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肩负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的职责使命,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高校辅导员参与思政课教学是推进高校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势之所趋,带着“何以可能、何以可为、何以实现”的三重追问,着力探究高校辅导员参与思政课教学的政策安排与理论基础、现实需要与自身优势、实践路径,旨在深化对高校辅导员参与思政课教学的认识,发挥辅导员队伍的独特优势,协同思政课教师合力育人,促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2.
高校专业教师只"教书"不"育人"状况令人担忧,育人工作成了辅导员的专职。通过高校专业教师育人虚化原因分析,提出高校当前的紧迫任务是:构建育人的刚性工作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育人考评指标及拓宽育人的课外途径。  相似文献   

3.
就"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工作展开分析.总结出搭建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工作管理平台,加强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工作相互融合,完善评价体系提高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工作效率,实行激励机制落实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等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4.
在新时代,课程思政成为了高校教育的重要部分,高校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需要协同工作,以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三全育人”目标的实现。分析高校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的发展现状,得出高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而推进课程思政协同机制的建立。总之,推动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保障是建立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合作的课程思政协同机制。  相似文献   

5.
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是辅导员的重要职责,心理健康课程是实施心理育人的主渠道。为探究参与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对辅导员心理辅导能力的影响,对湖北职业技术学院的辅导员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发现,辅导员自评和学生他评都表明参与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有助于提高辅导员心理辅导能力,且辅导员任课班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更好,从侧面体现了辅导员的心理育人效果。可通过开展教研活动和心理沙龙、“团队辅导式”教学,做实课后辅导,提供系统支持与政策鼓励,提升辅导员能力与工作动力。  相似文献   

6.
围绕探索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新途径,论述了高校实施辅导员工作“课程化”模式的必要性是改变高校辅导员工作现状的需要,是提高辅导员工作实效性的需要,是科学评价和考核辅导员工作的需要,是实现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需要,是实现高校全方位育人的需要。以“课程化”模式开展辅导员工作就能更好地兼顾辅导员的教育与管理职责,使辅导员工作更加系统化、长效化。  相似文献   

7.
《河南教育》2011,(1):57-57
初青松从1996年开始担任专职辅导员,现任东北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全面负责学院的学生工作。他多次获得“东北大学优秀学生工作者”“东北大学消防安全工作先进个人”“辽宁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并于2009年被评选为“辽宁省高校骨干辅导员”和“2009年辽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  相似文献   

8.
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是高校两大教育队伍。本研究从课程思政的内涵入手,分析高校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两支队伍协同育人的特点,探析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在全面推进课程思政的当下,“三全育人”是当前高校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方向,旨在推动高校构建起大思政的工作格局。高校辅导员作为对学生实施思政教育工作的主体,必须要明确自身的职责和使命,对“三全育人”内涵和要求有切实的把握,对自身育人职责有准确的定位,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提升对学生思政教育实效的路径。文章就“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辅导员自身的育人定位以及辅导员育人工作的实现路径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辅导员参与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具有特殊的背景,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的开设需要大量师资,另一方面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水平已不断提高。辅导员参与心理健康课程建设具有沟通、实践和时间等诸多优势。基于此,主要探索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实践,包括课前制作原创微课、课中实施多维互动、课后实践深层体验三个方面。实践证明,高校辅导员参与心理健康课程建设是一个双赢的过程,他们更懂得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当然,这也以辅导员具备了较高的专业技能为前提。  相似文献   

11.
在高职院校中。存在着一种现象。那就是“任课教师负责知识技能的传授.辅导员负责思想政治的教育”.为数不多的兼职辅导员.相当大的精力都放在了教育教学的改革上面.再加上没参加辅导员上岗培训.在学生工作成果方面比之专职辅导员逊色不少。作为一名兼职辅导员,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将专业知识融入到日常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去.做到“寓情于景.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12.
高校“双肩挑”辅导员队伍建设现状及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调查结果显示,目前高校实行的广义上的“双肩挑”辅导员模式,与“职业化”、“专家化”的要求还相距甚远,而由专职辅导员兼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即狭义的“双肩挑”辅导员模式,是实现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家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杨嘉汉  陈立条 《快乐阅读》2023,(12):105-107
<正>辅导员作为高校开展教学育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既是组织者与管理者,也是实施者与指导者。为此,高校辅导员在新时代的教育教学新要求下,提升综合育人能力,是实现“三全育人”教学目标的关键。近年来,随着高等院校教育教学的发展,学生的规模大幅增加,00后已成为高校主力军,如何做好对其的育人工作,成为高校辅导员面临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14.
“三全育人”是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在阐述“三全育人”和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内涵的基础上,从“三全育人”的视角设计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工作时效调查问卷。通过对多所高职及本科院校的学生进行调查,获取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现状,揭示辅导员职业能力与学生满意度的关系,提出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路径,以期进一步推进高校“三全育人”工作。  相似文献   

15.
新发展阶段高校思政课教师承担着更高要求的教书育人及协同育人使命.在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工作中,两者长期处于疏离状态,不仅表现在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的职业分立、协同育人文件要求与现实之间存在藩篱,而且体现在思政课教师缺乏参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动力.疏离现象既是高校管理制度条块分割、协同育人平台缺失的产物,也源于教师队伍的内动力不足.思政课教师灵活兼任辅导员是实现衔接的可行路径,既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理论特长、有效补齐辅导员的理论短板,同时又可以丰富教师的"实践"素材、补充其实践短板,是打破疏离状态的良好路径.高校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新路径的实现,既需要高校用政策保障激发思政课教师的工作动力,又需要高校铺设协同育人的平台,以灵活的管理推进兼任工作.  相似文献   

16.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思政课“在社会生活中来讲”的重要途径。“大思政课”背景下高校实践教学存在社会大资源挖掘不够“深”,“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没有实现有效对接;利用数字化技术优化实践教学、搭建资源平台力度不够;思政课专职教师和辅导员协同育人合力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大思政课”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明确方向和具体要求,推进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前,随着高校逐年扩招,高校专职辅导员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为了缓解专职辅导员的工作压力,很多高校从专业教师队伍中选拔优秀的青年教师充当兼职辅导员。我校也不例外,采用了同样的措施,以弥补专职辅导员队伍的不足。本文主要是针对如何提高专业课教师任兼职辅导员的工作水平进行了论述。从诸多方面分析了专业课教师任兼职辅导员的优势和不足,并针对不足之处提出了几点改进措施,以便能够更好的做好辅导员工作。  相似文献   

18.
郑璐  鲍磊 《时代教育》2009,(9):54-54
专职教师与辅导员是高校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中的两个重要角色.课堂与班级又是高校日常工作的两个主阵地.协调好专职教师与辅导员的工作角色与工作关系,不但可以完善高校的办学层次,而且还可以提高学校的办事效率;与此同时使专职教师和辅导员形成科学合理的工作团队不但是与时俱进的时代发展需要,同时从工作意识和工作机制等多个方面都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中职生心理素质教育现状,论述基于“三全育人”理念构建“8+3+2”心理素质教育模式以提升中职生心理素质的策略:积极组建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等八类人员的育人队伍,全程贯穿管理、课程、文化等三大服务环节,开展线上、线下两种方式全方位无缝衔接师生互动空间工作,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对中职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职业指导是高校育人工作中的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协同高校内部多部门、多主体,进而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发挥出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整体性功能、综合性效力。通过构建系统(高校)—组织(思政学科)—个体(协同主体)“三层一体”的协同育人框架,激发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职业指导动力,在全面把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职业指导实然状态前提下,构建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职业指导路径,进而精准施策发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