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课文《董存瑞舍身炸暗堡》记叙了解放战争时期,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战斗英雄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的事迹,表现了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全文可分五段:①(第1自然段)讲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敌人的暗堡封锁了我军前进的道路;②(第2至4自然段)讲董存瑞决心去炸暗堡;③(第5至7自然段)讲董存瑞在战友的掩护下抱着炸药包冲到桥下;④(第8自然段)讲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的具体情况;⑤(最后一自然段)讲暗堡被炸开,我军解放了隆化。  相似文献   

2.
《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课文记叙了战斗英雄董存瑞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舍身炸毁敌人暗堡的动人事迹,高度赞扬了董存瑞忠于党,忠于人民,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献身的大无畏革命精神。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先讲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敌人的暗堡封锁了我军前进的道路;再讲董存瑞决心炸掉暗堡,请求炸  相似文献   

3.
《董存瑞舍身炸暗堡》(六年制九册)一文,记叙了战斗英雄董存瑞在解放隆化战斗中,舍身炸暗堡的动人事迹。学习课文时,可抓住题目的重点词“炸”来理解文章内容。 一、抓住“炸”,理线索。 在揭示课题后,引导学生思  相似文献   

4.
《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文,记叙了战斗英雄董存瑞在解放隆化城的战斗中,舍身炸暗堡的事迹。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特点,感知董存瑞的高尚情操和崇高形象,体会英雄人物的形象美。课文中,人物的形象美是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这些特点的具体描写展现出来的。语言——坚决有力文中写董存瑞向连长请求去炸暗堡时说:“连长,我去炸掉它!”话很简短,但坚决有力,充分体现了在战争危急时刻,他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篇向学生进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的好课文。文章记叙了战斗英雄董存瑞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英勇无畏,舍身炸暗堡的事迹,赞扬了他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视死如归的献身精神。教学本课,建议抓住以下教学环节。  相似文献   

6.
抓住课文诱导点进行教学 ,不仅能使学生有针对性、有目的地进行学习 ,而且能有效地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教师应如何把握课文诱导点呢 ?一、以课题为诱导点课题是文章的眼睛 ,从课题入手 ,可展开学习的思路。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本课以“炸暗堡”为线索 ,以“勇敢舍身”为表达中心 ,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依次写了炸暗堡的原因和炸暗堡的结果。教学时 ,可以将题目中的“舍身”和“炸”作为诱导点。先启发学生 :看到题目后你们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写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的事 )当学生理解了“舍身”就是董存瑞为了战斗的胜利而牺牲自己的生命去…  相似文献   

7.
《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编排在六年制小学课本语文第九册,与重点项目“怎样选择材料”相联系。这篇课文的第四段讲炸暗堡,最能表现英雄忘我的革命精神,也是事件的核心部分。对这样的重点段落,该怎样开展讲读教学活动呢? 一、阅读理解 先要求学生对照课文插图,默读思考三个问题,并从课文划出有关的部分。给学生揭示的三个问题是:1、董存瑞炸暗堡遇到什么困难?2、当时的战斗形势怎样?3、董存瑞怎样炸暗堡? 再引导学生思考议论,回答问题。教师板书,帮助学生归纳三个层次的主要意思:1、董存瑞没有地方放炸药包;2、形势危急;3、董存瑞舍身炸暗堡。 最后,引导学生分析三个层次的联系,归纳段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同志最近指出:特别要教育我们的下一代,下两代,一定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一定不能让我们的青少年做资本主义思想的俘虏,那绝对不行。理想教育要在小学各科教学中渗透。小学语文教学根据学科特点,则负有更重要的责任。我做了这样的实践。1.要善于从复杂的表象中,分析和揭示事物的实质,把表象深化。例如讲读《董存瑞舍身炸暗堡》。这一课讲的是战斗英雄董存瑞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舍身炸暗堡的事迹,歌颂了董存瑞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不惜牺牲自己的献身精神。当学生通过阅读分析,理解了这个中心思想之后,我提出了这么个问题:在你们阅读过的课文或课外书籍中,你们还知道  相似文献   

9.
浅入深出.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中有这样一段:他抬头眺望远方,用尽力气喊着:“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这句话浅显易懂,但是教师如果巧设问题:董存瑞抬头眺望远方,他望到哪里,望到了什么?学生会兴趣盎然地展开讨论,从解放隆化想到祖国解放,想到新中国的建立,展望美好的未来.这样不仅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扩散了思维,发展了想象力.   ……  相似文献   

10.
谢玉枝 《教育导刊》2003,(8):127-128
浅入深出.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中有这样一段:他抬头眺望远方,用尽力气喊着:"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这句话浅显易懂,但是教师如果巧设问题:董存瑞抬头眺望远方,他望到哪里,望到了什么?学生会兴趣盎然地展开讨论,从解放隆化想到祖国解放,想到新中国的建立,展望美好的未来.这样不仅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扩散了思维,发展了想象力.  相似文献   

11.
理清思路抓住重点体会内容《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教学建议□山西省教科所白晔小语六年制教材第四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围绕这一重点训练项目,教材安排了三篇课文,《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是其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篇传统课文,文章通过记叙战斗...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语文教材中每组课文都有重点训练项目.重点训练项目是一组课文中需要学生重点掌握的语文知识和基本技能,它明显地体现在讲读课文中.教师应利用讲读课文的教学,突出重点训练项目,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如第九册第三组课文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怎样选择材料”,与这个项目相联系的重点课文是《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弄清课文是怎样围绕中心选材的,在写作中应怎样选材.课文的题目突出了课文的中心,集中体现了董存瑞为人民的解放事业不惜牺牲自己的献身精神.教学中要通过解题、阅读.使学生了解董存瑞的事迹,同时进行引导,理清文章线索,看作者是怎样选择材料的.让学生明白:董存瑞短暂的一生战斗事迹很多,作者只选择他在解放隆化战斗中“炸暗堡”这件事.  相似文献   

13.
教学《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课了。课前我按照教参的建议,精心预设了第七自然段“董存瑞舍身炸暗堡”这一部分的学习活动,先让学生带着问题“董存瑞如何舍身炸暗堡的?”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然后抓住词语“万分紧急的关头”说说自己的感悟,从中读出什么。再从董存瑞的神态描写中进一步体会他的高大形象。课前的预设,我挺满意的,于是信心十足地走进课堂。  相似文献   

14.
《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文的核心部分是“舍身炸暗堡”,是最使人感动的场面。作者通过对董存瑞的动作、神态、语言的着力描写,有力地突出了董存瑞“对敌人无比仇恨,为祖国人民不惜牺牲自己”的精神。课文插图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董存瑞“舍身”的英雄形象。教学时,只要让学生结合课文,对插图仔细体会揣摩,董存瑞  相似文献   

15.
交待时间是记叙文的要素之一。交待的方式多种多样,它们的作用也各有千秋。写作时究竟采用怎样的方式效果更好,当然要因文而异。所以,研究这些方式及其各自的作用,就有丁一定的实际意义。从小语课文中。我们可以发现四种表时方式,把它们归纳起来有两大类:直接交待式和间接暗示式。一、直接交待式即在行文中直接点明事件发生的确切时间。例1.1948年5月25日,攻城的大炮震撼着整个隆化城,解放隆化的战斗打响了。(《董存瑞舍身炸暗堡》)  相似文献   

16.
有些同学写作文,选定了所写的事例后,往往刚写上三两句就感到没什么可写的了。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当然很多,下面我们以课文《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为例,来谈一谈作文中的交代与铺垫,也许可以帮助同学们解决作文中“无话可说”的难题。如果让某个同学来写董存瑞炸暗堡,他很可能这样写:董存瑞拿起炸药包,在战友的掩护下冲到暗堡下。由于找不到适合的位置放炸药包,他便一手托起炸药包,一手拉燃了导火索,终于炸掉了暗堡。实事求是地说,乍看起来,这六十多个字真的已经将董存瑞舍身炸暗堡这件事  相似文献   

17.
结尾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文章的内容、结构有着密切的联系。好的结尾既能适时收束全文,又能深化主题,给读者以强烈的感受,无穷的回味。虽然文章结尾方法多种多样,但仍然可以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学习几种常见的结尾方法。一、自然式结尾。就是事情记叙完了,文章随之结束,不必另写结尾。如《董荐瑞舍身炸暗堡》,这篇课文记叙了我军解放隆化时的一个战斗场面,由于敌人的暗堡封锁了我军前进的道路,能否顺利解放隆化,取决于能否炸掉暗堡。课文围绕这个中心,在详细描写董荐瑞如何炸暗堡后,这样结束:“巨大的响声震得地动山摇,前进…  相似文献   

18.
曾看到这样的语文课堂:教师在教学中入情入境,读得绘声绘色,讲得言语哽咽,甚至泪流不止,但学生却无动于衷,有的甚至在窃笑。也曾听到学生在学完《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课后,戏说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是因为炸药包上粘有双面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电教媒体具有先进性、再现性。它不受时间、空间、宏观、微观的限制,能如实地传输保存和再现信息,学生在观其形、闻其声中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形象地再现于眼前,课文的难解之处也就迎刃而解了。如教学小语第七册23课《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文,学生产生了这样的疑问:董存瑞为什么要舍身炸暗堡呢?不舍身又能炸暗堡不是更好吗?这个疑问如果只靠老师的讲解,学生听后如浮光掠影,不会留下深刻印象。当时的情景到底是怎样呢?教者审时度势播放了电影《董存瑞》中的一个片断:董存瑞冲至桥下,遇到了放炸药包的困难。他正在想方设法炸暗堡,无奈时间刻不容缓,指导员  相似文献   

20.
谈话法教学就是由教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推理来得到新知识。那么,教师提出的问题从何而来呢?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深入思考,刻苦钻研,认真量度,精心设计。设计问题有些什么要求,要注意些什么条件呢? 首先,设计问题时,要注意传授知识的系统性。这就要求所设计的问题,力求能够贯穿于整篇课文的教学之中。比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语文七册23课),要求学生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简要地说出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的经过。为了达到这个要求,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董存瑞为什么舍身炸暗堡?”围绕这个问题,我重点抓住了“舍身”一词。他为什么舍身,不舍身不行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