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1 毫秒
1.
电视人物访谈节目是节目主持人及访谈嘉宾围绕共同话题,以人际传播的方式展开交流,并通过电视媒介展示其交流过程的节目形态。主持人是节目核心,是谈话过程的主导者,通过不断提问和收集信息掌控交谈的内容、质量和进度。因此电视人物访谈节目是否出彩好看,与主持人关系重大,有些节目甚至直接以主持人的名字命名,比如《小崔说事》、《鲁豫有约》、《杨澜访谈录》等。电视人物访谈节目带有人际交往的特征,但又不等同于日常的人际交往。首先,主持人通过访谈获取事实信息的功利性和目的性十分明显。其次,访谈的实现依赖于极其周密的设计和安排,依赖于一种深沉的"蓄谋"。  相似文献   

2.
名人访谈类节目,在我国现有的电视节目中,大致存在两种形态,一种以央视的《艺术人生》为代表,访谈人员由主持人、嘉宾和观众三部分组成;另一种以阳光卫视的《杨澜访谈录》和凤凰卫视的《鲁豫有约》为代表,节目通过主持人(记者)与嘉宾的双向交流完成。本文试结合后一类型节目从策划定位到制作传播的全过程,对《杨澜访谈录》和《鲁豫有约》进行对比分析,以期能从两档优秀节目的个案对比中分析我国名人访谈类节目的制作经验。  相似文献   

3.
名人访谈类节目.顾名思义就是对名人进行的专访托道。这类电视节目大致存在两种形态,一种以央视的《艺才人生》为代表,访谈的人员由主持人.嘉宾和观众三部分组成;另一种以阳光卫视的《杨澜访谈录》和凤凰卫视《鲁豫有约》为代表,节目通过主持人(记者)与嘉宾的双向交济完成。而后一种形式几乎占据了电视荧屏上访谈类节目畔的一半以上。本文试结合后一类名人访谈类节目.从策划定位到制作传播的全过程.对《杨澜访谈录》和《鲁豫有约》进行对比分析,以期能从这两档优秀节目的对比中分析出我国名人访谈类节目的制作经验。  相似文献   

4.
打开电视,我们可以看到不少访谈节目,中央电视台的《艺术人生》、《咏乐会》和湖南卫视的《背后的故事》,还有深受大家喜欢的《鲁豫有约》等。而在郑州收听广播的听众,很少能够说出郑州本土的人物访谈节目。这是因为广播和电视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闫伟 《声屏世界》2007,(5):60-61
我国的名人访谈节目,大致存在着两种类型:一种以央视的《艺术人生》、凤凰卫视的《鲁豫有约》为代表,参与者由主持人、嘉宾和现场观众三部分组成。另一种以央视的《面对面》《高端访问》为代表,节目通过主持人(记者)与嘉宾一对一的双向交流完成。本文试图以《面对面》和《鲁豫有约》对易中天的访谈为例进行比较分析,以期对两档优秀节目的个案对比中分析我国名人访谈节目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6.
电视人物访谈节目的内容能否吸引广大电视观众,与人物节目的整体结构有很大关系。因为各类人物在节目总量中所占的比例,对收视率有很大影响。根据对1993年5月1日至2004年8月31日期间《东方之子》播出的3376期节目进行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东方之子》的节目结构具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7.
在《面对面》、《鲁豫有约》、《杨澜访谈录》、《可凡倾听》等名人访谈节目日渐走火的今天,央视《半边天》节目的“张越访谈”也在不温不火中发展成熟并为人所知。这样一档并非在黄金时段播出的节目,算不上很有知名度,收视率也绝非最高,然而却赢得了观众和业内较好的口碑。  相似文献   

8.
黄妍 《中国广播》2006,(6):77-77
《财富人生》栏目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在2003年12月1日开播的一档晚间时段的人物访谈节目,每天20:00~21:00播出。 《财富人生》节目通过对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中各类人物人生奋斗经历的展现,凸显不同人物各自鲜明的个性,表现不同人物对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独特的理解,展现当代人面对人生积极健康的态度。  相似文献   

9.
电视人物访谈节目的节目形态一般是主持人与嘉宾在一固定场所一对一的访谈,以两者的话语交谈推动整个节目的进展,并适当配以解说和空镜头.顾名思义,电视人物访谈节目关键就在于"访"和"谈".  相似文献   

10.
浅议电视人物访谈节目主持人素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发展到现在,电视人物访谈节目已经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节目样式。例如,中央电视台的《东方之子》、《面对面》、《人物》、《大家》、《名人面对面》,上海卫  相似文献   

11.
《视听界》2009,(3):18-18
事件回放: 近年来,谈话类节目大盛荧屏。除了《鲁豫有约》之外,各大电视台相继推出了《艺术人生》、《半边天》、《名人面对面》、《可凡倾听》、《超级访问》、《静距离》、《天下女人》、《背后的故事》、《咏乐汇》等知名访谈节目,其他访谈节目大概有几十上百个。目前,很多节目的收视率都在走下坡路,在几个月前,网络上曾爆发了一次对鲁豫本人的大规模声讨,并认为内地访谈节目进入了一个瓶颈期。  相似文献   

12.
王琦  谢斌 《声屏世界》2009,(9):40-41
人物访谈节目因其能够凸显人物的人生经历、讲述成功故事、提炼人生哲理、发掘人性中的真善美而受到广大观众的青睐.在人物访谈节目中,主持人是灵魂,是访谈节目的关键,主持人的个性对节目风格的影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综观国内谈话节目,从其对象和内容上,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人物访谈,嘉宾多是社会精英或演艺界明星,比如《艺术人生》《超级访问》《鲁豫有约》《对话》《枫云人物》等,节目通过主持人与嘉宾之间的谈话,挖掘他们的异乎寻常之处,满足观众对名人的好奇心理,也使得观众从他们的苦难经历和成功经验中获得一些启示;一类是话题访谈,比如《实话实说》《背后的故事》《沟通无限》等,围绕一个话题邀请当事人或相关人士在演播室交流思想和看法,从而达到解疑释惑的效果。实际上,这两类是相互交叉的,话题离不开人物,人物也与事件密不可分,之所以这样分…  相似文献   

14.
李忠 《视听纵横》2006,(3):116-117
浙江电台新闻台的《精神家园》节目,是一档创办达八年之久的晚间人物访谈节目。八年来,走进节目接受访谈的人数以千计,像前国际奥委会副主席何振梁及其夫人梁丽娟、著名作家莫言、陈忠实、王旭峰、央视名嘴崔永元以及陈红、王小帅、毛戈平、娟子等众多演艺界名人,还有如杭州市十大平民英雄任国栋、来自湖州的中国十大社区民警王法金等都曾是《精神家园》的座上宾。  相似文献   

15.
陈阳  李辉  王菲 《青年记者》2007,(10):72-73
随着电视媒体的不断创新,各类型节目纷纷亮相荧屏,电视新闻访谈节目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类。它以新闻为由头和内容,以访谈为形式,灵活性、可塑性强使之成为媒体竞相采用的节目样式。这种类型节目可深可浅,但其深度挖掘则不外乎两条途径,这可从《新闻调查》和《名人面对面》有关陈丹青辞职的同题材节目中窥见一斑。[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江荣  范凯 《新闻前哨》2008,(12):96-97
《走进企业》,是天门市电视台开办的一档人物访谈节目,开播半年来,以其新颖、独特的表现形式和精彩的节目内容.得到了当地观众的认可。笔者结合《走进企业》节目的实践,谈谈人物访谈节目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7.
我国访谈节目的发展现状与困境 电视访谈节目是将人际间的谈话引入屏幕,并将这种交流直接作为节目内容和形式的节目形态,是新闻节目的延伸,是一种表现电视真实的手段。与西方访谈节目相比.我国访谈节目起步较晚.远远谈不上竞争力,在很多方面还需要借鉴学习西方成功经验。但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中国访谈节目在一步步趋于成熟。当年只是《实话实说》一枝独秀,今天的访谈节目可以说是姹紫嫣红、百家争艳。  相似文献   

18.
钱睿 《视听界》2008,(2):76-79
2007年,随着江苏卫视的《人间》、湖南卫视的《真情》等栏目的热播,情感类访谈节目受到受众和广告两级市场的追捧,逐渐成为新一轮电视市场竞争的焦点。实际上,情感类节目并不是一种新生的节目形态,如果将2000年开播的《艺术人生》作为开端,这一节目类型在我国已有十年左右的发展期。近两年来,这一节目类型不断融合新的元素,交流平台的功能被不断放大,节目的核心元素也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调整,形成了独特的节目定位与风格。  相似文献   

19.
纪实类电视访谈节目通过主持人与嘉宾的对话,讲故事、塑造人物、传达情感、输出价值观。近年来在媒体融合的大环境下,随着传播方式、传播内容和受众习惯的变化,纪实类电视访谈节目的传播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面临受众流失、创收下降、创新遭遇瓶颈等问题。《邓璐时间》是广东卫视的一档纪实类访谈节目,迄今已经完成三季。通过创新,该节目成为频道收视率最高的自办栏目之一,单期节目曾创下广东卫视全年自办节目收视率第一的佳绩。本文以该节目为例,解码电视纪实类访谈节目如何通过谈话场景的创新带动节目模式的全面创新。  相似文献   

20.
不管你是否承认,《鲁豫有约》以塑造经典人物访谈节目品牌的范例之势迅速地创下收视高峰并且稳固攀升,被《新周刊》誉为“15年来中国最有价值的电视节目”。业内人士对此津津乐道,广大受众也在茶余饭后将此谈资衍生为一种有文化内涵的时尚标签。这就自然地引发我们的追问:到底《鲁豫有约》蕴含着何种神奇的魔法会有如此大的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