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几天听一位教师教学《剪枝的学问》,学生初读课文后,教师检查了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再读课文,让学生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而后,他分别请了5位学生分小节朗读课文(课文共5个自然段),在学生读到相应的自然段时,教师把“满怀好奇”一词板书在黑板上,并  相似文献   

2.
教学《詹天佑》,我大胆让学生参与教学。这一尝试,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深化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学生充分预习课文,对课文有了一个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找出课文的中心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中心词:“杰出”、“爱国”,然后教师出示本文的板书设计框架图。这时候,教师就让学生找出课文哪些自然段写詹天佑爱国,哪些自然段写詹天佑杰出。然后,教师又请学生在学习小组中讨论詹天佑爱国表现在哪些地方,最后归纳概括补充板书。学生完成之后,教师就让学生自由上台展示自己的…  相似文献   

3.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现已全面走进课堂。然而,留心观察就不难发现一些值得深思的现象:几乎在所有的课堂中,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似乎只有合作讨论,才能解决问题,似乎一有合作,课堂就焕发了生命的活力,致使我们的老师乐此不疲地采用这一方式。曾听过一节研究课,上的是《小动物过冬》。教者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了两次合作学习。第一次:请小朋友们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然后同桌讨论:课文中的小动物都有谁?他们的关系怎么样?  相似文献   

4.
近日,笔者听一位教师上《月光启蒙》一课.教学伊始,教师组织学生初读课文.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提醒学生想读哪一自然段就读哪一自然段.  相似文献   

5.
(一)案例:《九色鹿》教学片断 师:请大家打开课本,快速默读课文,思考:九色鹿和调达相遇了几次?分别在哪几个自然段? 生:两次。 生:第一次是2~5自然段,第二次是6~8自然段。  相似文献   

6.
注重学法指导,变讲堂为学堂,可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一、因势利导,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教法和学法犹如一对孪生子,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好的教学会促进学生良好学习方法的形成。为此,教学中要改革教法,培养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如学习《我的战友邱少云》,可先让学生初读课文的3—8自然段,想一想这部分主要写什么?再让学生细读课文,想一想这部分课文分几层写的?然后让学生找出重点语句品味、体会先遣部队严守纪律、不畏艰难困苦的精神。最后,再让学生用三读法自学3—8自然段,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这…  相似文献   

7.
一次赛课活动中,有三位老师同时执教了《猫》,教学流程都是先初读课文,理出顺序,然后学习前三个自然段.也就是写大猫的部分——但是这核心部分的教学,三位老师的教法却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8.
在一次赛课活动中,根据组织者的要求,同一年级的参赛教师必须执教同一篇课文,而且必须上第一课时。四年级有三位教师执教《猫》这一课。他们在课时任务划分上是一致的,都是初读课文,理出顺序后学习课文的前三个自然段,也就是写大猫的部分。但是,在这核心部分的教学上,三位教师的教法却大相径庭。A教师:先理出课文写了哪两个时期的猫,然后明示这节课学习写大猫的段落。在学习前三段时,教师指着课件上的学习提纲问学生:“这只大猫性格有什么特点呢?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画出课文中的句子多读几遍。”学生自学后开始交流。“我从‘它屏息凝…  相似文献   

9.
我校开展了“一课二教”的教研活动 ,这次是由五年级一班的刘老师和五年级三班的张老师分别执教《鲸》这课。在教研会上 ,这2节课引起了较大争议 ,现将两位老师的教学设计简述如下 :鲸》教学设计A ,刘老师执教1 填一填课文第一自然段用具体数字写出了鲸很大 ,刘老师让学生读第一自然段 ,画出有关数量词 ,然后出示幻灯片让学生将数字填在括号中。2 说一说课文第二自然段主要写了鲸的进化过程 ,刘老师让学生把自己当作鲸 ,将这一段话以第一人称的形式转述给同学听。3 比一比课文第四、五自然段按鲸的种类写了鲸的生活习性 ,教师引导学生读书…  相似文献   

10.
孙仕满 《山东教育》2005,(34):31-31
最近,听了几节语文课,深感忧虑。 印象比较深的是一节《桂林山水》。在学习课文第二段时,教师先让学生读了读课文,然后问学生读懂了什么,几名学生举手回答。教师说:“同学们感悟得真好,这一段写了桂林的水的静、清、绿三个特点。现在请一位同学伴着音乐把这一段读一读。”学生读完课文后,便又开始了下一段的教学。  相似文献   

11.
最近,听了几节语文课,感触颇深。印象比较深的一节课是《桂林山水》。在学习课文第二段时,教师先让学生读了读课文.然后问学生读懂了什么,几名学生举手回答后,教师说:“同学们感悟得真好,这一段写了桂林的水的静、清、绿三个特点。现在请一位同学伴着音乐把这一段渎一读。”学生读完课文后,便又开始了下一段的教学。  相似文献   

12.
近日,听了三位教师分别执教的《小壁虎借尾巴》一课,三种不同教法呈现出三种不同的教学境界,引起了笔者的思考。教法一: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小壁虎借尾巴》。听老师读课文,请你用笔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相似文献   

13.
一、以德育人,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小学语文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德育因素,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挖掘。例如:我讲《詹天佑》一课,课前我先让学生了解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时代背景,然后让学生带着对詹天佑的崇敬之情,来学习这篇课文。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既掌...  相似文献   

14.
[案例]前几天听一位教师讲《剪枝的学问》一课 ,学生初读课文后 ,教师检查了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 ;再读课文 ,让学生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尔后 ,他分别请5位学生分小节朗读课文(课文共5个自然段) ,在学生读到相应的自然段时 ,教师把“满怀好奇”一词板书在黑板上 ,并告诉学生这是文章中写“我”心理活动的词语 ,又提醒学生下文还有一些描写“我”心理活动的词语 ,在听其他同学读课文时注意把它们找出来。课文读完 ,学生也分别找到了其他表示“我”心理活动的词语 :“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 ,教师也一一把它们板书在黑…  相似文献   

15.
A.自主操作型《爬山虎的脚》生动有趣地介绍了爬山虎脚的特点,能激发学生留心观察大自然的兴趣。教学中,教师只作适时点拨,放手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做学习的主人。一、激发动机(出示投影或录像)谁认识这种植物?你在哪儿看过?它有什么特殊的“本领”?你想知道爬山虎怎么爬墙的吗?二、学习实践1.自由读课文,读通课文,了解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掌握学生读书情况,说说每个自然段大意。3.研读重点段。①赏“叶”。精读第2自然段,画出爬山虎叶子的样子和颜色,对照自己的画,口述叶子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问题呈现 案例一:《特殊的葬礼》教学片断 师:下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学习课文的第3自然段,塞特凯达斯瀑布昔日的情景。  相似文献   

17.
一、虚假自主。尊重学生的个性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活跃生命的灵性 ,实现自主学习 ,是新课程理念的重要内涵。而真正的自主往往落不到实处。下面是一位教师执教人教版第十册《放弃射门》导入学文的一个片断 :师 :同学们 ,读了课文后 ,你遇到哪些不明白的问题?生 :福勒为什么要放弃射门?生 :课文的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生 :世界级球星福勒几次放弃射门?生 :……师 :同学们在读书时都动了脑筋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课文 ,解决这些问题 ,好吗?生 :好!师 :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从中读懂了什么?再看一位教师在执教北师大版第一册《…  相似文献   

18.
四、自主学习是一杆秤 【故事】学生交流初读《滥竽充数》的感受时,对故事的概括较为啰唆,我要求用一两句话概括课文内容,大多数学生还不能做到。我就启发学生:“同桌合作试着把仅有一个自然段的课文读成两个自然段,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读。”学生好奇地尝试后,分别以齐宣王与齐泯王的身份把课文读成了两个自然段,[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如何指导学生给课文分段,教材都作了适当的安排,教师要凭借教材,充分利用课文中分段训练的练习设计,扎扎实实地搞好分段训练,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为指导学生谋篇布局、加强学生作文的条理性打下基础。下面以《黄继光》一课的分段教学为例,谈几点教学建议。一、凭借教材,明确文体特点教师指导学生读课题《黄继光》,简介黄继光。然后指导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本文是一篇侧重写人的记叙文,为理清课文脉络,给课文分段做好准备。二、凭借教材,理清自然段的关系并分段编者在《黄继光》一课课后设计了这样三个阅读思…  相似文献   

20.
(内容: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环节一 整体导入,感知《月光曲》的来历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是——生:(齐读)《月光曲》。师:我想先来了解一下同学们的读书情况。课文一共有10个自然段,请10位同学每人读一个自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