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成为新时代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杠杆。新时期的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重要使命,面对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应当自觉肩负起复兴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该文总结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作用,分析了高职院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以及存在的痛点难点,最后提出高职院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路径,旨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王玉平 《文化学刊》2015,(3):170-17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根"与"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国家的"稳定器"、社会的"方向盘"和民族的"主心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必须坚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必须依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两者的基本价值追求一致,实践证明两者能够紧密结合,两者之间结合创新的诸多表现进一步证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民族性、先进性、时代性和开放性。  相似文献   

3.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地位和基本内涵,为新形势下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重要遵循。推动中华文化跨文化传播,特别是推动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2 015年9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由国际儒联主办、北京外国语大学参与协办的"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稻作文化是中国农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成功表现之一。开展中国稻作文化对外传播,就是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话语体系的民族文化力和国际张力。对中国稻作文化对外传播展开历史与现实的考察,准确认知中国稻作文化对外传播的现状,籍此探寻中国稻作文化对外传播关键路径,为推动中国稻作文化对外传播提供借鉴。一、中国稻作文化的历史考察中国拥有古老的稻作遗迹和极其丰富的稻作文化,  相似文献   

5.
语言的魅力反映民族文化的力量,具有强大的引领力。习近平讲话独具语言魅力,平易近人,通俗易懂,其融合中华传统文化的民本、中和、自然的元素,具有简、精、朴三大风格特点。习近平以其独特的语言魅力,为中国人民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榜样示范,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起到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反复强调要多用外国民众听得到、听得懂、听得进的途径和方式,讲好中华优秀文化的故事,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近年来,江苏着力打造传统文化精品工程和对外文化交流品牌,用西方观众熟悉的形式传播精彩的中国故事,探索出一条具有江苏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的新路子。文化"走出去"的实践一是突出亮点,用国际语言讲述"中国故事"。2014  相似文献   

7.
对近代以来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型的实践经验进行科学地探索与经验总结,具有尤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在挖掘传承、吸收借鉴、整合创新传统文化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和合""和谐"为基调推行全方位外交。这些优秀经验开创了用现代学术方法研究中华传统文化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崭新局面;使我国成为社会新思想理论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快速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国际社会的吸引力。上述经验与成绩有利于巩固和加强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和增强我国的民族号召力、感召力、创造力。  相似文献   

8.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文化根基。优秀传统文化形式多样、博大精深,蕴含丰富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将其融入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活动,不仅是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也是丰富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活动、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需要。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活动具有增强文化自信、培育道德品质、丰富课程需要等价值意涵。应通过增强融入意识、优化融入内容、改进融入方式、构建融入机制等路径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活动,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同志曾经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如果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根基。家风文化不仅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传承传统文化最有力的载体,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凝聚起强大的正能量。因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塑优良家风,将传承与创新相结合,赋予家风建设以新的时代内涵,这是时代对我们提出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价值观念层面内涵丰富,在高校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大学生对中华优秀文化价值予以充分肯定,对于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建立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传承、坚定文化自信,需要让学生充分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形成文化自觉,同时要注重文化创新,坚持历史传承和与时俱进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崔有为  张砾 《文化学刊》2015,(2):139-141
新疆少数民族汉语教学具有特殊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在汉语教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文章以塔里木大学为例,对新疆南疆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现状和文化教学现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南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缺乏了解,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需要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比较薄弱。  相似文献   

12.
中华五千年文明蕴含着丰富的礼仪文化,历史剧是帮助人们还原前代礼仪的重要方式。本文将通过对中国现当代经典历史剧剧本的整理归纳,找出不同朝代优秀的传统礼仪文化。然后通过不同礼仪文化在不同朝代、不同场景的再现,找出礼仪文化在历史剧中对情节发展、人物形象的作用。最后,本文结合问卷调查以及当前历史剧的发展状况,找出当下历史剧对于提升中华优秀传统礼仪文化的传播机制,以促进历史剧进一步发展,并帮助人们了解中华优秀传统礼仪文化。  相似文献   

13.
研习中华传统文化,从中汲取优秀部分发展和完善治国理政思想,一直以来都是我党的优良作风。本文详细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发展地位,认真探讨了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旨在促进治国理政思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合。  相似文献   

14.
岳雪侠 《文化学刊》2015,(1):212-216
党的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作用,提出了界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标准,确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命脉地位,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融入治国理政实践中,探索出了一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机结合的新路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丰富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崭新内涵,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第三次历史性飞跃。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优秀传统文化更是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财富。新时代发展中,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是不断促进民族进步、提升民族凝聚力的根脉所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有利于继承弘扬传统文化精神;有利于为社会培养思想政治水平高的优秀人才,能有效提升广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涵养,拓宽大学生德育思维。该文通过调研走访、翻阅资料得知当前部分高校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形态,旨在为二者的教育融合提出些许参考建议,以期强化传统文化的现实教育意义,进一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促进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6.
党的二十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并着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如此,新时代下充分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历史渊源、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内涵及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价值显得尤为重要。孔子礼思想作为中国古代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涵,以及重要的价值。新时代背景下,充分探究其历史渊源,理解其深刻内涵,挖掘其当代价值,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论语》为核心文本,对《论语》中蕴含的孔子礼思想进行了全面的归纳总结,借以深入探究了孔子礼思想的起源、内涵及其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7.
张红 《文化学刊》2023,(3):166-169
焦裕禄同志是县委书记的榜样,也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楷模,他的崇高风范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精神品质的生动结合。其“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以民为本”“自强不息”“崇实黜虚”“人定胜天”“公而忘私”等思想的传承和超越。分析焦裕禄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价值、理念等方面的契合点,不仅有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更好地弘扬,也为党员领导干部汲取传统文化养分、提高自身修养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8.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在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时代热潮中,相信所有从事人文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19.
传统与现代     
<正>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中国这一地域上,生活于斯的各时代、各地域、各民族的人群,其历史文化与社会生活复杂多样、丰富多彩。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各族群、各文化与宗教,在这里不断碰撞冲突,交叉整合,多样统一,和而不同,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与中华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作了精辟阐释:"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  相似文献   

20.
正文化遗产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历史见证及标志,包括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无论是物质文化遗产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被认定为具有一定价值和意义的传统文化的载体,这些载体以各种方式连接着历史与当代人之间的情感,是一个民族存在的文化基础和基因,承载着一个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红色文化遗产就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红色文化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也不会随着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