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3 毫秒
1.
德班平台的建立为当前国际气候谈判注入了新的要素和活力,也对未来国际政治格局和全球治理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德班平台启动以来,国际气候谈判的重心从巴厘岛路线图转移至德班平台特设工作组,主要谈判方不仅就2020年后国际气候谈判的方案和时间表等达成协议,而且增进了彼此谈判立场的理解与交流。目前,国际气候谈判主要围绕2020年后国际气候条约的法律地位、德班平台谈判的指导原则、框架与主要议题以及提升2020年前应对气候变化努力的途径等四个方面展开。虽然谈判刚刚进入实质性议题谈判阶段,但未来气候谈判的基本趋势已日渐显现。然而鉴于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存在,德班平台启动以来的国际气候谈判的前景仍不够明朗,其对国际政治格局和全球治理的影响也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
在国际贸易谈判中,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决定了各自的谈判风格和谈判方式。中美贸易谈判中的文化差异集中表现在谈判风格、谈判起始方式、决策方式、人际关系观念四个方面。了解这些差异对我们发展国际贸易有着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3.
国际间人口流动的规模不断壮大促使国际移民正从一个边缘性政策领域转变为一个与政治、经济和社会密切相关的主流议题.由于观念认知陈旧化、族群议题政治化、移民问题安全化等因素,当前治理领域面临一系列困境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实践转向.为推动全球移民治理趋于善治,国际社会应以改革为导向,完善全球移民治理,构建一个参与国双边治理、地区多边治理、全球多边治理相结合的多层次的有机多边治理机制,平衡反映大多数国家的意愿和利益,不断适应国际移民跨境迁徙格局的新变化,支持完善多边体系、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4.
乌拉圭回收农业协议的实施推动了全球农业领域贸易的自由化,新一轮农业谈判将进一步推动这种自由化进程,谈判的目的在于建立一个公正,以市场为导向的贸易体系,来收正和防止世界产品的市场中出现的限制和扭曲贸易行为,谈进展取决于谈判模式,谈判议题以及各成员国的立场,观点,同时保障谈判结现各方利益的总体平衡是新一轮农业谈判的一个重要问题,对此的了解将有助于我们正视现行多边贸易体制中存在的明显缺陷,加深对新一轮农业谈判的认识,有助于我国农业政策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5.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温室效应日益明显,同时世界各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促使能源需求剧增,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的缔约国通过一系列会议与谈判,达成了温室气体减排的共识,但由于国际气候谈判涉及在全球环境问题上不同利益群体之间复杂的政治、经济博弈,因此一直呈现出较为困难的磋商、博弈与合作的局面。在2012年底《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到期、全球即将进入"后京都时代"之际,我们有必要借助哲学、环境科学、经济学、公共管理学等跨学科理论视野,有选择地通过阐释学美学、博弈论、公共选择理论、交往合理化等理论范式审视当代国际气候谈判的困局,深化我们对其生成范式、机制特征和复杂性的理论反思,以促进中国应对国际气候变化磋商谈判与合作策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贸易便利化自新加坡议题提出,到多哈谈判一再搁置,WTO作为世界多边贸易组织核心主体遭受质疑。巴厘一揽子协议通过《贸易便利化协定》(TFA),2017年2月TFA正式生效,是WTO谈判功能恢复及其推动全球贸易发展的宗旨在促进全球贸易便利方面努力的体现,其特殊与差别待遇承诺的具化既捍卫了机构权威,也增强了成员的机制自信。中国自贸区在对接TFA过程中既有收获,也存在不足,在信息透明度与单一窗口制度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7.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已进入大数据时代。全球数据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和网络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间利益分配以及全球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中国在全球数据治理领域的影响力较弱,参与全球数据治理机制的过程中面临诸多困境。为了有效应对这些困境,中国应积极参与全球数据治理规则制定、提升国际话语权、扩大信息技术和产业等对传统贸易和投资合作领域的影响,同时在推动世界互联网大会等国际交流平台建设的基础上,在新时代下努力构建有利于中国参与全球数据治理的国际秩序。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推进,国际贸易活动日益频繁起来,其中商务英语谈判是国际贸易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谈判成功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竞争优势和发展。因此,在国际商务谈判中要讲究谈判技能。  相似文献   

9.
20世纪30年代美英贸易谈判从问题提出、非正式磋商到正式谈判,国际政治形势始终起着重要作用。最终形成的协定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两国贸易范围,但未能满足双方的愿望。因此,该协定的作用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10.
电子商务下国际贸易的变革与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电子商务已逐渐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形式。电子商务和网络贸易的兴起,使国际贸易出现了变革与新发展。本文通过比较电子商务贸易方式与传统贸易方式,分析并阐述了电子商务下国际贸易的运行机制、方式、营销、管理和政策等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11.
肯尼迪政府上台以后,为了应对新的国际经济形势,以及进一步发展对外贸易的需要,决定制定新的自由贸易法案--<1962年贸易扩展法>.新法案经历了政府和国会之间激烈的博弈,最终获得通过.<1962年贸易扩展法>的出台促进了关贸总协定"肯尼迪回合"贸易谈判的成功;但进入20世纪70年代,随着国内贸易保护主义势力的复兴,它也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12.
当前国际贸易规则正处于重构期,数字贸易规则的制定是关键一环。各大经济体谋求在数字贸易规则制定层面掌握主动权,从而在新一阶段世界贸易发展竞争中赢得先机。《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关于数字贸易的相关规则作为亚太地区高标准、高水平的代表,势必会对中国数字贸易的发展产生一定影响和挑战。CPTPP数字贸易规则包括消除数字贸易壁垒、数字贸易便利化、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跨境数据流动4个方面重要内容,具有深化传统议题、引入争议性议题、预留迂回空间3个方面主要特征。对此,中国要从加快数字贸易法律体系建设、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规则制定、掌握规则制定主动权等方面做出应对方案。  相似文献   

13.
谈判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环节。谈判前必须了解双方的文化差异,包括称呼、服饰、谈判方法、价值观等。避免因文化冲突影响贸易交流。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一种具有案例推理能力的重复谈判方法,通过相似度函数为目标案例匹配最相似的源案例,通过最相似案例中的交易值作为目标案例的新offer,使得谈判Agent在信息不完全、不确定以及存在谈判期限的情况下,能够更有效地完成双边多议题重复谈判。  相似文献   

15.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我国与国际间商务贸易往来与合作日益频繁。文化差异是影响商务谈判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本文从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在商务谈判中的体现、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以及国际商务谈判中文化差异的策略等多个方面来诠释中西方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从而使得我国对外经贸企业提高其谈判的有效性,最大程度地开拓国际市场,以实现企业和国家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6.
国际商务谈判是目前很多高校国际贸易、经济管理等经贸相关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要培养优秀的商务精英,实践的教学环节必不可少,但形式化的实践并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谈判实力,所以我们构建了一个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具体包括展示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模拟和模拟谈判四个层次的“点一线一面一体”实践教学体系。只有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才能真正让学生全面深入地掌握相关谈判知识与技巧,帮助他们成为具有良好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7.
全球公域是当前大国角逐的战略制高点。全球公域法理规制的范围主要表现在公海、南极、国际海底、外层空间等多个领域。目前,联合国框架内已初步形成了包括公海、国际海底区域、外空和南极的全球公域治理体系,但在实现全人类共同利益、国际分配正义方面尚存在诸多不足。现有治理机制碎片化和滞后性问题日益突出,而新的治理机制尚未完全形成。全球公域是新兴的国际竞争舞台,各主要大国围绕着全球公域的建章立制,在价值理念、科学技术、权益分配等层面展开竞争和博弈,希望能把本国的治理制度推介到国际层面,以获取全球公域治理规则的主导权。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一直致力于推动全球公域的和平利用和制度完善,通过不断提升自身综合国力来加强国际合作。在完善治理制度和构建价值认同的基础上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全方位共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公域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8.
数字经济自出现以来,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深刻影响,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际经济格局。与此同时,数字经济的发展面临缺乏统一的国际规制和征税原则以及数据滥用、数字鸿沟加剧、不公平竞争等一系列治理问题,亟待形成合理的全球治理机制。制定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全球治理基本框架,应遵循有利于数字技术和相关技术创新、有利于数字共享和利用数字技术应对全球危机、有利于消除数字滥用和侵权、有利于缩小数字鸿沟等准则。要建立多边协商机制,尤其要发挥联合国在这方面的作用。中国是数字经济大国,可以为建设合理的全球治理机制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9.
数字经济自出现以来,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深刻影响,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际经济格局。与此同时,数字经济的发展面临缺乏统一的国际规制和征税原则以及数据滥用、数字鸿沟加剧、不公平竞争等一系列治理问题,亟待形成合理的全球治理机制。制定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全球治理基本框架,应遵循有利于数字技术和相关技术创新、有利于数字共享和利用数字技术应对全球危机、有利于消除数字滥用和侵权、有利于缩小数字鸿沟等准则。要建立多边协商机制,尤其要发挥联合国在这方面的作用。中国是数字经济大国,可以为建设合理的全球治理机制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20.
数字贸易蓬勃发展,但数字贸易治理规则滞后,具体规则呈现出差异性与碎片化的特征,"区域化""联盟化"趋势愈发明显,"数字主权"成为大国博弈的新焦点,必将超越数字贸易而被赋予地缘政治色彩.探究亚太地区数字贸易治理规则构建的具体实践,旨在为未来发展提供选择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