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墨经》中的疑难字,是解读《墨经》的一大障碍,虽经前贤多方求解,但仍有不少遗留问题。对《墨经》中疑难字的训释作一梳理、总结,评议历代学者对这些字训释的得失;并以这些字为例,指出《汉语大字典》的编纂疏漏,以期对今后《墨经》解读及大型字书编纂提供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2.
《墨经》中的疑难字,是解读《墨经》的一大障碍,虽经前贤多方求解.但仍有不少遗留问题拟对《墨经》中疑难字的训释作一梳理、总结,评议历代学音对这些字训释的得失,并以这些字=寿例,指出《汉语大字典》的编暴疏漏,以期对今后的《墨经》解读及大型字书编纂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3.
《墨经·大取》的注释是解读《墨经》全篇的一把"密钥"。对《墨经·大取》的注解、全译等,已经取得很大成果,但问题并未全部得以解决。其中句读、字词的增删、语句的错乱及研究者或大胆臆测或因循旧说等等问题,尚不同程度存在。因此,墨学研究的步伐不应该因此畏难不前,而要"不恶危难",让《墨经·大取》的训释实至名归,符合本义。  相似文献   

4.
墨经中的疑难字,是解读墨经的一大障碍,虽经前贤多方求解,但仍有不少遗留问题。笔者以"[忄盾]"、"[養隹]"、"[言肙]"、"[西馬 ]"四字为例,对墨经中疑难字的训释作一梳理、总结,并结合《汉语大字典》的编纂,指出历代学者对这些字训释的得失,指出这些字最恰当的意义,为《汉语大字典》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墨经》是天下奇书,更是最难读的书。在当今全球化的新时代,用人类先进的逻辑和科学知识工具,分析《经下》和《经说下》关于逻辑论证式、科学成就和科学精神,前人解读《墨经》的难题,可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6.
张仁明、王兆春和黄朵著《墨经辞典》,取精用宏,综合创新,采撷百年来《墨经》训诂考证和义理研究成果,树立《墨经》专书辞典的典范,是学术界的盛事,墨学史的里程碑,辞书界的创举,对中国语言、逻辑、哲学、科学和思想史研究,有重要学术价值;对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振兴中绝两千年的《墨经》研究,传承墨家科学人文精神,有重要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仁明、王兆春和黄朵著<墨经辞典>,取精用宏,综合创新,采撷百年来<墨经>训诂考证和义理研究成果,树立<墨经>专书辞典的典范,是学术界的盛事,墨学史的里程碑,辞书界的创举,对中国语言、逻辑、哲学、科学和思想史研究,有重要学术价值;对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振兴中绝两千年的<墨经>研究,传承墨家科学人文精神,有重要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8.
沈有鼎著的《墨经的逻辑学》对《墨经》研究方法独具特色。本文从沈有鼎的学术背景出发,对沈有鼎用比较研究方法、文本考辩与义理研究相结合、现代逻辑方法研究《墨经》进行了论述,并对沈有鼎研究《墨经》的方法论意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沈有鼎对《墨经》的评价是极高的。他著的《墨经的逻辑学》对《墨经》进行了完整和系统的研究。本文试从“辩”、“名”、“辞”、“说”四方面对沈有鼎关于《墨经》逻辑思想研究来探讨沈有鼎对《墨经》研究所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是研究在中国如何实现科学解读马克思主义的学问。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领导集体在促进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社会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过程中,在不断吸取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诠释马克思主义的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从推进改革开放的实践需要出发,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科学的诠释,形成了一种较为科学的改革型诠释范式。  相似文献   

11.
《墨经》是墨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后人研究墨家思想的重要依据,但因其版本的错讹、文字的简省、内容的深奥,后人难以读懂和使用。经过前辈学者的不断研究,《墨经》才勉强成为可以读通的著作,但在训诂方面依然存在不足之处。本文从《墨经》中选取四条,参照诸家训释,评价其得失,并提出《墨经》训释应当遵守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墨经》文字之艰涩难解世所公认,而这与其用字习惯及其与之相适应的认知心理密切相关。《墨经》六篇中存在大量的通假字、异体字、繁简字、俗字、古今字乃至自造字等,呈现出纷繁复杂的用字景观。《墨经》用字既体现其理性、科学的一面,也反映出某些地域性、世俗性和个性化的特点。对《墨经》用字从文字学、语言学、认知心理等多方面进行审视,既能为通解经文疏解繁难,又可以发现其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3.
当下,中国社会处于改革深水区、转型关键时期。在凤凰涅槊般转型过程中,特别是城镇化进程中,吸收和借鉴其他发展中国家转型的经验和教训,尤其是拉美国家失败的惨痛教训,是我们避免重蹈其覆辙的重要举措。避免“拉美陷阱”是实现中国转型、实现太平洋西岸风景独好的关键之举。  相似文献   

14.
中国逻辑元研究的成果,是学术探索继往开来的新起点。西方学者的元研究理论.可作为中国逻辑研究的借鉴。《公孙龙子&#183;名实论》、《荀子&#183;正名》和《墨经》的名辩学说,是先秦第一层次的名辩元逻辑。《公孙龙子&#183;名实论》和《墨经》总结正名的逻辑规律,《小取》的“推”式论证和《墨经》的“止”式论证,是先秦第一层次名辩元逻辑的范例。诸子百家争鸣辩论的应用逻辑。是升华先秦第一层次名辩元逻辑的对象逻辑。现代学者以先秦第一层次的名辩元逻辑为对象逻辑,经过创造性诠释和改造转型。建构第二层次的名辩元逻辑。创造性诠释和改造转型,对原生态的先秦名辩来说.是必要的。先秦学者用古汉语表述的名辩,不经创造性诠释和改造转型.不便今人认知与应用。对先秦名辩的创造性诠释和改造转型。融会贯通古今中外逻辑,建构适用于全人类的世界同一逻辑。汲取中国学者独创的逻辑精华。  相似文献   

15.
在全球市场化的背景下,许多发展中国家政府的目标、角色、组成、规范等方面都已作了相应调整。这些调整虽然适应了市场的需求,加快了发展,但由于这些变化而产生的边际效应给政府职能带来了新的挑战与矛盾。本文拟就对上述问题予以阐述,旨在吸收与借鉴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验与教训,探索一条适合我国的现代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6.
比较史学是史学研究发展的新趋势。作为史学研究的一专门领域——教育史,应充分吸收史学母体学科所提供的理论养料,借鉴史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把比较史学的理论与方法和教育史研究相结合,遵循其基本原则,对提高教育史研究水平、扩展教育史研究领域、提升教育史学科的学术地位等方面都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