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培翚是清代经学史上卓有学术成就的经学家,他秉承家族治经传统,精通经学,将《仪礼》学研究推向了巅峰。胡培翚治学能洞察学术流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治学主张与学术风格,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学术成就。  相似文献   

2.
胡培翚是清代经学史上卓有学术成就的经学家,他秉承家族治经传统,精通经学,将《仪礼》学研究推向了巅峰。胡培翚治学能洞察学术流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治学主张与学术风格,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学术成就。  相似文献   

3.
桂馥是清代重要的学者,著有《说文解字义证》,以治文字、金石之学闻名,且在书法、篆刻、诗歌、杂剧方面都有涉猎,各有成就.在学术方面取得如此高的成就,这与他的治学思想和方法密切相关.《晚学集》作为桂馥重要的学术性随笔具有重在考据、学理性强、简洁精炼等鲜明特色,而将其作为单独研究者甚少,所以本文将从版本、学术分类思想、治学思...  相似文献   

4.
王逸的赋论是汉代赋论的一个重镇,成就主要表现在对屈原骚赋文本的论与评。受汉代赋学与经学互动的影响,王逸赋论充满经学色彩,这最集中地表现在他的三个赋论命题上,即"依托五经以立义""依《诗》取兴""独依诗人之义"。王逸的这三个命题共同说明王逸是依《诗》说赋的,《诗》乃赋的范本,赋的意义之源,是衡裁赋文价值的尺度。王逸赋论所依托之《诗》是《诗经》经学,故其依《诗》论赋本质上是用经学来绳律骚赋文本。王逸论赋的经学角度导致他对屈原其人其文的读解基本上都是错误的,但对中国经学对审美的文艺现象的思与说,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正>陶广学博士2016年获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孔颖达《礼记正义》文献考察与研究"(16BZX038。本课题以孔颖达《礼记正义》这部经学名著作为研究对象,重点从文字校勘、词句训诂、文本解读、名物与礼制考证、礼学思想与政治思想阐发、礼学建构等6个层面,探讨其学术成就,揭示其在经学史上的重要地位。课题独到的学术价值主要在于:1.思想史与制度史价值,包括论述其丰富的礼学思想,归纳其在礼学与礼制上的建构,总结其礼治思想,并借以把握中国经  相似文献   

6.
全祖望,浙江鄞县人。生于康熙四十四年,卒于乾隆二十年。他承继黄梨洲、万斯同之学,而又有所发挥,在浙东学派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研究全祖望的学术成就和思想,有必要对他的学术特点加以探讨。以经学为根柢,史学为辅翼的学术方法浙东学派自黄梨洲开山以来,就竭力倡导经史为重,“受业者必先穷经,经术所以经世,方不为迂儒之学,故兼令读书史”。全祖望在后来的学术中,完全继承了黄梨洲的这一思想,他一生治学,始终坚持学必本于经术,而后方不为蹈虚,进而证明于史籍,才足以  相似文献   

7.
《訄书·清儒》是章太炎对于清代学术史的全面考察,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从《清儒》在清代学术史研究中的奠基地位、古文经学与太炎对清代学术精神的总结、太炎对清代学术的思想突破,以及从《訄书》到《检论》的学术发展四个角度,可以对其进行深入解读,展现太炎对清代学术的历史总结与思想突破。具体而言,《清儒》在学术史的分期、脉络、派别、视角、体例等方面奠定了清代学术史研究的基础框架。《清儒》将清代学术精神总结为"求是观化",深刻把握了清代学术的总体特点,体现出章太炎立足清代学术,建立现代意义的中国文化的思想追求。在这一点上,清代学术对于章太炎的学术思想具有本质意义。在《检论》中,太炎进一步修订增删《清儒》,体现出学术史研究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8.
张永言先生的《语学论集》继承传统雅诂之学,运用海内外研究成果,在视野和材料上进行拓展与延伸,兼以严谨学风,充分展示其学术成就和治学方法。  相似文献   

9.
明代开封周藩的宗室学者朱睦以其经学造诣之深,藏书之富及创作之丰而闻名于当世。而在其经学体系中,又尤以《易》学见长。通过《易学识疑》与《授经图义例》等代表性著作,朱睦形成了由辨析《周易》文本,到解释经传大义,进而阐发易学思想,总结《易》学传承史的学术体系。其超越宋儒成说,回归汉学以及象数、义理兼采的学术特点也由此体现。  相似文献   

10.
张永言先生的《语文学论集》继承传统雅诂之学 ,运用海内外研究成果 ,在视野和材料上进行拓展与延伸 ,兼以严谨学风 ,充分展示其学术成就和治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