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地方拳种"香店拳后山武术馆"在当代社会的武术传播实践为研究对象,运用口述史法、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创办人吴孔谈开办"后山武馆"的缘起、文化隐喻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后山武馆"的发展脉络经历"文革"期间师父客厅的偷拳、80年代文化寻根、90年代市场经济的成熟和新世纪以来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等文化、经济背景变迁,由于其坚持免费传承的福利型武馆模式,也注定了在新时期的没落,同时也折射出民间武术传承的时代困境。  相似文献   

2.
三湘武术享盛名,尤数湘中武艺精; 南拳北腿多奥妙,龙盘虎踞荟精英。 鸡年腊月,湖南省体委组织省会5家主要新闻单位的6名记者,驱车千里,先后采访了位于湖南中部的娄底湘中武馆、李小龙武术职校、冷水江青龙武馆、武警保安培训基地、新化东方武馆、南北少林武馆、安化县武馆及汉寿县万友武馆。所到之处,无不呈现出龙腾虎跃、生气勃勃的兴旺景象。记者们对湘中一带民间武术运动的广泛普及、精湛武艺、科学管理和讲求效益,感慨良多,赞叹不已。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各种形式的武馆(社、校)象雨后春简般迅速成长,遍及城乡。 武馆的建立为武术的普及和发展,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但是,由于教学和管理不善,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为了使社会武术这一事物能够健康地成长,使武术馆校成为教育和培养“四有”人才  相似文献   

4.
民国武馆是民国武术史研究的重要研究领域,它由传统武馆衍生而来,具有历史传承,时代又赋予了它新的血液。从前人的研究成果来看,这方面的研究较为薄弱,大多是对武术组织进行简略式的涉及,而在宏观和个案研究中又出现了畸轻畸重的现象。无论从武馆的功能、组织结构,还是从其运作模式等都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5.
新垵村人对武术的客观需要,形成了武馆林立的村角武术发展样态.村角武术既竞争也合作,致使新垵村的武术成为当地的民俗活动内容.五祖拳第二代传人沈扬德,从凝集、团结新垵村乡亲出发,统一了村角武术,将乡里村民原先备战械斗的习武目的及宗法庙会的大众文化生存样式,融入近代"强种救国"语境,推进了村角武术的文化变迁与现代发展.  相似文献   

6.
彦博 《中华武术》2000,(2):60-60
北京东城武术馆是新中国成立后全国最早的一家公办武术馆。武馆正式建于1980年9月,至今已有20个年头。20年来完成了数项大任务:即广泛开展群众性的业余武术培训活动;在东城区创建了18个太极拳辅导站;振兴了东城区业余体校武术等。东城武术馆始终以弘扬、继承、发展中华武术,面向世界武术爱好者,  相似文献   

7.
《精武》2010,(4):I0002-I0002
冯志强老师是当代中国著名武术家、陈式太极拳第十八代传人和心意混元太极拳鼻祖。现为中国武术协会委员、北京市武术协会副主席、北京陈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和北京志强武馆馆长,兼任国内外众多武术团体的名誉会长、顾问或总教练。  相似文献   

8.
竞技武术市场化发展的文化背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郭志禹  洪浩 《体育学刊》2004,11(6):56-58
综合分析了竞技武术市场化与发展的现状、趋势,提出竞技武术套路运动的诞生、发展、国际化与实现“进奥”使命都离不开国家的支持,在力争“进奥”的特殊时期,其市场化程度是有限的;散打竞赛,武馆、武校等技术培训市场应是竞技武术市场化与发展的重点;但在竞技武术套路运动“进奥”之后,其市场化程度将产生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美国风行中国武术,纽约就有四十多个武馆,授武术者多为中国人。以洪拳、北少林拳、龙形派、虎爪派、太极拳、气功最为流行。参加习武的青年百分之六十都是美国人。开业十七年历久不衰的纽约洪拳武馆,所授弟子已达九百余人。  相似文献   

10.
基于武术国际传播基本模式,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从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途径、传播对象4个方面汲取经验,以期对武术未来的国内外传播推广提供助力。研究建议:传播者方面,政府将武术设置为大中小学必修课程与中考体育必考科目,强力强制推动武术发展。传播内容方面,根据国际各地区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武德准则》。传播途径方面,借鉴跆拳道道馆模式,建立国际间统一管理的特色拳种武馆。传播对象方面,以拳种为界限划分传播对象,进行针对性教学,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11.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从社会发展规律的角度描述当前社会现状,即人们的生活方式在全球化影响的浪潮中,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迁,并对这一巨大变迁之下武术发展的境遇进行分析,得出武术前进的基点,即满足人们的需求,从武术健身、娱乐功能出发,逐步走向产业化的发展方向,实现武术的文化创新。  相似文献   

12.
厚重的文化底蕴是武术区别于其它体育项目的重要特点之一,武术的发展需要人们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觉。缺乏武术文化氛围,武术教育价值功能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武术的发展。发展武术应立足于武术的文化基础和优势,加强武术文化的研究、宣传和教育,把武术文化教育融入到习武者的日常生活中,武术文化教育应以中小学生为切入点。  相似文献   

13.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对武术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探讨,认为武术以其特有的功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扮演着特有的角色,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开展武术运动,可以增进个人的身心健康,能培养人们公平竞争的意识,强化人们公平竞争的观念,促进个人全面和谐的发展;发展武术产业,能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创造社会物质财富;传播武术文化,可以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文化繁荣,提高国民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14.
武德:武术文化发展的重中之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武术文化的发展与传播与人们对它的价值、意义评价密切相关,只有更好地培养武术品德,才能全面体现武术文化的价值和意义,使更多的人认识、理解和认可武术,以致更广泛地推广武术文化。因此,重武德培养是武术发展的先决条件,是培养社会所需的文武双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型建设人才的先决条件,也是武术文化、武术人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5.
全民健身是群众体育改革的重要举措。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自古以来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高校作为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基地,在全民健身中起着重要作用。文章通过对高校武术选修课的教学和训练、竞赛现状等进行分析,进而探讨高校武术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武术具有极其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积累和丰富起来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目前,很多大学都开设了以武术为主要内容的体育课。武术不仅能强身健体,更能释放学生在学习中的紧张情绪,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健全人格,完善自我意识。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武术课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并为进一步探讨武术课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教师职业道德是《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道德成长与教师的职业道德有很大关系。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阐述了武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意义,分析了目前武术教师职业道德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武术教师加强自身道德修养的几点对策和建议。以期促进武术教师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武术是汇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智慧的产物,但现在喜欢和懂得欣赏它的人越来越少。在人们被疾病缠身,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下,我国传统的健身武术却得不到大众的喜欢和认可。为什么人们对这样一种有效、经济的保健手段毫不动心?如何打破健身武术这种尴尬的境地呢?这就要求我们对传统武术的模式加以改进,吸取竞技武术中优茭、节奏性强等特点,从而吸引更多人群对它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中国武术发展到今天已经不仅仅是作为一种社会形态而存在,它更是作为一种文化、一种信仰深入国人的生活世界,成为国人心中不可或缺的、血脉相连的一部分。它在经济上与生产劳动密切相关,在政治上与维护社会稳定密切相关,在军事上与强大国防不可分割,在文化上更是不仅丰富了人民生活而且具有极大的教育和学术价值。文章通过对中国武术在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方面价值和功能的揭示能为武术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一点思路,并使更多的人能够更好地了解、应用和感受武术。  相似文献   

20.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武术的价值、武术价值的本质、价值观、武术价值观的论述,说明武术的价值、武术价值观以及武术的发展与人的价值观的联系,使中华武术的价值显现越来越广阔,以期促进人们对中华武术有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