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我国早在70年代就用茎尖组织培养的方法得到脱毒马铃薯试管苗,并成功地获得脱毒复壮的马铃薯种薯,进行了脱毒种薯的生产和推广。90年代初,马铃薯脱毒快繁技术又有了很大的进步与提高,脱毒微型薯、试管薯工厂化生产技术巳开始应用于马铃薯脱毒原始种生产,逐渐形成了适宜不同生态条件的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体系,共推广脱毒种薯36.5-40万公顷,获经济效益近30.8亿元。西藏高原日照长、昼夜温差大等自然因素有利于马铃薯的生长。但是随着繁殖代数的增加,生长势衰退,产量下降,引起马铃薯种薯“退化”,主要由病毒引起。通过茎尖分生组织培养扩后期的良繁育能获得“无病毒”的“复壮”的健康种薯。实践证明用高质量的脱毒种薯可使产量增加30%-50%。马铃薯除食用外,还可作饲料、食品加工轻工业原料。进行马铃薯脱毒快繁及高效种植技术研究,发展马铃薯产业,将有利于发展地方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的开发价值与工艺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铃薯具有较高营养价值,药用价值和工业利用价值,虽然我国是马铃薯生产大国,但其加工利用程度不高,加工产品也少。本文提出了适宜当前开发的马铃薯食品,淀粉及其深加工产品的工艺技术,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李斌 《青海科技》2001,8(2):15-15
我国是世界第二大马铃薯生产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340万公顷左右,总产量约9000万吨。长期以来,由于病毒病的危害,马铃薯的生产受到了严重制约。 通过茎尖分生组织培养,检测获得无毒的脱毒苗植株,可生产出高质量的脱毒小薯,经梯级扩繁后,可获得大量、高质量的无毒种薯。脱毒的种薯应用于生产后,可大幅度提高马铃薯产量,增产幅度在30-50%以上。因此,建立脱毒马铃薯生产基地,生产大量合格的优质种薯,对解决我国马铃薯种薯长期供应不足的矛盾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由于脱毒马铃薯的增产幅度大,效益明显,因此,…  相似文献   

4.
16—19世纪马铃薯在中国的传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马铃薯在明末引进中土,随即成为皇家的珍馐。乾隆中叶后,人口增加,急需增加粮食产量,再加上户口管理放松,农民有了迁徙自由,马铃薯才得以向全国推广。马铃薯在各地引种后,很快融入本地风土,形成很多别名,彼此混淆。厘清其名称演变,可以使马铃薯引进推广的过程更加清晰。  相似文献   

5.
饴糖是用碎米或杂粮和大麦芽制成的,所以又叫做麦芽糖。我们的祖先在没有利用甘蔗制造蔗糖以前,已经知道应用科学的发酵方法,用麦芽里的酵素来分解谷类中的淀粉,制造饴糖。饴糖的制造方法,是将清理干净的大麦一份放到箩筐内,根据大麦的干湿程度,每天洒冷水一、二次,并加盖稻草,不受太阳的照射。空气的温度最好能维持在摄氏五到十度之间。等到麦芽长到二分左右,体积比原来胀大了许多,这时候必须翻动一次,经过十五到二十天左右,便长成为互相连结在一起的二寸左右的嫩黄色的麦芽饼,就可以备用了。用的时候先将麦芽切碎,放到石磨里磨细,然後和二十份蒸熟的碎米混和在一起,加上三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研究了以鲜糯玉米为材料生产制作饴糖的的工艺过程,主要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麦芽添加量,糖化温度,糖化时间以及熬制时间。实验结果证明,麦芽添加量为5%,糖化温度60℃,熬制时间4h,以此工艺制得的的饴糖软糯,细腻,甜度刚好;糯玉米独特风味明显,无异味;色泽呈现浅黄,微明;无明显可见杂质。  相似文献   

7.
马铃薯病毒病是马铃薯的主要病害。根据症状表现常常将马铃薯病毒病分为马铃薯花叶病和马铃薯卷叶病两大类。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以马铃薯花叶病发生为主,一般使马铃薯减产20%~50%,严重的达80%以上。因此其有效防治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生物有机肥对马铃薯的影响,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武川县黄沙土上进行了马铃薯施用生物有机肥田间小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施用生物有机肥可以改善马铃薯生物、经济性状,具有明显的增产增收效果,较基质对照亩增产量412.9 kg,增产率17.4%,增产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亩新增纯收入495.5元,投入产出比1∶5.3。  相似文献   

9.
陈保华 《青海科技》2002,9(1):19-20
我省马铃薯资源丰富,由于地处高寒冷凉地区,生长出的马铃薯品质上乘、营养丰富、无污染。由于近年来我省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到2001年全省马铃薯种植面积增至 100万亩,增产达50万吨。然而,伴随马铃薯丰收而来的便是如何为马铃薯寻找出路的问题。如此大量的马铃  相似文献   

10.
栾运芳  何艳等 《西藏科技》2001,(3):57-59,20
通过研究表明,在西藏特殊气候条件下,用试管薯繁育马铃薯原原种比用扦插苗繁育原原种能明显地提高幼苗成活率,且马铃薯原原种产量高三倍多,并在此基础上,研究试管薯繁育原原种的具体的操作技术,为提高原原种薯的繁殖效率,为西藏大面积推广脱毒马铃薯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BackgroundThe exopolysaccharides (EPS) produced by yeast exhibit physico-chemical and rheological properties, which are useful in the production of food and in the cosmetic and pharmaceutical industries as well. The effect was investigated of selected carbon sources on the biosynthesis of EPS by Candida famata and Candida guilliermondii strains originally isolated from kefirs.ResultsThe biomass yields were dependent on carbon source (sucrose, maltose, lactose, glycerol, sorbitol) and ranged from 4.13 to 7.15 g/L. The highest biomass yield was reported for C. guilliermondii after cultivation on maltose. The maximum specific productivity of EPS during cultivation on maltose was 0.505 and 0.321 for C. guilliermondii and C. famata, respectively. The highest EPS yield was found for C. guilliermondii strain. The EPS produced under these conditions contained 65.4% and 61.5% carbohydrates, respectively. The specific growth rate (μ) of C. famata in medium containing EPS as a sole carbon source was 0.0068 h-1 and 0.0138 h-1 for C. guilliermondii strain.ConclusionsThe most preferred carbon source in the synthesis of EPS for both Candida strains was maltose, wherein C. guilliermondii strain showed the higher yield of EPS biosynthesis. The carbon source affected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resulting EPS and the contribution of carbohydrate in the precipitated preparation of polymers was higher during supplementation of maltose as compared to sucrose. It was also found that the EPS can be a source of carbon for the producing strains.  相似文献   

12.
Polymer-based microneedles have drawn much attention in the 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resulting from their flexibility and biocompatibility. Traditional fabrication approach deploys various kinds of molds to create sharp tips at the end of needles for the penetration purpose. This approach is usually time-consuming and expensive. In this study, we developed an innovative fabrication process to make biocompatible SU-8 microtubes integrated with biodissolvable maltose tips as novel microneedles for the 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applications. These microneedles can easily penetrate the skin''s outer barrier represented by the stratum corneum (SC) layer. The drug delivery device of mironeedles array with 1000 μm spacing between adjacent microneedles is proven to be able to penetrate porcine cadaver skins successfully. The maximum loading force on the individual microneedle can be as large as 7.36 ± 0.48N. After 9 min of the penetration, all the maltose tips are dissolved in the tissue. Drugs can be further delivered via these open biocompatible SU-8 microtubes in a continuous flow manner. The permeation patterns caused by the solution containing Rhodamine 110 at different depths from skin surface were characterized via a confocal microscope. It shows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 of the microneedle function for fabricated devices.  相似文献   

13.
谢俊杰 《大众科技》2014,(10):106-107
针对气缸盖的机械加工生产线,运用工业工程的程序分析法、秒表时间研究方法对生产线的加工顺序、加工时间进行记录,从而掌握整个生产线的状况。在此基础上,运用工业工程的ECRS原则、动作经济原则,并结合加工工艺技术分析,对生产线提出并实施了改进措施。在投资不大的情况下,提升了生产线的产能,保证了过程质量,降低了劳动强度,使生产线节拍更趋平衡。对大批量机械加工生产线的改进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保障粮食安全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及重要议题。粮食可持续生产作为实现粮食安全的基础,同时是应对气候变化、土地退化、生态退化等全球挑战的有效手段。当前,对粮食生产可持续性的监测与评估存在着数据鸿沟,而地球大数据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文章总结了地球大数据支撑粮食可持续生产研究的当前实践,包括对地观测技术在粮食生产系统各要素监测中发挥的作用,以及多源数据融合在粮食生产系统综合监测及粮食生产可持续性评估中的应用。在上述实践归纳的基础上,依循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四大杠杆框架,提出了地球大数据支撑粮食可持续生产的2个未来发展方向:多学科模型凝聚地球大数据推动知识发现支撑政府治理;技术创新集成地球大数据搭建产农户智慧生产决策体系。  相似文献   

15.
河北粮食生产安全问题与生产景气循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文生  杨栋  赵慧峰 《预测》2002,21(2):77-80
本文阐述了粮食生产气循环指标的设计原则,景气指标即扩散指数的设计和计算方法,以此为基础设计了河北省的粮食生产景气循环指标体系,并对河北省粮食生产安全和景气循环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和研究。最后,提出了粮食生产安全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廖智 《大众科技》2014,(9):238-239
矿山的安全生产一直以来是矿山工作的重要课题,如何实现矿山的安全生产,对于矿山企业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从矿山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要实现矿山的安全生产,须做好安全生产的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和完善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安全监管体系,以及对矿山实施信息化管理等。  相似文献   

17.
清洁生产审核的职能定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华 《科学与管理》2011,(4):118-119
明确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的职能定位,是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实施清洁生产战略的具体工作指针。本文在论述清洁生产审核的职能定位的必要性的同时,建设性地提出了清洁生产审核职能定位的具体涵义和内容,从而为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的深入开展和今后的发展提供理论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随着居民对营养健康的要求不断提升,我国牛羊肉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而养殖需求带动我国粮食总产量的一半用作饲料粮,畜牧业所需饲草料缺口巨大,进而导致近10年来我国牛羊肉和饲草料的进口量逐年攀升。我国耕地超七成为中低产田,种植传统作物存在产量低而不稳、生产效益较差的问题。我国多个地区的实践证明,通过草-田轮作不仅可以显著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干物质产量,而且具有提高土壤肥力、减少病虫害、改善土壤物理性质、降低含盐量等改良中低产田的作用。由于牛、羊均是吃草为主的家畜,通过实施草-田轮作制度,利用部分中低产田发展人工种草养畜拥有巨大潜力。文章初步测算了3种不同轮作制度下,即相当于每年利用17%、20%、25%的中低产田发展人工牧草,每年分别可以生产牛羊肉1 798万吨、2 158万吨和2 698万吨,分别是我国现有牛羊肉年产量的1.6倍、1.9倍和2.4倍。山东省是我国的牛羊养殖大省,但其人工牧草种植面积却远远不够。文章还以黄河三角洲盐碱地为例,测算了其发展草牧业的潜力,并对中低产田发展草牧业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9.
王玉  吴锐 《中国科技信息》2013,(19):131-134
糠醛工业属重污染行业,实施清洁生产,势在必行.作者通过深入调研,并结合我国糠醛工业实际生产状况和污染防治的发展趋势,对目前我国糠醛工业生产设备、资源能源利用、污染物产生、废物回收利用和环境管理方面的清洁生产潜力进行了系统分析.同时,从清洁生产的角度提出合理化建议.这对糠醛生产企业在清洁生产审核过程中真正做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生物柴油产业发展与植物油供求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柴油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其所利用的原料资源归纳起来主要有植物油脂、各种废油和动物油脂,而植物油是目前世界上制取生物柴油的最主要原料。随世界石油价格上升,包括欧盟、美国及中国等国家在内的世界生物柴油生产能力和生产量的大幅度增加。国际石油价格的大幅度上涨,生物柴油产业快速发展,致使CBOT豆油价格持续上升,而且面临继续上升的巨大压力。我国植物油供给严重不足,直接和间接进口植物油占中国植物油总供给量的比例已达到56%,生物柴油产业发展所需的大量植物油只能依赖直接大量进口,这将进一步加剧世界植物油市场的供求紧张局面;受世界植物油价格的上升,增加了生物柴油生产成本,使生物柴油产业投资面临风险。为此应根据我国农业资源特点,制定长远的生物柴油发展战略、努力实现生物柴油原料多样化,并合理引导生物柴油行业投资,以实现中国生物柴油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