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泽芳 《考试周刊》2014,(52):15-16
职称评审制度是目前评价教师业绩的主要手段,反映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术水平,涉及教师的福利、待遇、考核和聘用,受到教师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和实地调研法,对我国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的改革历程进行了回顾,分析了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制度存在的等级设置不够合理、晋升岗位职数有限、评价标准不够完善等问题,提出了统一职务体系、创新评价机制和实施评聘衔接等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部分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制度存在着诸多缺陷,主要是重科研成果评定,轻教学质量考核;重科研成果数量要求,轻成果质量评价;重科研成果要求,轻学风教育;学术道德失范等。究其原因,其中就包括对教学与科研地位缺乏正确认知,不能根据学校定位的差别确立相应的评审规则等。据此,要建立更加科学完善的职称晋升机制,更好发挥职称评审的价值导向功能;要建立平行对等的学术教授、高级讲师职称制度,施行区别化的分类管理;要建立完善的职称评聘分离制度,激发教师持久的发展动力;要建立"自律""他律"相结合的职称评审制约制度,营造健康的职称评审环境。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高校教师职称评审与聘任一直是以"评聘结合"为主,而这种模式在实践中出现了诸多弊端,影响了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建立"评聘分离"的职称评审与聘任模式,将会对新时期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起到推动作用,这就需要重新构建职称评审制度,建立专门的教师职称评价机构,在高校内部实现聘任制,彻底实现职称评审与聘任的分离。  相似文献   

4.
教师分类管理是通过学术职位的多轨运转,实现高校人力资源利用效能最大化的重要手段,对于提升高校整体教育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以及满足多元化的学术职业目标有着重要意义.自2006年高校开始实施岗位聘任以来,部分地方高校已经开始了教师分类管理先行先试的探索,但从总体来看,地方高校在教师管理模式上存在着评价模式以职称为主导,管理组织体系过于科层化,配套制度改革滞后等诸多问题.随着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推进,迫切需要地方高校构建多元互通的教师晋升制度,建立精细化、系统化的岗位分类指标体系,加强教师分类管理的配套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5.
常玉娥 《考试周刊》2012,(53):156-157
职称评审制度是稳定和发展我国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促进各行各业尤其是科教文卫事业繁荣和发展的重要举措,职称评审管理工作的最终目标是选拔优秀的人才,是对人的职称评审,其本质是一种人才的评价和发现机制。因此,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建立一套稳定、规范、公开、透明的职称评审制度,规范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在其中的运用,尊重教师主体地位、保障教师的权利,改革和完善教师动员机制,保证教师有政治上的参与感、主人翁感,保证教师的心理健康就成为职称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6.
2017年评审权下放后,高职院校开启新一轮教师职称评审制度建设。该轮制度建设的主要成绩表现在基本建成“四层级、六部门”的评审组织机构,构成“自下而上”的评审闯关模式,职称评审的条件、内容与方法呈现诸多亮点,评聘结合成为评审制度的重要原则等,但同时也存在学术导向的职称评审模式依然占主导地位、职称评审指标的量化赋分方法不够公平合理、职称评审流程不够周全严谨等问题。省思发现,其主要根源是传统教育管理思想长期疏忽高职教育的类型属性,盲目套用研究型大学的理念误导教师的职称评审观,绩效评估模式助长职称评审制度设计的学术导向,教育行政化掣肘职称评审制度的民主性与公平性等。  相似文献   

7.
视窗     
《上海教育》2012,(11):5
要刊视点"开房收钱"撕开职称评审遮羞布湖南省高校职称评委刘一兵案不过是冰山一角,职称评审中的权钱交易由来已久,且已衍生出一个成熟的灰色利益链。改变现行的学术评价模式,推进高校"去行政化":打破职称评审"唯论文论",评聘分开,才能阻止学术评价、评审的异化趋势。  相似文献   

8.
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是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措施。《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强调职称制度改革要加大向基层倾斜的力度。落实基层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倾斜政策并非降低专业技术能力方面的评价标准,也不是践踏职称制度的公平性,而是政府鉴于人才成长受城乡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等现实因素的影响,为加强基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实施的公共政策。科学评价各地基层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倾斜政策的实施效果,不仅有助于总结和推广地方经验,完善我国基层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倾斜政策,更有利于促进城乡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9.
高职院校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存在内涵界定模糊、人事配套制度改革滞后、职称评审制度缺失、建设经费短缺等问题.据此,应建立"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标准,完善"双师型"教师培训制度、职称评审和聘用制度,加大"双师型"教师引进力度,满足高职院校对"双师型"教师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制度改革关系到教师的切身利益,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积极探索构建科学的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制度体系,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考察重庆市高校教师职称评审现状,其在职称结构比例设置、评审条件设置、评审方法、监督保障机制等方面尚有欠缺。应以健全完善相关制度体系为核心,从职称评审准则、评审指标体系、评审方式、评审指南和监督机制等方面予以合理设计,从源头上保证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工作的公平正义,确保职称评审的高质量。  相似文献   

11.
教学评价在数学教学中处于重要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和促进作用 ,要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结合起来 ,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评价的形式要多样化 ,采用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以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评价的一般过程 ,是一个包括明确评价目的、获取评价信息、确定评价标准、衡度评价客体、发表评价意见、检验评价结果、实现评价目的七个阶段的动态过程。这七个阶段有各自的性质和特点  相似文献   

13.
学生评价制度的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中建立新型教育评价体系的核心内容和关键环节。本文就转变评价观念,突出学生评价的发展功能,确定科学的评价标准和内容,探索科学的评价方法,全方位、全过程地科学评价学生,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教育评估方法技术的更新、升级是推动教育评估规范化、专业化发展的关键要素,教育评估方法技术的科学、规范程度直接影响到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文章分析了教育评估方法技术的内涵,探讨了教育评估方法技术的分类,重点分析了定量评估和定性评估方法的优缺点,提出应研究开发教育评估综合方法技术,并探讨了教育评估综合方法技术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传统教学大纲中的体育学习评价与新课程下的体育学习评价的四个方面,即体育学习评价的目的、评价的内容、评价的方法和评价的主体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在体育学习评价中,应淡化甑别与选拔的功能,强调激励和发展的功能;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和评价主体。为真正地实现体育课评价的公正、公平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课堂评价在教育学的发展当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作为一种“反馈——调节”的手段直接影响着教育的良好发展。因此选择和运用正确的课堂评价方式也成为许多专家学者、教师及领导者所关心的问题。新课程改革中所倡导的几种课堂评价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评价的新发展,在此对这几种评价方式做一探究,以便进一步的了解和恰当运用。  相似文献   

17.
教师评价若干变革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种种原因,以往的教师评价在评价的主体、目的、手段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特别是国外教育评价理念的引进,我国教师评价也在慢慢发生变革。这种变革主要体现在落实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进行发展性评价、加强质性评价三个方面。不过,教师自我评价以及评价主体多元化的真正实现还有待时日;而要开展以促进教师发展为目的的教学评价则有待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共同努力;在加强质性评价的同时,今后应当利用好量化评价手段。  相似文献   

18.
改革高校学生学习成绩评价,促进学生学习,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本文结合《物理教学论》系列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和现代教学学生学习成绩评价思想,提出具体的评价改革方法和成绩评价主体、公式、流程,并对关键内容进行必要的论述和说明.  相似文献   

19.
绩效评估体系的效度,有赖于评估主体的正确选择,而评估主体价值偏好的取向是评估主体发生偏差的主要根源。因此,对评估主体价值偏好的影响因素的深层次分析以及纠正主体偏差对策的提出尤显重要。  相似文献   

20.
面向素质教育的教育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最棘手的问题之一是如何构建一个与应试教育全然不同的教育评价体系。我们从过程化、去常模化、灵活化、综合化、民主化、人性化、自主化、多元化、定性化等9个方面,揭示了素质教育评介体系的特,五从而为人们制定面向素质教育的教育评价体系提供某种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