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静雅 《家教指南》2021,(6):116-126
敦煌本《文场秀句》部分内容发现之前,《文场秀句》早已散佚,但日本存有多部文献,如《日本国见在书目录》《仲文章》《注好选》等对《文场秀句》进行了著录、援引,为了解《文场秀句》在日本的流传及影响提供了丰富的资料.通过考察日本所存文献,可推断《文场秀句》传入日本的时间当在889年之前,并从日本所存文献中采得其佚文及相关内容35条,可进一步增补敦煌本《文场秀句》缺失的部类、事对、释文等,探讨《文场秀句》在日本的流传及其对日本类书、秀句集编撰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陆机《文赋》中提出的“苕发颖竖”、“榛楛勿剪”的“秀句”创作原则,关注局部美,注重秀词丽句的创作,体现了与传统美学关注整体协调不同的美学观念。本文对陆机“秀句”创作原则所产生的文化、历史语境进行了梳理,并对其中所蕴含的美学观念和审美价值进行了分析,认为这一美学思想是魏晋以来儒家诗教观念衰落,文学创作追求形式之美的时代特征的反映。  相似文献   

3.
《文场秀句》是唐五代民间流传的启蒙教材,可惜是书在传世典籍中已散逸,幸赖敦煌文献得以部分保存。从敦煌本《文场秀句》的情况来看,是书虽采用了类书的编撰体例,然尚有其独特之处。《文场秀句》“事文兼采”的体例与《编珠》之间存在较为密切的联系。通过考察敦煌本《文场秀句》的“事文兼采”体例,探讨“事文兼采”体例的来源与发展,从而更好地认识其在类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其与相关书籍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中国文坛中有大量的警策秀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并启发后人的智慧。综观历史文章,警策秀句有三格。写作时应注重穷尽事理、真情实感、千锤百炼。  相似文献   

5.
“摘句论诗”风气自古有之,先秦两汉偶有摘句之例,到南北朝时期已经定型。这种形式在唐代达到鼎盛,《诗人主客图》作为一种特殊的“摘句论诗”著作应运而生并对后世产生了一定影响,它以后的“摘句论诗”体现了重理性,重字法、句法的特点。有必要对《诗人主客图》“摘句论诗”的形式发展脉络进行细致梳理。  相似文献   

6.
从发生学的角度来看,秀句创作意识萌发于六朝,正是六朝时代对诗篇社会功用关注的下降才使作家们注意到诗歌之中秀句本身的艺术价值;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秀句的传播促进人们对整首诗的审美关照,而秀句的传播也有赖于佳篇的映衬。从影响学的角度来看,秀句的锤炼无碍于诗篇的气韵高妙,而一二秀句还可以作为诗篇整体气韵和诗歌创作时代气运的象征。  相似文献   

7.
对《文心雕龙.隐秀》的论争由来已久,笔者在认定该篇补文为刘勰原作的基础上,对该篇作了详细的论证,认为该篇主旨阐明了刘勰文学作品审美特征见解。“篇隐句秀”是刘勰对文学作品审美特征的总要求,这个要求有尊重文学自身特质的一面,又含有刘勰所处时代的文艺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8.
诗坛上竟有这样的怪事:因为一句诗而名扬千古,永垂不朽;而即使写诗数万首,文学史上却不承认他是“诗人”。晚唐诗人司空图在《争名》和《携仙录》中,两次提出“不朽才消一句诗”,原以为是夸大其词的说法,未免片面偏颇;但翻阅一些诗话杂录后,居然证明此说符合事理。南朝宋代诗人谢灵运,爱雕章琢句,白居易批评他“奥博,多溺于  相似文献   

9.
从小野小町的“花色句”看和歌的幽玄之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野小町作为《古今和歌集》的六歌仙之一,借鉴六朝诗歌的艺术手法,在其代表作“花色句”中,通过巧妙地运用缘语、双关词以及拟人等修辞手法,在短短的一首和歌中蕴含了丰富的寓意,充分表现了和歌的幽玄之美。  相似文献   

10.
“读先乎句”是《马氏文通》自创的语法理论之一,它指的是“读”在先、“句”在后组成的一种“读+句”句型。“读先乎句”可归为今天的3种句型的8个小类。《马氏文通》在讲“读先乎句”时举“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为例,被不少语言学家认为不妥,其实并没有什么不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