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国际性“粮荒”为我国的粮食安全敲响了警钟,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我们对于这个问题不得不给予充分的关注,明确我国粮食的状况以及粮食安全的重要性,而找出“粮荒”的出现的原因和解决办法,对于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所以本文将从国际“粮荒”的过程中找出一些重要的原因,同时结合我国的粮食状况,并试着提出一些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指示。此后,全国上下迅速开展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行动。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但我们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2020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也让一直默默奋斗在“三农”领域的工作者们走进公众视野。农业类院校作为为国家培养“三农”人才、提升农业科技水平的主力军,在国家农业发展、粮食安全保障、实现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温饱和富庶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我国的农业类院校办学历史普遍较早,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另外,农业类院校普遍有自己的生产科研基地,校园风光优美。  相似文献   

3.
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对山东省粮食安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保障粮食安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科技小观园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我国著名水稻专家、被世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在加拿大领取了联合国粮农组织设立的“粮食安全保障荣誉奖章”,这是他第五次荣获国际大奖。  相似文献   

5.
新体制下的我国粮食安全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完善的市场体系与市场机制是粮食安全的调节器。把粮食安全保障建立在政府保护价的基础上,是没有生命力的。要突破单纯追求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产量的观念,由单纯“藏粮于库”向“藏粮于库”、“藏粮于地”和“藏粮于科技”相结合转变。在放开粮食市场的同时,完善宏观调控机制,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实现粮食安全目标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6.
正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加快了世界格局的改变,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经济发展。我国第一季度国民经济呈现负增长,这是新冠肺炎疫情在经济领域的直接反映。从全世界范围看,新冠肺炎疫情在短时间内还不会消失,其负面影响将继续显现。但无论新冠肺炎疫情如何发展,中国需要稳住"三农",特别是保障粮食安全。"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充分发挥"三农""压舱石"作用,对中国乃至世界意义重大。2020年  相似文献   

7.
“粮食安全”概念在中共中央“十五”计划的《建议》中首次出现。将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置于世界粮食安全的视野和我国改革开放的背景下作宏观考察,我们看到:我国具有较高的粮食安全水平,但粮食安全的前景不容乐观,我国未来的粮食安全发展战略,应是兼顾安全目标和效率目标,以效率目标为主。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人口增长、自然灾害频繁、生态环境恶化等因素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也日益突出,我国的粮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受传统的倚重政策、行政力量保障粮食安全路径的影响,粮食安全法律保障体系尚未真正建立起来。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必须建立健全我国的粮食安全法律制度。即提高认识,树立法律保障粮食安全理念;加强立法,构建完善的粮食安全法律规范体系;健全制度,完善相关粮食安全法律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9.
范鹏 《华章》2013,(32)
我国是粮食生产与消费大国,保障粮食安全是中国农业政策的头等大事,本文归纳了我国粮食生产现状与粮食安全争论,分析了我国未来粮食供需形势与挑战,总结了我国粮食安全的主要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
粮食安全是一个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意义上的粮食安全不仅包括数量安全,还包括质量安全和生态安全。尽管我国目前粮食产量很大,但从长远来看,我国的粮食安全还存在着很大隐患,还需要采取相关措施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大力提倡借助科学技术推进课程改革,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优势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在疫情防控背景下,“空中课堂”是特殊疫情时期开展在线教学的一种新模式。2003年“非典型肺炎”期间,全国各地学校纷纷采取停课放假的方式避免病毒蔓延,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共同提出了线上教学,而在2020年“新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教育部发出利用网络平台展开“停课不停学”的倡议,此方式既保证了学生在家自主学习也保障了学生的生命健康。  相似文献   

12.
粮食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粮食安全既关乎个人生存又关乎国家发展,既关乎经济发展又关乎政治安定,始终是推动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实现国家自立的基础。我国根据基本依靠国内保障粮食安全的基本国策,把农田水利作为粮食安全之"脉",把农业科技作为粮食安全之"力",把土地流转作为粮食安全之"途",把新型农民作为粮食安全之"本",把地方政府作为粮食安全之"责"。目前,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基本稳定,粮食安全的政策支持体系初步建立,粮食实现"八连增",保障了粮食安全。当然,面对新的国际国内形势,粮食生产不能有丝毫懈怠,必须警钟长鸣、爱粮节粮。  相似文献   

13.
新冠疫情暴发使全球教育系统遭遇重大挑战。在疫情和后疫情时代,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与培训严重萎缩,面临一系列困境,主要表现在疫情和后疫情期间“双元制”培训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下降、中小微企业参与培训热情进一步降低、“双元制”职业教育与培训主体地位受到学校职业教育的挑战以及就业市场对于高学历人才需求增加。面对疫情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与培训市场带来的冲击,德国政府通过一系列数字化项目和促进政策为“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奠定了后疫情时代经济复苏的基础。主要举措包括:加强法律体系建设,增强经费保障;扩大宣传,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调动中小企业积极性,激发培训市场活力;改革课程体系;实现培训供需匹配;提升数字化水平,拓宽学生出路。  相似文献   

14.
提高绥化市粮食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物质保证,粮食生产事关改革发展、政治社会稳定大局。绥化作为全国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产量一直位于全省前列。粮食产量多年来保持全省1/4比重。大力发展粮食生产,积极整合各方面优势,深入挖掘增产潜力,不断提高粮食产量,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全省实现“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民以食为天,国以民为本。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之根本。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我国的粮食安全的保障长期倚重于政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必须矫正这种传统的进路。制度是人类行为的起点与结果,它的普遍性、稳定性及权威性的品格能为社会提供稳定的预期,这正是粮食生产所最为期待的,而粮食生产是粮食安全的基础。鉴此,法律制度才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根本手段。  相似文献   

16.
金飞宇 《新高考》2008,(5):87-91
在科学界“南袁北李”蜚声海内外,“袁”指的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1981年获得国家特等发明奖,1995年获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奖,2000年又获首届中国最高科技奖。袁隆平院士突破经典遗传理论的禁区,提出水稻杂交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现在我国杂交水稻的优良品种已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50%,  相似文献   

17.
种业是每年两会前必炒的板块,原因之一是每年中央1号文件均是聚焦“三农”问题。如果还是这样题材逻辑,显然这个板块并不值得留意。但今年有些不同:其一,疫情影响下,国内粮食安全问题凸显,去年12月以来重点会议和顶层部门频繁提及种业,后续政策上可能会超预期;其二,作为强化粮食安全的措施,转基因育种有望加速放开,使得种业从传统的周期转为成长型行业。  相似文献   

18.
中国耕地保护理念创新及其实施框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切实保护耕地是中国长期贯彻实施的一项重要政策,为改善国家粮食安全状况作出了重大贡献。当前我国正处在快速城市化和经济建设高速发展时期,耕地保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处理耕地保护与经济建设、耕地保护与农业结构调整、耕地保护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中,有必要对现有耕地保护理念进行反思,从注重耕地保护向注重农地保护的理念转变,构建耕地保持(保障口粮安全)——农地保持(保障食物安全)——农地保护(保障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多级实施框架,从而有效保障粮食安全、农民增收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综合目标的实现。对各省、市、自治区口粮安全和粮食安全状况的评价结果显示,当前我国粮食安全状况良好,中国实施多级农地保护思路的条件已经具备,如妥善实施,可极大改善土地资源管理状况。  相似文献   

19.
作为整个国家安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粮食安全的警钟必须始终长鸣.伴随着自然灾害日益频繁、严重,尤其是今春发生的我国北方地区特大旱灾,不仅反映了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必要性,也凸显了加强农业生态建设的迫切性.因此,保障粮食安全必须谋求更宽视野、更深层次的突破.如何对粮食安全的生态风险进行充分估量,对其形成机理、传导机制进行深层剖析,实现兼顾代际公平的长远的持续有保障的粮食安全,既是深化可持续粮食安全研究的要义,也是健全机制、完善政策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充分考验了我国各领域的治理能力,教育战线作为抗击疫情的重要战场,在大规模在线教学的有效支持下,“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取得了圆满成功,充分彰显了我国高效的教育治理能力。该研究探讨了中国经验的科学内涵,围绕疫情前后我国在线教育发展以及疫情期间在线教育推进过程中产生的诸多可供借鉴之经验开展研究。研究将教育战“疫”之中国经验总结为三个方面:第一,坚持推进教育信息化,于长期积淀中构筑在线教育发展之温室;第二,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三力合一有效保障在线教育、教学顺利推进;第三,坚持与时俱进,借时代发展之力推动在线教育勇攀高质量发展之峰。研究有助于推动后疫情时代教育理念更新、模式变革,进一步助推“互联网+教育”发展,也能够为后疫情时代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