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力学的角度来研究跳高,跳跃运动员的最大腾起高度由三个高度来确定:脚放到支点瞬间运动员总重心的高度、起跳时运动员总重心上升高度及由运动员的垂直速度所决定的总重心腾起高度。运动员所越过的横竿高度决定于最大腾起高度与横竿和运动员总重心高度的距离之差(图1)。如果能增加腾起高度和减少横竿与总重心之间的距离,自然,运动成绩将提高。如果减少蹬地时间(增加运动员垂直向上的速度),在这  相似文献   

2.
这篇文章主要是为了让教练员更好地了解撑竿跳腾起阶段的力学因素。很好地理解这个力学因素能使运动员找出对腾起不利的许多问题的原因。运动员的握竿点到过竿高度这段距离被称为腾起高度。有能力的运动员能越过比自己的握竿点高得多的横竿,使自己的撑竿跳成绩提  相似文献   

3.
优良的心理素质是跳高运动员在关键时刻和强手对抗、竞争激烈时战胜对手的重要因素。跳高运动员面对一次次升高的横竿,尤其是向最高纪录冲击时,向自己从来没有越过的高度腾越时,心里都会有一些微妙的变化。心理素质优良的选手,往往信心百倍,技术发挥正常,甚至超水平发挥技术,越过最高高度。而心理素质差的选手,则常常会在横竿前犹豫不前,技术动作变型,发挥失常。因此,应从小抓起,培养青少年选手的优秀心理品质,是中小学从事课余训练体育教师的重要任务。常用的青少年跳高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方法手段如下:1.选择较长或较短的横竿进行过竿…  相似文献   

4.
撑竿跳高是运动员通过快速助跑和起跳,借助竿子支撑和弹力,以悬垂、摆体和举腿、引体等竿上动作使越过一定高度,是田径运动中一项技术复杂的唯一使用器材表演技术技巧的竞技项目。  相似文献   

5.
<正> 握力是反映人体上肢和上肢末端环节屈肌肌群抓握能力的重要参数。在体操、举重、摔跤等项目中,抓握能力是运动员完成某些动作以取得优异成绩所必不可少的运动素质。抓握能力对于撑竿跑高运动员来说无疑也是非常重要的,尽管撑竿跳高主要是通过运动员在快速助跑中获得动能,借助插穴很快将竿子竖直(金属竿)或把竿子(富有弹性的尼龙竿)冲弯并转换竿子的弹力势能,然后借用身体在竿上的摆动和倒立越过横竿的,但从技术动作结构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运动员无论是在持竿助跑、扦穴起跳,还是在蹬离地面之后竿上悬垂摆体,后仰举腿以及转体倒立和推竿的一系列动作上,始终离不  相似文献   

6.
难忘的一跃     
1957年11月17日,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日子。那一天,我国女子跳高运动员郑凤荣轻松跳过了1米77的横竿,打破了美国运动员麦克丹妮1956年在墨尔本第16届奥运会上创造的1米76的世界纪录。这是我国运动员首次打破田径世界纪录! 40年前的11月17日,碧蓝的天空没有一丝云彩,温暖的阳光照耀着北京先农坛体育场,看台上不时响起掌声,接着又是一片寂静。郑凤荣轻巧地越过了1米72之后,横竿又升到了1米77,郑凤荣照例量了步点,站在起跑处不时按摩着双腿,不时又瞧瞧横竿。刹那间,她急速向前冲去,起跳脚跨过横竿之后,横竿却掉了下来。  相似文献   

7.
8月3日,2005年世界大力士冠军赛组委会在北京亚洲大酒店举行了盛大的新闻发布会,来自国家体育总局、四川省体育局、成都市人民政府、TWI集团、DMG集团等部门、单位的相关负责人、各大知名企业代表及上届大力士获奖者代表共同出席了本次新闻发布会并在会上发言。赛事组委会正式宣布,世人瞩目的2005年世界大力士冠军赛将于9月27日至10月7日在中国成都隆重举行,世界大力士冠军赛即将首次登陆中国。至此,2005世界大力士冠军赛正式全面启动。据悉,此次世界大力士冠军赛的比赛项目除传统的举圆木、大力神之柱、拉货车、抬冰箱等外,更是结合进了…  相似文献   

8.
图一所示的公式 H=H_1 H_2-H_3 ①被一些国外学者称为“公理”,也是目前国内外研究跳高的重要理论依据。本文认为该公式还须补充,从图二可看出,当运动员身体重心腾空的最高点不在横竿之上时,公式(1)虽然成立,可是运动员却不一定能越过横竿。这是由于公式①还不能完全反映跳高实际中的空间概念,即缺少跳高合理过竿应具备的另一重要的力学条件——人体重心腾空的最高点应位于横竿之上。  相似文献   

9.
1985年7月13日,是男子撑竿跳高史上令人难忘的日子,苏联(现乌克兰)运动员布勃卡在巴黎成功地越过了6米的横竿,创造了一项世界田径史上的新纪录。更使人难以置信的是,布勃卡在1991年两周内连续4次刷新世界纪录,不但突破了被人们认为人类撑竿跳高极限的6.10米大关,又于1992年2月1日在德国柏林成功地越过6.13米,再  相似文献   

10.
《新体育》1998,(2)
1997年12月,泰国清迈世界举酬标赛。我国大力士崔文华连获 108公斤?抓举、挺举和总成绩3枚金牌,这是似举坛在大级别上的喜人突破。崔文华历史大突破  相似文献   

11.
一、问题的提出跳高的最终目的是越过横竿,要越过横竿主要取决于重心的腾起高度与充分利用这一高度的能力。在重心腾起高度一定的前提下,过竿姿式不同与过竿技术好坏直接影响着运动成绩。尤其是背越式跳高,过竿姿式对成绩影响很大。但是,影响程度究竟多大呢?过去只能凭直观感觉来进行估计,并不能给予定量的说明。人体重心的位置取决于人体活动的姿势,人体运动时体形发生很大的变化,质量分布也不一样,人体的重心位置随之改变。例如:人体处于正常“立正”姿势时重心的位置高度大约在脐下3—5厘米,把手举起来重心位置就改变了。因此背越式跳高的竿上动  相似文献   

12.
撑竿跳高的创新与发展武汉水电大学区美珍撑竿跳高是运动员使用撑竿做一系列动作越过垂直障碍的跳跃运动。撑竿跳高技术由持竿助跑、插穴起跳、腾空过杆和落地组成,是人先给撑竿以作用力,撑竿再给人以作用力,使人体越过一定的高度,具有人竿合一、互相作用的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13.
大量的跳高技术分析,多局限于成功的事例,对试跳失败时的技术评价却很少问津。无庸置疑,研究运动员跳越横竿时的败北原因也是十分有益的,因为正是失败时的技术动作,才能表明运动员亟待解决的问题所在。 对失败的评价应该从横竿开始说起。横竿每次从支架上掉落的方式都不一样,而落竿的不同方式有助于说明运动员动作的错误。一般说来,横竿掉落的情形可以分为三类:  相似文献   

14.
中国女子撑竿跳高应走出误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刚刚结束的巴黎世界田径锦标赛上我国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高淑英以4米35的成绩获得第9名。通过观察比赛,我们可以发现亚洲纪录保持者高淑英尽管表现出较好的技术外观,但在过杆过程中悬垂摆体潜入、后仰举腿、引体转体、推竿过杆及撑竿竖起速度、推竿后身体腾起高度等一系列动作环节上较之费奥法诺娃、贝克尔、伊辛巴耶娃、德拉吉拉等顶级运动员有较大  相似文献   

15.
从力学观点研究跳高,我们可以确定,运动员最大的腾空高度包括三个高度:运动员置脚以支撑时总的质量重心的高度,运动员在起跳时总的质量重心升起的高度和运动员总的质量重心腾空的高度(这取决于运动员的垂直速度)。运动员跳过的高度是由最大的腾空高度和横竿以及和总的质量重心之间的距离差来决定的。(图1)诚然,如果我们能增大腾空高  相似文献   

16.
如何客观定量地评定背越式空中技术的合理程度,这是背越式跳高教学与训练中急待解决的问题。自从美国的杰姆斯·G提出H=H_1+H_2-H_3公式之后,人们习惯于用H_3(重心最高点至横竿的距离)值来评定过竿技术。虽然良好的过竿技术能使运动员在H_3值较小时也能越过横竿,可是,运动员腾空后处于无支撑状态,任凭过竿技术如何好,也不可能改变H_3的值。另外,由于过竿余量的存在,用H_3值来评定背越式的过竿技术,实际上有很大  相似文献   

17.
<正> 一、概述男子撑竿跳高运动成绩在过去若干年内有了显著的提高,图1(略)揭示了这一趋势,1987年有10名撑竿跳高运动员越过5.80米以上的横竿。前三名运动员是布勃卡(6.03米),戴尔(5.96米)和卡达乌林(5.90米)。二、撑竿跳高的生物力学本报告是试图对撑竿跳高最近的生物力学研究的一些成果进行总结。结合了撑竿跳高的  相似文献   

18.
运动实践证明,随着撑竿跳高运动员握竿点不断增高,这就要求运动员能更有效地发挥最快的水平速度。如果以高握点,并且助跑速度相当快时,即使运动员的技术并非优秀,也会越过相当的高度。那么,如何能在短期内有效地提高助跑速度呢?下面介绍一种新的,实用的助跑训练法供各位参考。  相似文献   

19.
多年来,在田径界人们一直把撑竿跳高看作是田径运动诸项目中技术最为复杂的项目之一。把它比喻为田径运动中的“杂技”项目。这种比喻并不为过,因为撑竿跳高不同于其它项目的显著特性就是,运动员手持撑竿,通过持竿助跑、插竿起跳、悬垂摆体、引体转体、过杆等一系列复杂的动作,使人体腾起并越过一定高度的横杆。在这一系列复杂的动作中,运动员和撑竿之间要有非常好的协调配合,这就要求运动员要有良好的协调性和灵敏素质,  相似文献   

20.
撑竿跳高的训练,主要围绕着握竿点和握竿点与横竿之间的距离来进行的。这要求运动员付出艰苦的劳动。因此,撑竿跳高运动员必须具备很强的力量和象短跑运动员那样的快速频率,象跳远运动员那样的弹跳力,象体操运动员那样的灵活性和协调性,除此之外,还要具备运动员最重要的精神素质——必胜的决心和拼搏到底的毅力。目前,法国有撑竿跳高王国之称,世界前八名中有四名法国人,而苏联也出了一批人材,世界前十名中有五名俄国人。法国的教练墨里萨·乌维奥在《体育生理教育》和《基础训练》文章里谈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