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国存在主义作家让·保尔·萨特的戏剧《苍蝇》是萨特向二战中沉浸在忏悔和消沉中的法国同胞们发出的觉醒、反抗的号召,除了将之作为解读人物自由选择的哲学载体之外,《苍蝇》全剧由自然物营造的阴郁恐怖和令人厌恶的氛围也颇耐人寻味,"苍蝇"形象正是自然物的关键一员,它成为串构剧情的重要因子,而苍蝇作为朱庇特的统治工具无处不在压服众人,由此突出了俄瑞斯忒斯作为存在主义英雄宝贵的"自为"性。  相似文献   

2.
身份认同一直是美国黑人戏剧创作的重要主题之一。美国黑人群体受到来自白人中心主义的压制和排斥,在双重身份与双重文化的矛盾中陷入身份认同的困境。洛林·汉斯贝利的《阳光下的葡萄干》是美国黑人女性戏剧的重要代表作之一,也是第一部获得美国主流文学认可的剧作。作品通过讲述杨格一家的遭遇和抗争,积极探讨美国黑人群体的身份认同策略,强调传承本族裔文化传统和精神信念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端木蕻良不仅文学创作成绩斐然,而且戏剧、书法、绘画创作也有骄人成就。他的戏剧创作题材丰富,主题突出,多角度演绎着对人生的热爱。在长达30多年的戏剧创作历程中,他创作了十几部独具特色的戏剧经典佳作。他的书法作品风格鲜明,笔力遒劲,结体俊秀,章法自然,行草兼备,书风潇洒,春意盎然,浸透着他对生活的情愫;他的绘画艺术维妙维肖,形神兼备,路为纸,地为册,行作笔,心当墨,充分表现了对大自然和生命的礼赞。其戏剧、书法和绘画艺术与文学创作成就一样,具有重要而深刻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4.
对中西文化的比较研究,不仅要看到它们的差异,也要看到它们的相似之处.以萨特解读老庄,是借鉴西方哲学中的一种近似的思维模式和方法,换一个视角,对老庄哲学思想作一番比较考察.老庄思想中道与虚无、自在超越物我等等方面,和萨特的存在主义理论有若干近似之处.他们以人为关注的中心,无为而治的目的是为了社会,为了人.在老庄的虚无背后,落脚点还是人和人的自由,是不受礼法的约束,不受社会的限制.这也是一种人道主义.但和萨特不同,追求的不是实践、选择、认识自我、塑造自我,而是自我在精神上的超越和无所作为.  相似文献   

5.
长期遭受奴役的悲惨命运、种族歧视和性别偏见带来的不平等待遇,决定了黑人女性戏剧创作的身份探寻和自我认同的主题基调。身处父权文化和种族偏见为主导的社会意识形态中,美国黑人女性被排斥在主流文化之外,是处在族裔和性别边缘的"他者"。吉布森《重聚》讲述的便是种族和性别歧视下的黑人女性的痛苦经历和精神困惑。本文意在探讨黑人女性颠覆"他者"身份,改变边缘处境,构建自我文化身份认同有关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作家严歌苓是当代北美移民作家中的代表人物,其在很多文学作品中都极度表现出了对自身文化的追求和对传统文华的探寻意识。由于长期的国外生活,使严歌苓受到异族文化的冲击和熏陶,其在作品中表现出了自身的焦虑,甚至是自我怀疑。本文从严歌苓的经历和作品出发,详细分析严歌苓在作品中表现出的焦虑感,并对严歌苓作品中的主体意识进行阐述,探究严歌苓摆脱身份焦虑,并最终完成自我身份构建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在数字媒体时代背景下,技术手段可以辅助电影演员进行人物形象创作,但演员对人物情感的生发和表达无法脱离其生活体验和个人关切。鉴于此,该研究试图探讨电影演员如何在科技理性的影响下,发挥其作为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物情感创作过程中坚守情感表达的人文意蕴及价值。具体而言,该研究以具代表性电影作品中的表演创作为例,剖析人物情感生发及呈现过程中的有效路径,强调演员的“本真”情感创作。最后,希望该研究能够为数字媒体时代下演员的情感创作提供借鉴,并倡导关注电影表演创作中人物情感的呈现,注重其背后的人文性。  相似文献   

8.
莎士比亚一生创作无数,其中不乏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作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篇幅最短且充满戏剧张力的戏剧,《麦克白》运用了一系列独创的表现手法和叙述元素来展现人物的内心活动和心理变化。近年来,叙事学研究一直受到不少国内外研究者的强烈关注,“空间转向”也在人文社科领域快速发展,该转向为文学批评实践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启发。研究者把文学空间与叙事学研究相结合,并进行了深入探讨,将空间叙事与文学作品创造性结合也成为叙事学发展的新热点。该文将以亨利·列斐伏尔提出的物质空间、社会空间以及心理空间为理论基础对《麦克白》中的戏剧空间进行深入分析,进一步阐释莎剧中所蕴含的丰富意蕴及独特的叙述艺术。  相似文献   

9.
柳永是北宋杰出词人,他对宋词进行了大胆革新,不仅拓宽了词的题材,更用俚俗的语言进行创作。特殊的时代背景、坎坷的人生境遇在很大的程度上促使柳永转变了对都市生活、人物等的观察角度,他也在市民意识和市民文化的熏陶中潜移默化地完成了其独特艺术风格的转变。柳词的出现使北宋词坛焕然一新,其作品真实地再现了北宋市民生活的情景,也深刻地展示市民人物的精神面貌,适应了快速发展的市民文化需求,为市民所喜爱。该文主要从柳永独特的生平轨迹和北宋市民文化的产物这两个角度分析柳词市民形象的创作背景,再通过分类梳理来探究柳词中的市民形象。  相似文献   

10.
张祖立  吴燕 《文化学刊》2011,(6):132-135
经过探讨积累,老藤逐渐确立了自己擅长的以官场形态为主体特殊表现领域,显示着创作上的成熟。作家注意到儒家文化与自己表现领域的关联,在文化的制导下,他在表现人物精神气质,在思考和表现社会问题,在揭示人与环境关系等方面,达到了一定高度。传统文化符号的成功揉进,也使老藤的作品韵味别致。  相似文献   

11.
陈映真短篇小说《将军族》创作于1964年,作为他早期的代表作,作品的艺术魅力表现在多个方面。本文试从"用喜剧的笔调来写悲剧"的角度来解读文本,从而凸显作品的悲剧主题,充分表达作者对当时底层社会人物的深切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2.
《浣纱记》是一部"以生旦爱情寄兴亡之叹"的戏剧,其中位于敌对双方阵营的重臣——范蠡和伍子胥,是忠臣的代表,但其结局大不相同。范蠡是侠义之士,他完成了对自己的人生追求,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上;伍子胥是忠烈之臣,他虽有一身的抱负,奈何受奸人挑唆,未能一展宏图,但他完成了对自己、对帝王的承诺,虽有怨但无悔。古代戏曲作品中忠臣表现了创作者的思想追求和人生理想,并体现了当时社会的思想动态。  相似文献   

13.
樊瑞娟 《文化学刊》2024,(3):141-144
《金锁记》是张爱玲创作的一部小说,通过对女性意识的文化内涵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关注女性在传统社会中的处境和追求。本文以《金锁记》为例,探讨张爱玲作品中女性意识的文化内涵。首先介绍了张爱玲及其作品的背景,分析了她作为女性作家对女性意识的关注和表达的重要性。接着概述了《金锁记》的故事情节,其中女主角曹七巧作为一个新女性形象,在家庭、婚姻和社会角色中面临种种挑战和制约。女主角的经历反映了传统社会对女性的期望和限制,并体现出张爱玲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思考和批判。然后重点分析了《金锁记》中女性意识的表达,曹七巧对自我独立和自主选择权的追求成为她意识觉醒的源泉。最后分析女性意识的文化内涵,总结了张爱玲作品中女性意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金锁记》展示了女性在传统社会中所面临的困境和选择,并提出了对传统观念和社会期待的批判。文化背景对于女性意识的形成和表达起着重要的作用,情感、社会角色和权力等方面也是女性意识的重要构成要素。  相似文献   

14.
老舍的三幕话剧《茶馆》是其最成功的一部著作。它反映了当时广阔的社会生活,揭示了不同时代的社会矛盾。剧中人物个性鲜明,通过作者精心推敲编排的对话,使人物生动地展现在观众眼前。本文以语用学中的面子理论作为研究基础,结合"中国式面子"的特点分析文中主要人物的对话,探讨其构建戏剧冲突、树立个性鲜明的艺术形象、达到紧扣作品主题的艺术效果所运用的手法。  相似文献   

15.
王珊 《文化学刊》2023,(2):74-77
在《雾都孤儿》中,哥特式创新手法不仅体现在人物的塑造上,也体现在对场景的描摹和对城市文化的雕刻上。这种创新手法让整部作品风格突出,情绪饱满。本文从哥特的起源与特色入手,通过对《雾都孤儿》这部作品的哥特式艺术创作风格的分析解读,从三个方面阐述其创新价值,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体悟作家狄更斯笔下的英国社会,了解并存于世间的善与恶、爱与恨。  相似文献   

16.
作为《穆斯林的葬礼》中的次要人物,汉族教师楚雁潮身上所承载的多重人物身份,对小说丰富内涵的剖析有着重要影响:就时代身份而言,土地革命时期的战乱带给了他沉痛的身世创伤,这种体验又在之后被扩大,让他成为当时环境的受害者;就社会身份而言,中西文化的交流与挑战传统伦理的爱情经历,丰富了他现代知识分子的人格特质,彰显了他对现代文明的追求与传承;就民族身份而言,他的宗教叛逆行为在狭义的"博雅"宅与广义的穆斯林群体两个层面均产生了重要影响,为伊斯兰文明的解构与重建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7.
澳籍华裔汉学家邝如丝,兼具女性与戏剧表演者的独特身份,厥有聊斋节译本《中国鬼怪爱情故事》。"女性"与"戏剧表演者"的译者身份引致了其聊斋英译本不同于其他译家的别样之处。以译者身份为观照点,辅以比较的视野,细察邝如丝对译本选目,异史氏评论话语,故事中的爱欲书写、人物对话以及若干情节等内容的操控及其所产生的翻译效果,藉此揭橥邝如丝聊斋节译本的鲜明特征与后续影响。  相似文献   

18.
抗战爆发后,张恨水的创作与前期相比有了旗帜鲜明的革新,他几乎将社会言情小说中的"言情"部分全部摒除,以积极的态度投入抗战文学的创作,其中成就最高的,就是这部《八十一梦》。笔者认为,该作品最大的艺术成就在于它的讽刺性,本文将从讽刺构思、人物刻画和讽刺语言三方面对《八十一梦》中的讽刺性书写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9.
在曹禺的戏剧世界里存在着一类出走者人物系列 ,本文第一部分从人物类型的角度出发探讨出走者出走以及出走失败的原因 ;第二部分分析了作者通过这类人物塑造所传达出的思想内涵 ;第三部分则从创作心理的角度揭示了童年生活对作者创作心理的独特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在日朝鲜人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一个民族集团,其身份认同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本研究通过移民小说《弹球盘》,以第三空间理论为基础,分析小说主要人物的身份建构过程,从在日朝鲜人身份危机的产生、身份追寻中的困惑、自我身份的重新建构三方面分析这一群体无法回归祖国也无法融入新环境,在边缘境地不断挣扎,又在此过程中不断寻求自我身份回归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