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潮汕文化是中原文化与海洋文化的交接衍化,具有一个源于邹鲁又异于邹鲁、独具岭海又兼有旧邦的岭海文化,各种文化相互碰撞、汇合而成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构筑起独特民俗风情的文化意识,独具民系特征的语言和旖旎婉约的艺术。潮  相似文献   

2.
随着公路工程建设的发展,桥梁的工程地质情况也越来越复杂。在软土区、采空区、地下水下降区及湿陷性黄土区等不良地质段为避免路基地质灾害,通常采用以桥代路的方式,在这些欠固结或塌陷地区下沉土层对桥梁桩基产生较大下拉力应引起设计人员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3.
一、数字档案馆的基本属性关于数字档案馆的属性,学术界一直进行着热烈的讨论,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可谓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目前对于数字档案馆属概念的认识基本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数字化信息系统、知识信息中心、电子化信息的仓库、无形的信息组织和利用环境。这些定位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对其本质的认识,但都同样侧重于数字档案馆的技术实现条件。如果只是看这些字眼,我们并不清楚这是在定位数字档案馆,或是数字图书馆,还是什么情报数据库?可见,这些定义的内容过于宽泛和模糊,忽视了数字档案馆的基本功能和基本…  相似文献   

4.
<正>我的故乡怒江峡谷内有一种介于野草和庄稼之间的植物——“鸡脚稗”,这种植物历来朴素得很不起眼。我是位孤陋寡闻的人,因此,偶尔出门到怒江大峡谷之外的田地上、山坡野地里,从没有见过在故乡一年生草本植物鸡脚稗。看来,鸡脚稗这一好东西,峡谷独有。千百年来,它适应峡谷的风土,峡谷的山水。外人看来是野草的鸡脚稗,其实是父老乡亲所种所养的庄稼,而且它为父老乡亲们倾力献出一切。为此,我非常敬畏鸡脚稗。  相似文献   

5.
实物地质资料是指从地质工作中采集的,反映客观地质现象与特征的自然物质或其经加工形成的特定形状、大小的物质材料。主要包括岩心、岩屑、化石标本、光薄片、测试样品等。实物地质资料是地质工作者在地质工作中采集而来的,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对油田生产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和依据作用。实物地质资料的独特特点表现在:  相似文献   

6.
实物地质资料是指从地质工作中采集的,反映客观地质现象与特征的自然物质或其经加工形成的特定形状、大小的物质材料.主要包括岩心、岩屑、化石标本、光薄片、测试样品等.实物地质资料是地质工作者在地质工作中采集而来的,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对油田生产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和依据作用.实物地质资料的独特特点表现在:一是直观性强,实物地质资料实体给人们的直观效果好,留下印象深刻,方便研究.二是实体信息性强,能较准确地反映客观地质现象与特征,使人们从实体上获得可靠的信息依据,便于工作查考.  相似文献   

7.
文化热点是重要的新闻资源,时效性强、内含量大、受众关注程度高的特质使其成为市场化下媒体的必选。一个热点多个媒体报道,自己的新闻文本如若不被淹没,就得显出异质品格。而建构独特的视角无疑是实现新闻文本价值的重要策略。所谓视角,意指建构叙述新闻实事的角度。任何一个客观事物都是从观察它的那个视角上呈现给我们,一如苏轼写庐山所言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  相似文献   

8.
吴成立 《文化遗产》2014,(6):97-102
西藏盐井地区以盐为中介,藏族、纳西族、汉族等多个民族共处其间,藏传佛教、天主教、东巴教及原始宗教并立,形成相对独特的“盐文化”,是一个多元文化汇集、和谐共存发展的福地.在“盐文化”传承人下关老人的口述史中,盐井人是通过将那些神化形象以及来自外来他者的文化要素与盐井盐文化相联系,从而实现自我的文化建构,盐对于盐井人的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基础层次.  相似文献   

9.
加强地质资料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目前地质资料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地质资料档案是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形成的有保存价值且具开发利用价值的原始资料,是矿产开采资源管理工作的依据。但是,目前除了省地质资料馆普遍开展地质资料档案的现代化管理外,其他部门的地质资料管理工作还基本处于手工管理阶段,甚至在管理方法上还存在将地质资料和地矿行政管理资料等混为一体管理的情况,虽然近年来这些部门对地质资料的管理有了一定的进展,但从整体看,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纳入到档案管理是一项较新的工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地质资料管理工作认识还不够。有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国土资源地质资料档案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0.
老丹 《大观周刊》2006,(16):I0021-I0021
蓝天似火,阳光如注,江水碧绿,峡谷深深,月夜银辉,夏天的傍晚有红蜻蜓来,有蛙伏于此,有萤火虫飞临于此……三江流域地区,山高水长,是少数民族世代聚居的地方,这里不仅自然景观独特,深山峡谷纵横,气候立体——“十里不同天”,因此,造成了植被怪异而丰富多彩,而且人文习俗相互交融后。形成了多元化的饮食习惯和饮食方式。尽管云南没有上得了桌面的大菜,但这并不意味着云南人就没有自己的特色食品。到江江小厨来吧,你会品尝到不一样的云南,一道道来自三江并流地区菜肴会从味觉开始,带你进入山水大片。  相似文献   

11.
新闻角度即报道角度,是记者表现新闻事实的独特视角。"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新闻选题确定以后,遇到的第一  相似文献   

12.
地质档案资料是地质工作历史的最直接、最真实的反映,是各个历史时期地质工作的系统性的总结和查阅资料,同时也是地质勘探科技成果的最集中的反映。加强地质档案规范化管理是地质管理部门重要的一项基本任务,确保地质档案的准确、完整及系统性才能够为地质勘探机构提供更加有效和可靠的服务。本文主要探讨在地质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就这些问题提出一些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对更好地开展地质档案管理工作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3.
1986年9月12日,解放军报一版突出位置登载了一幅大型照片《中华健儿勇闯虎跳峡》,这幅照片展示的是中国洛阳长江漂流探险队队员雷健生、李勤建首漂世界最深的峡谷——长江金沙江段虎跳峡的主要险关——“上虎跳”的动人情景。去年8月下旬,当我得知中国长江漂流探险健儿从长江源头漂到虎跳峡时,便和一名文字记者匆匆从北京日夜兼程赶往虎跳峡。9月7日到达了虎跳峡起点所在地——云南中甸县下桥头区。翌日一早。就钻进了虎跳峡谷,攀援三个多小时的险路,到了“上虎跳”。只见峡岸绝壁峭立,峡里巨石林立,江中惊涛  相似文献   

14.
地处偏远的岩岭乡已于去年12月底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而且完成任务的时间比省市的规定要求整整提前了30天。居住在大山里的岩岭人做梦也没想到,短短十几天功夫,就圆了他们几十年的广播电视梦。岩岭乡距石城县城42公里,辖下的8个行政村、72个村民小组散布在方圆上百里的崇山峻岭中。1999年初,石城县委、县政府根据岩岭乡交通信息在全县最为闭塞的现状,将该乡确定为全县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示范乡。饱受信息闭塞之苦的岩岭乡党委、政府一班人毅然挑起了这副重担。他们把建设“村村通”当作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民心工程”,…  相似文献   

15.
铜汤路位于皖南中低山区,岩性多样,地质构造发育,环境地质条件复杂,公路边坡大于20m的有85段,边坡防护对工程建设影响巨大。SNS柔性防护系统具有施工快捷、方便、环保、美观等独特优势,对坡面危岩、崩塌防护,替代传统加固防护措施,解决了在山区复杂环境地质条件下传统防护措施施工困难、进展缓慢等难题,又使边坡防护与周边自然景观相协调。  相似文献   

16.
这些请柬给他的最大快乐就是对国家礼仪制度的了解什锦冬瓜、炸鸡腿、炸虾排、海参丸子、盐子鸡、麻辣牛百叶、五香鱼这些菜肴是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国庆招待会上,人们可以吃到的东西。武汉收藏家、联谊会副会长王运明会一一报出菜名。  相似文献   

17.
上两篇说的是丽江的香格里拉,下篇让我们再来看看更加神奇迷人的迪庆香格里拉。我们出丽江古城,沿金沙江北上迪庆,首先来到奇险雄伟的世界著名大峡谷虎跳峡。这是世界上最深的峡谷之一,分上、中、下三段,全长20公里,是由哈巴雪山和玉龙雪山强烈构造抬升和金沙江水下切侵蚀而成。从峡口下行两公里,两岸险峰耸天,江面奇窄,一爿巨石兀立江心,相传猛虎曾凭此石一跃而过,因而取名虎跳峡。上虎跳江声如雷,气势万钧。中虎跳段,“满天星”礁石区是最险峻的地方。百米峡谷中,礁石林立,犬牙交错,水流湍急。两岸悬崖怪石间,生长着阔…  相似文献   

18.
近日,青岛市崂山区档案馆深入王哥庄街道12个社区,将返岭社区《周氏族谱》、会场社区《杜氏族谱》等16部家谱征集进馆。崂山区档案馆用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深入王哥庄街道返岭、青山、黄山口、会场等12个社区,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将保存在社区村民手中的家谱征集入馆,然后进行了统一复制,使之成为崂山区档案馆的特色文化馆藏。这些家谱有的年代久远,上至元末明初,大部分家谱自清代开始,这些家谱对于了解明清社会变迁有着积极意义。目前,崂山区档案馆已保存  相似文献   

19.
地质档案中保存了大量的图纸资料。这些图纸在长期的保存和使用过程中,无论是外观色泽字迹还是内部结构都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损坏、老化、变质等。为使这些破损图纸档案恢复原貌,继续发挥作用,延长其保存年限,我们对馆藏破损和模糊的图纸进行了清理和修补。现就具体修补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文章分析了新时代地质资料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传统地质资料档案数字化、地质资料档案工作者素质和地质资料档案信息化技术问题,提出了不断加大传统地质资料档案数字化步伐、不断提升地质资料档案工作者专业素质、强化地质资料档案信息化技术应用,为下一步建设地质资料档案数据中心打下坚实的资源、人才、技术基础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