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新时期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在传播革命文化,塑造中国精神,进行革命理想主义教育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由于受到利益驱动、监管缺位存在诸多问题,有悖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统一原则,歪曲历史,粗制滥造。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应该政治性、真实性、文学性、艺术性与演绎性并重,全方位实现教育娱乐功能,规避低俗,秉持正确的历史观、历史艺术观与历史伦理观,实现历史与艺术、历史表达与艺术演绎的高度统一,弘扬历史正义,引领社会文明。要进行电视产业立法,依法监管,优化氛围,扶持精品,引导竞争,提升品质,推动革命历史题材电视艺术大发展、大繁荣,培养健康向上的民族性格,汇成中国力量,认可中国道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文化支持。  相似文献   

2.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在我国影视剧中占据重要位置,电视剧比重较大,电影比重逐年减少。要扭转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式微的局面,加强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的创作,保持其思想性和教育性是必须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为比较方便地将文学作品(包括影视剧)中的历史题材与历史著作中的“历史”概念进行区分,可用“历史形象”一词来概括文学中表现出来的与历史相关的因素。中国当代文化中的“历史题材热”与我国当代消费文化的出现与发展息息相关。在这里,历史是被作为“形象”来消费的,它不是“资治通鉴”的对象,而是作为一种虚幻的“形象”变成了供大众进行消费的对象。  相似文献   

4.
历史题材电视剧是影视业一道不可忽视的风景。近十年大陆出现的历史题材电视剧可以分为“正剧”、“戏说”、介于“正剧”和“戏说”之间、“诗剧”这四种类型,清晰展示了在当前多元文化语境中的历史电视剧的多元特征。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当代历史题材和革命历史题材的小说创作中,“史诗性”是个极为重要的概念,但在80~90年代的学中,反史诗性是先锋学和新历史小说解构宏大叙事的基本策略之一,它构成了中国当代学转型中别一种历史叙述。本论述了反史诗性的三个主要表现:质疑客观真实、颠覆英雄神话和消解庄重风格;主要结合新历史小说,论析了学转型中小说家的历史观念和审美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几乎每家每户都拥有了电视,观看电视剧成为平民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其中历史题材电视剧也颇受广大观众青睐。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学校教学设备的改进,使得历史电视剧走进了历史教育课堂,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多样化。但由于历史题材电视剧自身的特殊属性(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综合体),在再现历史真实过程时常常出现偏差,  相似文献   

7.
革命历史题材文学创作在中国当代文学的整体格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已构成一种独特的文学现象和文化现象.本文赋予革命历史题材文学以新的内涵,力图遵循历史性、整体性、错综性原则,全方位、多视角地探索当代革命历史题材文学的流变、发展轨迹及其复杂成因.真诚纯净的讴歌——矫揉虚伪的讴歌——反思机制的讴歌是其基本流变轨迹过程,并提出了“两个历史期、五个阶段”的标志说.  相似文献   

8.
以当代的话语精神反思历史、正视现实、放眼未来,创作富有当代性的佳作,是新时期电视剧创作的重要课题。作品的当代性与当代题材之间有密切联系,但不能划等号。当代性并不是静止不变的概念,它随着时代潮汐的流向而不断拓展和深化。创作要更新观念,勇于探索,善于创新。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革命历史题材剧不断地掀起中国电视剧市场的收视热潮。当代革命历史剧通过塑造另一种意义上的"高大全"又带有"江湖气"的革命英雄人物,弱化革命英雄的"出身"叙事,用知识分子形象来衬托这一类新的革命英雄,以符合当下社会生存现状的"亮剑精神"来迎合大众,最终形成了革命历史题材剧意识形态和大众文化的双重叙事。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6,(24):15-16
近年来,穿越剧异军突起,在内地影视行业大放异彩,吸引许多观众的眼球,收视率不断飙升。历史穿越电视剧开始出现,此类电视剧一时很红,很火。许多此类电视剧编剧在创作时捏造歪曲历史,其背后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大多数穿越剧看到的都是后宫里的秘史,但是历史剧的真实内涵发生了变化。作者对历史题材穿越电视剧的创作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1.
吴黎 《文教资料》2006,(21):76-77
“十七年”文学作为当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题材较窄,但革命历史题材和农村题材却受到了当时作家的广泛关注,这都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一时期创作的大量的革命历史题材小说有艺术风格多样、结构宏大的诗史性长篇作品,有一些传奇式的更接近现代的“通俗小说”,还有具有个人抒情特征的短篇小说。  相似文献   

12.
从四个方面考察了“戏说剧”在化语境中的当代发生及其特性,分析它作为一种特殊电视剧形式类型在现时与未来两个层面上的意识形态意义,阐述了“戏说剧”的艺术叙事与历史叙事的关系,肯定了“戏说剧”的现实主义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13.
电视连续剧《恰同学少年》探索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尤其是伟人题材影视创作的超越与突破,推出了“红色青春励志偶像剧”的新模式,创造了革命历史题材影像表达的新坐标。  相似文献   

14.
荣获第六届茅盾文学奖的《历史的天空》,是军旅作家徐贵祥以抗日战争为主要背景创作的革命战争题材小说,作家在继承早期革命战争题材小说创作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遵循“文学是人学”的创作理念,运用新的历史观、价值观、艺术观,在题材、描写角度和人物个性开掘等方面进行大胆的尝试和创新,塑造出了一批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如实展现了人民军队发展历史中的各种复杂的政治斗争和思想冲突。  相似文献   

15.
革命历史题材小说的创作,一直在中国当代小说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也曾铸就五六十年代该类题材长篇小说创作的辉煌。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理想的呈现,似乎成为该类题材的永恒主题;然而,到了80年代中期,新历史小说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出现在文坛并引起关注。历史的变奏一直延续到90年代,至今仍具有方兴未艾之势,本文就这一文学现象提出一点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产军事题材电视剧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和好评.从语境的角度来看,国产军事题材电视剧正确地把握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导向,融入了大众文化这一因子,契合了人们对革命历史的追忆心理,起到了主流文化价值观的凝聚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正是这些因素促成了国产军事题材电视剧的兴起与繁荣.  相似文献   

17.
革命历史题材学创作激烈嬗变,其契因何在?本从社会-化背景,学批评-学思潮,创作主体深层化心理结构--思维机制等方面,对其嬗变发展的复杂契机成因进行了析比照考辨,揭示出革命历史题材学创作嬗发展的表层与深层、偶然和必然因素及其正负效应等。  相似文献   

18.
细节描写是情节组成的一部分,考察“十七年”革命历史题材儿童小说中一些常见的细节设置,儿童游戏天性被改造和规定,青春期的各种复杂情感被抽空和净化,真实心性和隐秘情感的压抑性表达,从而得以更清晰地揭示出当革命历史叙事渗入儿童文学领域,革命历史题材儿童小说模式内部痛苦而扭曲的审美挣扎。  相似文献   

19.
世纪之交,历史题材艺创作空前繁荣,并在学术界与读中引发了热烈的论争。论争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历史真实、虚构、学功能等问题上。本意在把有关“论争”作一简介,中所指涉的历史题材创作限于:一、其人物或故事缘于历史上的真人真事,不涉及被指称为“新历史主义小说”的作品;二、展现古代历史的作品,不包括表现近现代史方面的创作。  相似文献   

20.
作为新时期文坛权力话语之一,新写实小说无疑已经成为参照型历史文本。它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写实”观念,颠覆了传统现实主义的经典表述。这种颠覆性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关注凡俗人生,认同公众生存体验,张扬平民生存价值以及文本中的“无英雄化”等方面。而在历史题材领域,新写实小说也同样呈现出对历史神话的消解,注重表现历史的边缘性、偶然性以及轮回感等,表达了对正统历史的修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