关公后人为使大刀绝技发扬广大,每年10月19日都在山西运城举办关公门前耍大刀武术交流比赛,来自山西、浙江、河南、  相似文献   

3.
刀术是明代有较大发展的武术技能之一。自宋以来,朴刀、长刀、双刀等刀法在民间习武活动中已占有相当的地位。宋元话本,杂剧对此多有描写。但是有关诸家刀法的描述则少见,这一现象到明代开始发展变化。从明代典籍的记载可以窥见当时丰富的诸家刀法。《江南经略》卷8《兵器总论》记载:当时“使刀之家十五,日偃月刀(三十六刀法);曰双刀;曰钩  相似文献   

4.
阵式春秋大刀,亦名"青龙偃月刀",是陈式太极器械套路中长兵器的一种,也是太极拳师祖陈王廷最擅长的兵器之一。因陈王廷会老年长须飘髯,又贯用大刀,故有"赛关公"之称。当时,蒋发随陈王廷公学艺,貌似周他。陈王廷会老年画像时,蒋发持刀侍立于后,以做留念。因三国名将关羽贯用"青龙僵月刀",故此而得名。陈大春秋大刀套路是由三十句歌诀组成,与其他套路名称不同。其他套路一个名称基本上是一个动作,此路刀一句歌诀包括几个动作。陈武春秋大刀套路布局合理,上下呼应,左右逢源。它的劈、砍、撩、挂、斩、抹、截、拦、挑、刺、推、拖…  相似文献   

5.
《水游传》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农民义军反抗朝廷为历史题材的小说。写宋代战争的故事,当然要描写宋代的兵器。刀就是该书主要描写的兵器之一,仅刀的名称在《水游传》中就达十种之多。然而据笔者所掌握的史料来看,《水浒传》中除了少数两种刀名外,其余大部分刀名在宋代书籍中几乎没有记载,与此相反;这些刀名却在明朝书籍中频频出现。对此,笔者认为辨析这部历史名著中的兵器,对广大读者进一步认识历史,了解古代兵器和更好地鉴赏《水浒传》都是有所裨益的。我们先读几段《水浒传》中关于各种刀的记载。如《水浒传》第十一回说林冲“挎口…  相似文献   

6.
【关公】青龙偃月刀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日,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文武二圣人之一的武圣人关公故里——山西运城盐湖区武术协会关公武术挖整组在区体委和区民政区的大力支持下喜获重大成果。众所周知,青龙偃月刀是关公的标志性兵器。据明嘉庆、万历年间的王析、王思义父子所辑类书《三才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对古代武术文献《手臂录》中有关棍法的论述,探讨古代枪棍技法的渊源.研究认为:尽管《手臂录》是一部主要论述枪法的武术著作,但是文中却有较多关于棍术的记载.《手臂录》认真剖析了明代枪棍技法混淆的现象,尤其是对于少林枪棍技法合一进行了论证,认为区分枪棍技法是习练枪棍的首要,枪法习练有六品之说,并和棍技法之用有着一定的区别.  相似文献   

8.
2011年9月12日《关公》邮票发行前,笔者在寻找制作有关《关公》极限片的载体时,发现20世纪90年代河南洛阳古代艺术馆编印的《关林》明信片中,有一枚洛阳关林庙陈列的"青龙偃月刀"摄影明信片,片图中的大刀和《关  相似文献   

9.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阐述了古代兵器文化是武术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武术文化最好的形象载体。古代兵器虽产生于古代,但在新的时期具有继承、发展和创新的价值。新的时期,我们要利用武术兵器文化自身优势,充分开发武术相关产品,推动武术市场化,产业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武术理论研究中,武术史学无疑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地位,对于武术进行有关历史文化方面的研究,则少不了查阅各类文献史料。记载武术的古代文献史料基本可分为官私文献、地方志乘、谱牒图籍、武术专著、档案史料与金石碑刻六大类。查阅、运用文献史料的能力是一位从事史学研究工作者的基本素养,文章就查阅、运用史料的基本要求及查阅、运用史料...  相似文献   

11.
新功夫剧是以真功夫和历史文化内涵为依托的功夫文化电视剧,文章在对新功夫剧的概念以及文化内涵进行总结、归纳的基础上,从武术传播学、电视剧学等理论角度出发,认为新功夫剧是我国武术文化传播的新路径,分析了新功夫剧《少林寺传奇》的成功之道,探寻出新功夫剧对武术传播的积极作用,认为新功夫剧可以传播并丰富中国武术文化、为国内外观众树立起真实的中国武术形象、丰富武术影视传播理论以及吸引更多的武术爱好者,有效扩大武术习练人群。  相似文献   

12.
丹良 《武当》2013,(7):7
在美丽的青岛世纪公园,人们经常会看见一位习武者的矫健身影。时而形意长拳,时而春秋大刀,时而太极、螳螂,刀光剑影,上下翻腾,他就是青岛武术界知名拳师、青岛青城武术俱乐部副主任兼总教练刘文进先生。刘文进,山东青岛人,1958年生于青岛崂山县,受当地道家武术文化影响,年少时立志从武,跟随父亲压腿、站桩,学习多种武术基础功。8岁那年,文进叩拜民间拳师习练螳螂拳、长拳和八卦掌。20世纪80年代初,他从部队转业到崂  相似文献   

13.
“刀”是我国较早出现的兵器之一。《释名》说:“黄帝来首阳山之金始铸为刀?”可见,刀是上古时期的青铜兵器,其历史十分久远。刀在中华武术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甲骨文中,刀字写为“1”样图形,看上去,刀是一面刃,刀锋有后钩,背托以木,显然这种兵器利于斩杀。所以《释名》说刀“以斩伐到其所乃击之地。”《说文》释“刀,兵也。”无疑,刀在冷兵器时代是重要武器之一。  相似文献   

14.
云贵高原上出土的西南夷青铜兵器数量众多,艺术韵味独特,魅力四射,为世界所瞩目。它们不仅仅是精美绝伦的艺术珍品,同时也展示着当时是一个战事连绵,争夺激烈的残酷年代;军事武术已经形成,战争为人们生活的常态。中原、荆楚、巴蜀、百越等青铜武术文化至迟在春秋晚期至战国时代在西南夷地区已得到传承和发展也在这些青铜兵器上得到印证。表明西南夷民族在长期的历史交流中,非常善于学习不同民族的武术文化,吸收其他民族的武术文化因子来丰富、发展自己的武术文化,做到"和而不同",从而形成云贵高原上色彩斑斓的武术文化。  相似文献   

15.
刀神     
陈王军 《武当》2009,(9):53-54
河东解县有一座名城,叫藏龙城,相传是武圣关羽的出生地。城中有一座关公庙,供着关羽及周仓的雕像。藏龙城名来之由就得自庙中周仓捧着的那把青龙偃月刀——一把价值连城人人梦寐以求的宝刀。  相似文献   

16.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从少林武术的习练、气功、技击以及武术精神境界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阐述了少林武术文化对道家思想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三国演义》进行精读,统计出《三国演义》中武将使用最多的兵器是“枪”,并运用对比分析法,对武将使用兵器“枪”的作战场景进行研究,充分证明罗贯中在他那个时代对于描写兵器反映出的古代武术印记与对现代武术中枪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漫话大刀     
冷兵器时代使用的武器,大多由生产劳动的工具演化而来,大刀也不例外。在江苏南京曾经出土了新石器时代的七孔石刀,刀背钻有七孔。从其复原图中可以看出 (见图 ),将之缚于长柄,即为长柄大刀。它既是人们劳作的工具,又可挥刃上阵,一器多用。它们可以算得上是大刀的雏形了。古代经典兵书《六韬·虎韬·军用》载:“大橹刀重八斤 (今约合 2公斤 ),柄长六尺 (今约合 140厘米 )”,这可能是最早的有关大刀用于军事的记载了。三国时期,魏将典韦擅使长刀。《三国志·魏志·典韦传》载:“韦好执大双戟与长刀。”但这里讲的长刀是否是我们所…  相似文献   

19.
四明短打拳     
尹春龙 《武当》2013,(6):8-9
四明山梁弄为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文化资源丰富,文脉深厚。西汉就有炼丹道家梅福隐居东明山,修道炼丹;元朝有孝子英雄石明三单刀诛杀五虎报母仇的真功夫。明清时期,坊间又流传许多徒手抗倭,大刀退敌的故事,还有武举、武秀才马秉奎、方以太带领数百山民在巷陌之中习练手托千斤石鼓及跑马射箭的硬功夫。正是一代又一代的四明武林志士传承着中华  相似文献   

20.
2004年.《中华武术》第七期起连续刊载了范克平先生撰写的《旧时国立南京中央国术馆写真》一文,文中首次披露了国术馆一些鲜为人知的史料和事件,范先生的功劳应该说是很大的.他在多期的文中都提到了韩会清(化臣)教官,可以看出,韩会清在中央国术馆是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为了让海内外广大的武林朋友了解和记住这位昔日的武术前辈。我们作为韩先生的再传弟子亲自到他的祖籍故乡——河北省沧州市孟村回族自治县罗疃村采访他的后人,并撰写了这篇文章(题目中“春秋”指春秋大刀.“八极”指八极拳,是韩会清先生在中央国术馆所传授的主要技艺),将其作为范克平先生《旧时国立南京中央国术馆写真》的续篇和补充,敬请各位读者斧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