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上世纪5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后期,我在大众日报社专职干新闻美术工作整整40年.若加上50年代前期我自上中学以来应聘做(<新少年报>、<金华大众报>的通讯员,坚持业余创作投稿数年,专职与业余新闻美术工作总共干了有46年之久.  相似文献   

2.
从一个业余通讯员到一名专职记者,这是我从去年5月正式结识《新闻三昧》后走过的路。我要首先向《新闻三昧》道声“谢谢”。去年5月以前,我对自己的出路和新闻爱好产生困惑。是《新闻三昧》刊登的通讯员成才故事感染了我,我把自己的心声、体会写成文后寄给《新闻三昧》。刊发后,我有一种游子找到家的感觉。工作上的不快、人生中的失意随风而逝。在《新闻三昧》老师的扶植下,我先后在该刊发表文章15篇,其中《基层通讯困境面面观》还荣获该刊1999年度  相似文献   

3.
与通讯员在一起,时常会听到一种抱怨:整天呆在基层,哪有那么多新闻写?初听,不无道理;细一想,却不尽然。不可否认,业余通讯员由于条件、环境等各方面的限制,不可能象专职记者那样走南闯北捕捉信息,但这并不等于就无新闻可写。关键看你是否愿做生活的有心人,处处留心身边的人和事,并注意用新闻这个尺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我自己从事业余报道11年,工作之余不停笔耕,先后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西安晚报》、《陕西农民报》等国内20多种报刊上发表各类稿件600余篇。从中得出的体会  相似文献   

4.
今年春节期间,几位同学来串门,谈及我毕业后从事业余新闻写作的成绩,要我“介绍经验”。其实,我1984年才中专毕业,参加工作还不满两年。起初分配在县农业局办公室。办公室工作人员是“万金油”,样样都干,是杂家。有一点使我感兴趣,就是每天有许多来信来访,有许多报纸、杂志可看。从信稿和来访人谈话中可知道许多情况。我从报纸、杂志的文章中受到启发后,就随便写写。出乎意料,第一次投稿竟中了,《农民王文兵成立农产品批发部》被登在《通川日报》上。从此,我从事业余新闻写作的兴趣日见浓厚。一年来,先后在《农民日报》等  相似文献   

5.
我是企业的业余通讯员,撰写言论是我八小时以外的爱好。自1985年以来,先后订阅了《盐阜大众报通讯》、《新闻通讯》、《新闻爱好者》、《新闻知识》、《新闻战线》等新闻业务刊物,不断增强自己的新闻知识。同时,我自觉学习党在各个阶段的路线、方针、政策,掌握要领,领会精神实质,边学边干,抓住“热点”写言论,增强言论的时效性,提高了言论稿件的命中率。  相似文献   

6.
我在学校里学过新闻业务知识,毕业后虽然不做专职新闻工作,但对新闻工作有一定的感情。近10年来,我结合实际工作,写了一些新闻报道,被报纸、杂志、电台录用。其中《人民日报》发表24篇,《新华日报》刊登了43篇。近年来,已被国内5  相似文献   

7.
石翼 《军事记者》2005,(4):70-71
尊敬的函授老师:我是贵报新闻函授中心的第十五期学员,一名军校毕业的海军女军官。2003年分配到单位后,先是干了一年业务工作.去年11月因部队体制编制调整调入直工科担任干事。由于我大学时学的是中专业,参加工作后。虽然不是专职从事新闻报道。单位的领导也经常让我采写一些新闻稿件,投往《政工学刊》、《人民海军》报等报纸杂志,  相似文献   

8.
最近,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县电台编辑室内,看见《新闻与写作》这本刊物,便顺手翻了几页,感到这本刊物不错,并要了一本。回家后,细细阅读,真有点爱不释手。我是一名业余通讯员,从事业余报道工作已有8年历史,也曾订阅过不少有关新闻业务知识杂志。虽说这些杂志办得也不错,但相比之下,《新闻与写作》却有自己的特点。我虽然已经打电话到邮电局补订了下半年的《新闻与写作》,但心里非常遗憾与《新闻与写作》见面太迟。我热爱新闻报道工作,并将大部分所得稿酬用以订阅报刊杂志,其中多属新闻业务知识。我很愿长期订阅《新闻与写  相似文献   

9.
逼上书山     
16岁的时候,我说过一句关于书的“狂”话。 那一年,参加军区的业余创作学习班,管事的干事讲起上世纪50年代本部队的“业余作者”徐怀中和他的处女作《我们播种爱情》。知道那是他24岁时的作品,我居然脱口而出:“喔,我还有8年!”当时在侧的一个女兵记住了这句话,从此没少为这奚落我。多少年以后,她成了我的夫人。  相似文献   

10.
我和我的同事们都喜欢看《中国记者》,大家认为在众多的杂志中,《中国记者》质量上乘,对读者,尤其是对广大的基层宣传工作者、新闻工作者、业余通讯员是不可多得的良师益友。但据我们最近对吕梁全区13个县(市)的调查,只有部分专职新闻、宣传工作者拥有《中国记者》杂志,绝大部分业余通讯员和写作爱好者,不仅没有看过《中国记者》,有的甚至根本不知道还有一本对他们非常有帮助的杂志。鉴于这种状况,笔者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是一个新闻爱好者,在单位搞文字工作。1969年上山下乡期间,我边参加生产劳动,边搞业余通讯报道。由于新闻写作水平低,稿子采用率也很低。1979年招工回城后,继续业余搞新闻报道。有一次,我到市广播站送稿件,发现编辑桌上有一本《新闻与写作》,我信手翻阅,竟被刊物丰富的内容所吸引。因此,1985年我订阅了全年的《新闻与写作》,刊物中的“通讯讲座”、“散文讲座”、“当好通讯员浅谈”等栏目以其短小精悍,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文章深深吸引着我,对我帮  相似文献   

12.
我是一个新闻工作爱好者,既当过业余通讯员,又搞过专职通讯工作。四年来,我采写的新闻稿件已被中央、省、地三十九家报刊、电台、广播站刊用过,数量达一千余篇。连续四年获地、县表彰奖励。同时被新华社陕西分社、《中外产品报》、省电台、《星期天》、《青年信息报》、《广告报》等七家新闻单位聘为“特约记者”和“特约通讯员”。按理说是很荣幸的,可尝尽了酸辣苦甜。酸是沁人心脾,很难受的感觉。但我所说的酸是写稿难。社会上一些干部作风不正,上下左右“关系网”复杂,如果写了表扬稿件,是甲方的甲高兴,乙有法看,是乙方的乙高兴,甲有怨言,常常使通讯员狼狈不堪。写批评稿更是难上难。稍触动领导利益,得到的是打击  相似文献   

13.
我和《新闻知识》早年就结下了不解之缘。通过学习,我写了不少成功作品,可以说我的成功之作是与《新闻知识》的乳汁补养分不开的。今年以来,贵刊除在版面重新作了新的设计,又从七月份开始,不负读者的厚望,开设了“新闻业务讲座”,热心为专职通讯干事、业余通讯员和新闻工作爱好者服务,给他们多写稿、写好稿打下良好的基础。我认为这个讲座办得好,办得及时,办在我们的心坎上。为什么我这样说呢,从洪阁同志撰写的“谈谈新闻采访”这两讲来看,的确,它的最大特点突出了“实用性”。作者以新的新闻改革为红线、注意到了反映新闻业务改革上的新成果,有骨有肉,有理论,有事例”这样的讲座有学头。我想只要细读、收获非浅,定能在写作上出成果。我由衷希望《新闻知识》,将这个讲座办得更好。  相似文献   

14.
在《解放军报》创刊40周年之际,又恰逢新闻函授中心第八届学员开学。我代表军报和新闻函授中心的工作人员,热烈欢迎有志于新闻成才的新学员,并向你们致以新年的问候!40年前的今天,第一张散发着墨香的中央军委机关报——《解放军报》,像一个刚离母体的婴儿,带着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关怀呱呱坠地。就从那一天起,军报广大编辑、记者和各类工作人员就像一个个离开起跑线的运动员,开始了一步一个脚印的长途跋涉。同我们一起跋涉的,还有遍布全军各行各业的专职新闻干哪、业余通讯员和广大新闻爱好者。40年来,我们在全军指战员充满信任的…  相似文献   

15.
我是读小学时偶然在《淮安报》上用了一篇新闻稿件而爱上了业余新闻报道工作的,算来已有三十年的历史。在这几十年时间内,我先后在新华通讯社、《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香港《大公报》、《新疆日报》、《新华日报》等一百多家新闻单位用稿一千余篇,用稿的喜悦尝了不少,但也有不少因失误带来的苦恼。从我的自身  相似文献   

16.
全国解放后,从50年代直至80年代,我都在廖承志同志直接领导之下工作,多次倾听他对海外华侨和港澳新闻工作的指示。根据《廖承志文集》和我的记忆,他的新闻思想和教诲,主要有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17.
简讯     
西华县西华营镇非常重视新闻报道工作,为鼓励通讯员的新闻写作热情,不断提高他们的新闻采写水平,近两年来,该镇党委、政府为每位专职及业余通讯员订了一份《河南日报》、《新闻爱好者》、《周口日报》等报纸杂志,并及时派通讯员参加上级新闻部门举办的新闻报道培训班,大大提高了通讯员的采写水平。近两年来,该镇共在市级以上报纸杂志发表新闻稿件300余篇。河南省开封市鼓楼区纪委2003年上半年在中央、省、市新闻单位发稿110篇。2003年初,鼓楼区委副书记、区纪委书记李侠提出,2003年纪委通讯报道工作要在原有基础上再上新台阶。为了全方位搞…  相似文献   

18.
《新闻知识》,是我从事业余通讯工作的行动指南。近几年来.它成了我必读的刊物。当然,我要感谢西安华山机械厂党委宣传部,就在我退休之后.仍然每月发一份让我学习,让我阅读。我之所以喜欢阅读《新闻知识》,这是因为它不失为一本好期刊。在今日古城西安的一些单位,甚至公园里.只要您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在从事宣传工作与业余通讯工作者中,有不少同志只要一有时间一就会不约而同地翻阅这本装帧清新、朴实的刊物。作为全国新闻学核心期刊,陕西省一缓期刊—一《新闻知识》,无疑,是编辑、记者的摇篮,是通讯员、业余写作爱好者写作的…  相似文献   

19.
谢顾问:自参加了军报函授中心,我踏上了业余写作之路,经过两年的努力,也登过一些“豆腐块”。可有人对我讲:“业余写作成不了大器,不如趁早学点技术更实惠。”因此,我迷惑了:果真如此吗?请帮我澄清为盼。55179部队杨华杨华同志:你所选择的业余写作之路是没有错的,不要一听到风言风语就耳朵根子发软。据我所知,有些年轻人,在写作上重“专职”轻“业余”。其实,细想想,哪有不经“业余”就一下子进入“专职”的?“业余”和“专职”只是同一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两个阶段,且密不可分。“业余”是成才的第一步,是打基础的阶段,只…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已从事业余新闻写作四年。四年来,我坚持工作和写稿两不误,并以写稿推动工作,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新闻写作水平,先后在《湖北日报》、《中国企业报》、《法律与生活》、《财政》、《新闻知识》等国内九十家报、刊、台发表了四百多篇稿件。现就零碎体会谈一点。时间,来自“化零为整”众所周知,写稿需要时间。我几乎一直从事办公室工作,近年又被“提升”为办公室负责人,工作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