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韩寒作品词语修辞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寒是中国文坛"80后"作家中的标杆人物,其作品语言秉承了钱钟书"修辞立其诚"的精神,讥诮峻厉,针砭时弊,冷静中不乏热情,幽默中透见睿智,形成独树一帜的风格.本文将从词语的陌生化和词语的艺术化两方面分析韩寒作品的语言修辞,并探讨语言修辞产生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2.
当今的修辞研究常把孔子在《周易·乾·文言》中提出的"修辞立其诚"作为修辞学科的学术态度。辨析每个语义单位的意义,理清"修辞"和"立诚"的语义关系十分重要。修辞,包含修饰言辞、经营内容两个方面。立其"诚",道德层面的"诚"与"修辞"的"诚",这二者相辅相成。"立其诚"被认为是修辞的出发点与原则,作为修辞的目的也是要遵守的。  相似文献   

3.
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韩愈是文学家,又是修辞家。韩愈诚于为学、诚于为文、诚于为人,对汉语语言宝库贡献极大,是"修辞立其诚"的一面古镜。阅读韩愈,可思考不少问题,其一就是坚持写作、修辞的诚信原则,坚决唾弃抄袭行为。  相似文献   

4.
修辞义是借助一定修辞手段生成的词语的固定意义。修辞义的生成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其生成机制,主要是社会交际和语言发展、人类固有的联想和认知能力、社会生活和社会意识、语言学中的修辞手法等“四个世界”的合力作用。  相似文献   

5.
修辞教学应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修辞观,获得较好的语用能力。修辞观包括系统观、选择观、立诚观、辞达观、辩证观和动态观;语用能力表现为能正确评判修辞现象,能得体地运用语言。  相似文献   

6.
孔子在《周易·文言传》中提出了"修辞立其诚",这一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思想观念对中国文章学、修辞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如果从教材编纂单位到教育教学机构,从写作教学者到写作个体都重视"修辞立其诚"这一写作学科纲领性的指导原则,重构写作理论、改变教学思路、整合课堂组织,应该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当代大学生写作中普遍存在的内容空洞,情感贫乏,语言浮夸等诸多写作问题。  相似文献   

7.
《墨经》对中国传统的“修辞立其诚”的修辞观既有继承,又有发展。诚信,既是文化价值观,也是修辞的根本目的。以诚信为归依、以尚质、“抒意”为特征的修辞观与《墨经》语言运用中的修辞实践是一致的。其理论阐述和修辞实践,为后来的修辞学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先秦时期是我国修辞理论的发端期。先秦修辞论内容广博,“修辞立其诚”、“辞达而巳矣”是其纲领性观点。它强调以内容为核心,语言形式为内容服务,反对言过其实;往往用社会功利来评价修辞效果;表现出较强的实践性,如重功利、重实用、重语境、重口语等。  相似文献   

9.
在语言明建设中,规范修辞行为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要充分发挥这个作用,就应该采用以下方略。即强化“辞不可不修”的意识,坚持“修辞立其诚”的原则,掌握“言曲而中”的量度,追求“质彬彬”的境界,进行“语言学家下水”的训练,只有这样,我们的语言精神明建设才不会流于形式和空泛。  相似文献   

10.
解构主义误读理论从发展历程上看,巴特"作者之死"理论扫清了"作者权威"的障碍,向合法误读迈出了第一步;布鲁姆首先提出"误读"术语,把它作为作家克服"影响的焦虑"的策略,而后扩大到阅读领域,提出"一切阅读皆误读";德里达、德·曼、米勒等人则从语言修辞的角度深化了误读理论,把误读作为解构式的修辞阅读来加以倡导;德里达文学批评中的泛文化色彩、米勒把解构批评运用于文化研究的自觉努力,共同推动着误读理论向文化批评的转向.  相似文献   

11.
人际关系修辞是人际交往中的语言修辞现象.研究人际关系修辞,揭示构建和谐人际关系语言运用规律,不但可以开拓修辞学的理论领域,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人际关系修辞研究领域广阔,内容十分丰富、复杂.文章着重探讨、论述了人际关系修辞的研究意义和内容.  相似文献   

12.
修辞是一种为了实现一定目的而构建言语的表达行为。修辞学是研究构建言语、实现交际目的的言语表达行为规律的科学。修辞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修辞过程,其次有修辞作品和修辞功能。  相似文献   

13.
本世纪前十年,中国理论修辞学在延续上世纪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有了新的进展。或对以前的研究成果有了进一步的开掘、完善,从不同角度探讨了修辞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如三一修辞学、模糊修辞学等;或创立了新的修辞学体系,出现了从接受、社会心理角度研究修辞学的著作,并建立了相应的理论体系,如认知修辞学、接受修辞学等。  相似文献   

14.
言语活动的空间--兼谈修辞学与人类生态观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认为 ,修辞学应当拓展自己的研究空间 ,应当关注人类言语活动的全部过程 ,言语活动的空间就是修辞学研究的空间。而这一空间应包括“裸语言”、“常语言”、“场语言”三个层面。作者期待着新世纪的修辞学也能够拓展到人类生态学的领域中来 ,以利于当代社会精神生态的平衡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古典修辞学中充满着大量现代性的因素。尼采早期的文章中为修辞学正名,要确立一种"修辞认识论"。他认为一切语言皆为修辞,一切对世界的理解和认识也都是修辞;修辞并不展现世界的"真相",这并不是因为修辞没有真理追求,而是由于真理的修辞本性使我们只能拥有"完全拟人化的真理"。这样的修辞不是"用",乃是"体";不只是语言运用的"技术",更是一门高深的"艺术"。  相似文献   

16.
王易是中国现代修辞学的奠基者 ,其修辞学著作的出版”标志着修辞学独立而完整的体系的正式出现”。王氏修辞研究的最鲜明特色就是注重科学性。王著运用科学的方法 ,将所研究的对象划分出层次 ,揭示了修辞活动的实践性特点 ,揭示了修辞对语言交际的扩张功能 ,揭示了修辞活动中的辩证规律。  相似文献   

17.
王蒙是著名的文学家,但他有着自觉的语言和语言学、修辞和修辞学意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汉语特质深刻的认识,二是对汉文学修辞独到的见解,三是对语言风格辩证的体认.而这些认识对我们的文学语言研究和修辞学研究都有较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修辞是一门有效使用语言的艺术,在第二语言教学中,为培养语言学习者具有较高的语言交际能力,就应恰当地运用修辞的艺术。本文重点分析修辞艺术在第二语言口语课、听力课、阅读课及写作课教学中的运用和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