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论《墨辩》之辩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墨辩》博大精深,既有丰富的辩术,又有系统的辩略,仅仅从辩术方面来认识《墨辩》是片面的。《墨辩》有关“誉”、“诽”、“服”、“执”等内容构成了墨家的辩略体系,这个体系是科学的,是墨家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  相似文献   

2.
墨家总结战国百家争鸣的思维论辩方式,推出辩学元典《墨经》,是中国古代逻辑的典范样式。杂家吕不韦主编的《吕氏春秋》兼容发挥墨辩,发展了墨家推理论和语义学,取得重要学术成就,谱写墨辩发展史精彩一页。  相似文献   

3.
在先秦诸子中,墨家有一个独特的贡献:创立了墨辩逻辑学,《墨辩》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古代粗具体系的逻辑学的诞生。墨家在创立逻辑学的过程中有一个显著特点,即十分注重逻辑学的应用。在《墨子》这部著作中记载了大量运用逻辑说理论辩、克敌制胜的生动事例,这在欧洲逻辑史料中是少见的。墨辩逻辑学在世界三大逻辑中独具特色,应深入研究挖掘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4.
《墨辩》的核心范畴是“辩”,近、现代学者就“辩”的范畴的研究有成就,也有不足;墨家之“辩”是指对同一对象观点相矛盾的双方所进行的争论,这种争论是有结论的,观点正确、论证与反驳恰当的一方为胜;墨家在对“辩”的定义和说明的过程中所提出的“辩”的基本原则是逻辑学的基本规律,“辩”是探求真理的科学方法,认识“辩”是理解墨家、儒家、道家对辩论所持不同态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刘基是儒家知识分子,但许多社会政治观点却充满了墨家思想。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也与《墨辩》息息相通。因此,探讨一下刘基与墨家的思想渊源,对于刘基的研究,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6.
《墨辨》是研究墨家逻辑思想的主要文献。《墨辩》包括《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和《小取》六篇,它是一部结构严紧,具有相当完整逻辑体系的论辩学。《墨辩》中关于“辞”的逻辑思想是很丰富的,本文仅就其中的部分问题,略作简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墨辩》逻辑是围绕“名”问题展开研究的,它是墨家论辩的基础.如果说《小取》是墨家逻辑总纲的话,那么《小取》的逻辑体系无不涉及“名实”关系,而《经上》、《经说上》、《经下》、《经说下》、《大取》则是对名实关系的全面论述.这种“名”不同于西方传统逻辑的“词项”(概念)理论.  相似文献   

8.
墨家的逻辑规律思想是其逻辑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墨家在关于"辩"的定义、规则等有关论述中揭示了四条基本逻辑规律的内容。在探寻墨家逻辑产生背景的基础上,阐述墨家的逻辑规律思想,并指出研究墨家逻辑规律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墨子     
墨子名翟,战国初鲁国人(一说宋国人),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战国初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也是一位有卓越贡献的自然科学家。墨家学派著作的总汇是《墨子》。《墨子》原本一共七十一篇,但留传至今的只有五十三篇,其中《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等四篇合起来称为《墨经》。这四篇加上《大取》和《小取》两篇,称为《墨辩》。也有人把这六篇叫做《墨经》。《墨经》是《墨子》一书中的主要组成部分。这是一部内容丰富、结构严谨的科学著作。书中不仅涉及认识论、逻辑学、经济学等社会科学范畴的广阔内容,还包含有时间、空间、物质…  相似文献   

10.
《墨经》今存《墨子》中的《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六篇,通常被称为《墨经》。《墨经》可以说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逻辑专著。早在晋朝时,鲁胜就曾把《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专门从《墨子》一书中抽出来,名之曰《辩经》或《墨辩》。对于《墨经》,现在一般都肯定它是后期墨家的著作。关于《墨经》的撰写情况和成书  相似文献   

11.
吕坤是明朝一位著名的思想家。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吕坤的研究逐步升温和深入。除了不少论文和著作的个别内容涉及吕坤的思想外,1995年以来共有25篇以研究吕坤为主题的论文在学术期刊发表,硕士毕业论文1篇,著作有两部。在传播媒介上,伴随着新兴的网络媒体的介入,呈现出期刊、图书、网络三种传播媒体共同促进对吕坤的思想深入探讨和广泛传播的发展态势。其研究内容涉及吕坤的经济、政治、哲学、实政、文学和音韵学等各方面的思想,其研究成果反映了对于吕坤思想的学术探讨逐步加深和研究范围更加扩大,学术研究的视角更加宽广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墨家逻辑产生与作用机理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百家争鸣和科学认识是墨家逻辑的产生基础和作用对象,探析墨家逻辑产生和作用的机理,是墨家逻辑研究的重要课题,有助于理解它产生的必然性和作为求真工具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13.
《淮南子》所包含的逻辑思想承先启后,在推类理论上,发挥了公孙龙注重类的内涵的研究,把墨辩提出的推类之难进行了深入探索;同时把《吕氏春秋》所提的类不可必推问题作了阐发,丰富了我国古代的推类理论,推动了中国逻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明代蜀中遂宁吕氏家族,科第蝉联,诗人辈出,历经数代,风流不衰,在社会上甚有名望,是明代巴蜀政治望族和文化世家.吕大器、吕潜父子,进入《巴蜀文学史》.本文选择吕氏家族中精英人物且对文学史有突出贡献的家族成员加以述论.  相似文献   

15.
"性与天道"是宋明理学特别是北宋理学中最为重要的议题之一。吕大临"性与天道"思想形成于美学时期,在这一时期他继承并超越了张载,并在"性与天道"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吕大临以"虚而诚"表达了"天道"无形而实有的特征,并在"性与天道一"的理论框架下,推演出"天道"下贯于"人性"也同样"虚而诚"。在分别阐述"天道"和"性"之后,吕大临又以"理义者,人心之所同然"来表达"性"与"天道"的贯通之意,最终使得儒家的大道精微之"理"落实到现实的"礼"之上。不难看出,吕大临在"性与天道"问题上已经形成了完备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6.
“类”的观念在中国古代逻辑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发展演变经历了漫长的时期,在《墨子》中才以思维规律规定的形式固定下来,而“类”作为真正意义上的逻辑范畴并被自觉运用也是从墨家开始的。墨家逻辑思想代表着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最高成就,尤其是对“类”观念的阐述上升到了理论高度。墨家“类”观念有重要的逻辑意义,其“类”观念是中国古代的推理类型——推类的基础,只有搞清楚中国古代“类”的观念,才能正确理解推类。  相似文献   

17.
元代虞集的《杜律虞注》早已在明代时就已经被肯定是一部伪书,并判定与元代张性的《杜律演义》有着很大的关系。明代有许多学者文人都对《虞注》的有关情况进行了记载,为后人的辨伪工作留下了宝贵资料。在此分明代和明以后两部分对有关《虞注》资料进行总结评述。  相似文献   

18.
墨家科技思想以独立的外在自然作为科学活动的对象,注重实践经验和逻辑推理相结合、人道主义与科学精神相结合,在其学者与工匠两种知识传统的背景下进行科学实践,展现了中国古代科学另一种发展路径。然而,墨家"兼爱"与血缘宗法社会的人情心理不相容,"尚贤"主张是对传统宗法等级思想的否定,"非攻"军事思想得不到认可,这些都使墨家科技思想走向衰微。墨家科技思想所富含的科学精神可为我国当代科学文化建设提供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19.
流失海外的宋吕嘉问行书《与元翰札》系故宫博物院1997年从翰海拍卖会上购得收藏。该启的写作时间可以确定为绍圣三年七月二十日。启中所涉及的关于吕嘉问从知襄州到知郓州这一段仕履,可补史籍之缺。“元翰”为华申甫表字,“至完”为邹浩表字,“小子”为吕嘉问之子吕安中。该启涉及了吕嘉问与华申甫、邹浩等人的关系,加之吕嘉问无文集传世,因此这封书札不仅具有文物价值,而且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