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的美潜伏在语言的深处,这要求教师要对文字有独到的感悟和发现。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细腻地品味语言呢?比较法.是语言品味中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比较法”就是找出事物、情境之间异同点的一种思维方法,它可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遣词造句是否精妙,谋篇布局是否合理。情感表达是否顺畅,让学生真正感受语言文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解水平、鉴赏能力以及写作表达水平。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三方面阐述比较法在语言品味运用中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2.
语文是一门具有独特的情感特性和人文内涵的学科,语言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是语言的内蕴,任何一篇文章的字里行间都流淌着作者丰富的情感。阅读教学就是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语言文字去体验这种情感,同时学会使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基于此,阅读教学应在品味语言、感受形象的同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语言文字之美,情感之美,意境之美,不断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要领悟语文美,必须从语言入手,从品味语言达到超越语言,着眼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引导学生获得感受,体验情感,理解见解,使之转化为智慧,最终积淀文化,形成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4.
特级教师于永正在阅读教学中喜欢用简单朴实的手段,巧妙引导学生感受语言魅力,品味语言神韵,品读语言美,让人回味无穷。一、感知形象美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凭借联想、想像,将语言文字还原成语言形象,从而变语言的感知为形象的感受,理解语义,感受语境,赏析语言技巧,积累语言。在这方面,于永正老师确实是别具匠心。他采取多种灵活有效的手段,培养学生的语  相似文献   

5.
语言文字训练是语文教学的本色,阅读教学的核心是语言文字训练。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当重视品读课文,引导学生多次接触文本,指导学生抓住文本的关键词、重点句、精彩片段品析玩味,组织学生结合课文中优美的语句进行针对性的句或段的仿写训练,让学生在感受、揣摩中品味语言,在品味、内化中积累语言,在训练、运用中发展语言,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引导学生以教材为依托去感受语言,领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因而,我们把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提高低年级学生词语运用能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之独立价值是语言文字,语文课的美就潜伏在语言文字的深处,引导学生咀嚼语言、推敲语言、品味语言,才能使之真正感受语文之美。  相似文献   

8.
语用维度下的课堂教学以品味积累语言为重点,引导学生从文本的言语样式入手感受作者写作的精妙,并在相应的情境中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凸显阅读教学的语用功效。因此,教师要通过精确定位、品析语言、辨析技法和随文练笔等各种策略来提升学生语文能力和语言素养。  相似文献   

9.
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阅读教学中语音语调的和谐,引导学生感受美;品味文章的魅力,引导学生体会美;运用多媒体声情并茂地展示功能,引导学生鉴赏美;让语文课堂学习与课外实践相结合,从中体会美;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渗透对于语言美的教育。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抓住语言进行品味欣赏,就是抓住了阅读教学的重点,这不仅给学生打下了扎实的语文基础,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引导学生去品味多彩的语言,要抓住这个“纲”不放。  相似文献   

1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句话点明了语文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引导学生得意、得言、得法。课堂问题设计的指向就是要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怎么说”,即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言语形式。学生凭借语言文字,读懂句子的意思,这就是读懂语言之“意”,但这并不是语文教学的目的,语文阅读教学还要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的精妙,了解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表达的。因此,着眼语用,引导学生揣摩表达就要成为课堂问题的指向。  相似文献   

12.
黄可椿 《成才之路》2021,(11):48-49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语用训练,显得尤为重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深入解读文本,善于从文本中挖掘语用训练点,引导学生在理解品味语言中习得语言,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3.
<正>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并不需面面俱到,而应注意语言文字、学生主体认知行为、教学状态中的模糊性特点,巧用模糊性、朦胧性语言,引导学生感受文本情感美、意境美,享受语文审美乐趣,实现个性化解读,提高学生鉴赏力。一、研读语言文字,认识文本模糊性阅读需由语言文字入手,通过品读语言文字,可体悟文本传递的思想情感,发掘文本蕴含的审美趣味。可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若要提升学生阅读与理解能力,则需注意语言文字的研  相似文献   

14.
学习言语总是学习语文的核心,感悟写法总是阅读教学的核心,因此阅读教学要指向言语表达,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感受表达的精妙,体会个性表达形式,并从读促写,实现读写迁移,内化言语表达,从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5.
(2011年版)语文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在阅读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领悟文本语言的生动,表达的精妙,教师往往会根据文本特点寻找语言文字训练点,并以此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学语文用语文。如果学生能从每次的语文实践中习得一法,日积月累,他们的语言实践能力就能不断地得以提高。但我们看到有些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运用时常出现不适当的情况,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和深刻的反思。  相似文献   

16.
以美感染学生的情绪 ,打动学生的情感 ,启发学生的心智 ,是语文教育的显著特点之一 ,阅读教学该从何处着眼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呢 ?一、着眼于语感训练 ,引导学生发现美19世纪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过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 ,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阅读中教师如不能引导学生从质朴的语言描叙中发现它们的美 ,那么 ,这些美的作品就不能成为学生的审美对象 ,学生也就无从产生美的感受。因此 ,在阅读教学中应特别注意作品优美的语言 ,引导学生去品读、了解字、词、句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情韵 ,从而使学生获得对语言文字的灵…  相似文献   

17.
赵桂君 《新职教》2000,(8):39-39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带领学生进入美的圣殿,如何引导学生去领悟语言的音乐美,品味文章的意境美,感受文章的形象美,欣赏文章结构的变化美,把握整体的风格美,及捕捉现实生活中千姿百态的美,对促进语文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材是美的世界,语文教育是美的事业。通过语文教学可以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从而美化学生心灵,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把美育放在重要位置,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审美鉴赏力。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呢?一、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义务教育初中语文课本中的选文,文质兼美,有着丰富的内涵,是进行美育教育的好教材。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去感知课文中的美,要善于从语言文字入手,不轻易放过一字一语,从整体去把握,透过语言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教材中绝大多数的课文都是精典的美篇佳作,其内容精彩、语言优美。在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应从情感朗读、重点词句、修辞手法、创设情境、言语对比等方面,科学、合理地引导学生学会品味语意美,让学生深入感受语言的魅力,进而领悟作者的原意,产生情感共鸣,并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语言鉴赏,既是帮助学生感受、理解、赏析语言美的一种手段,也是一种能力培养,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对语言这一审美对象的期待视野,当语言能满足其需要时,就能形成审美认同,产生审美愉悦。那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语言鉴赏呢?一、情境渲染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对语言的品味赏析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的。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意境,渲染气氛,以帮助学生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在语言文字中所倾注的深情。例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教师紧紧把握住课文感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