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设计理念: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主要靠语文实践。本课的教学,依据课文内容自身的特点,整合知识、能力、情感等目标因素,在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贯穿教学始终的语文实践活动中逐步实施,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设计特色:以创设的独立的学习情境——“采访课文中的人物”贯穿教学始终,整个教学过程由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组成。教学流程及设计说明:一、营造情境,布置采访任务1.揭示课题后,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学生的回答必须说到以下两点:(1)“我”的爸爸是联合国的一名军事观察员,在一次维和行动中壮烈牺牲;(2)“我”…  相似文献   

2.
[设计理念]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主要靠语文实践。本课的教学,依据课文内容自身的特点,整合知识、能力、情感等目标因素,在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贯穿教学始终的语文实践活动中逐步实施,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设计特色]以创设的独立的学习情境———“采访课文中的人物”贯穿教学始终,整个教学过程由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组成。[教学流程及设计说明](一)营造情境,布置采访任务1郾揭示课题后,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学生的回答必须说到以下两点:(1)“我”的爸爸是联合国的一名军事观察员,在一次维和…  相似文献   

3.
[设计理念]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主要靠语文实践。本课的教学,依据课文内容自身的特点,整合知识、能力、情感等目标因素,在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贯穿教学始终的语文实践活动中逐步实施,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设计特色]以创设的独立的学习情境———“采访课文中的人物”贯穿教学始终,整个教学过程由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组成。[教学流程及设计说明]一、营造情境,布置采访任务1.揭示课题后,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学生的回答必须说到以下两点:(1)“我”的爸爸是联合国的一名军事观察员,在一次…  相似文献   

4.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本课的教学设计,以此为理念,依据课文内容自身的特点,整合知识、能力、情感等目标因素,在一系列的语文实践活动中逐步实施,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设计特色】以创设的独立的学习情境——“橡树该把奖章颁给谁”贯穿教学始终,整个教学过程由学生自主进行语文实践活动组成。【教学流程】一、营造情境,明确任务1.揭示课题后,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回答要说到…  相似文献   

5.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本课的教学设计,以此为理念,依据课文内容自身的特点,整合知识、能力、情感等目标因素,在一系列的语文实践活动中逐步实施,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设计特色]以创设的独立的学习情境——“橡树该把奖章颁给谁”贯穿教学始终,整个教学过程由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组成。[教学流程及设计说明]一、营造情境,明确任务1.揭示课题后,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的回答必须…  相似文献   

6.
[设计理念]在课文内容方面不作烦琐的分析讲解,而是根据课文的特点,设汁一系列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的浯文能力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得到提高。 [设计特色]以创设的独立的学习情境——“撰写镜泊湖奇观解说词”贯穿教学始终,整个教学过程由学生一系列语文实践活动组成。  相似文献   

7.
犤设计理念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本课的教学设计,以此为理念,依据课文内容自身的特点,整合知识、能力、情感等目标因素,在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贯穿教学始终的语文实践活动中逐步实施,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犤设计特色犦以创设的独立的学习情境———“地球小卫士记者招待会”贯穿教学始终,整个教学过程由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组成。犤教学流程及设计说明犦一、营造情境,明确任务l.揭示课题后,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  相似文献   

8.
犤设计理念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是实践性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本课的教学在课文内容方面不作繁琐的分析讲解,而是根据课文的特点,设计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得到提高。犤设计特色犦以创设的独立的学习情境———“撰写镜泊湖奇观解说词”贯穿教学始终,整个教学过程由学生的一系列语文实践活动组成。犤教学流程及设计说明犦一、自读课文,编写解说提纲揭示课题后,设计情境。镜泊湖是黑龙江省的著名旅…  相似文献   

9.
设计特色以创设的独立的学习情境———“地球小卫士记者招待会”贯穿教学始终,整个教学过程由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组成。教学流程一、营造情境,明确任务1.揭示课题后,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学生回答必须说到以下两点:(1)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2)呼吁人们要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2.播放音像资料,引导学生谈感受。教师借助课件先播放地球在天际遨游的画面和一组表现地球山青、水绿、天蓝的画面,播完后让学生谈谈感受;后播放一组辑录的反映地球生态遭到破坏的镜头,例如山洪爆发、水…  相似文献   

10.
以创设的独立的学习情境——“起诉罗斯福总统”贯穿教学始终,整个教学过程由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组成。  相似文献   

11.
张海峰 《云南教育》2003,(16):37-38
设计理论:《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教学本课无须作烦琐的分析讲解,而要根据课文的特点,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读”的系列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读”的活动中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内蕴、提高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的“语文味儿”,是学生言语实践活动的本味,是学生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中要体现出“语文味儿”,就要注重学生的言语实践活动。这是语文课程能够体现“语文味儿”的根本出路。这条路应该分三步来走。第一步,设计语文教学目标,要以语文课程的学科立场为出发点,以学生的言语实践能力的发展为重点。也就是说,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学目标不能偏离学生的言语实践活动。例如:《孔雀,八哥,母鸡》这篇课文,其教学目标的设计就应该如下:学生(行为主体)自读课文后(行为情景)找出(行为动词)孔雀,八哥,母鸡想搬进这…  相似文献   

13.
设计理念 :创设情境 ,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将“读”的训练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在尊重学生感悟个性的基础上 ,开展研究性阅读。引导学生通过听、说、读、议、写等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 ,培养自主探究精神 ,训练阅读速度 ,丰富语言积累 ,提升情感的价值。教学流程设计一一、情境导入 ,初读课文。1.创设情境。2 .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读通课文。3.交流感受。4 .快速寻读。自由选择课文中最感人的语段。5 .检测初读效果。6 .小结过渡。二、研读交流 ,探究语言。1.自主选择研读。A.研读描写沃克医生神情变化的语句。(1)找 :文中表现神…  相似文献   

14.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本课的教学设计,从这一教学理念出发,根据低年级儿童的特点,在创设的生动教学情境中让学生历经一个又一个既相对独立又前后联系的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一系列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完成理解、感悟、运用、创新,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设计特色]整个教学过程由几个连续的既相对独立又前后联系的语文实践活动组成。[教学流程及设计说明]一、“我是小先生”1.揭示文题,设置情境。…  相似文献   

15.
张海峰 《河北教育》2003,(11):22-22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本课的教学,在课文内容方面不作繁琐的分析讲解,而是根据课文的特点,设计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6.
犤设计理念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是实践性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本课的教学在课文内容方面不作烦琐的分析讲解,而是根据课文的特点,设计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的“读”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读”的活动中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内蕴、提高语文能力。犤设计特色犦在营造的学习情境中,整个教学过程由学生一系列的读书实践活动组成。犤教学流程及设计说明犦一、读通全文,初步感知1.揭示文题,设计问题情境。看了课文题目,同学们一定想知道丑小鸭是谁?…  相似文献   

17.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本课的教学设计,以此为理念,依据课文内容自身的特点,整合知识、能力、情感等目标因素,在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贯穿教学始终的语文实践活动中逐步实施,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正>“学习任务群”以学习主题为引导,以学习任务为载体,集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的积累与运用中提升核心素养,强调把语文学习的综合性、情境性、实践性贯穿始终。略读课文《梅兰芳蓄须》的教学,笔者基于学习任务群理念,紧密结合单元语文要素,设计了具有梯度的基础性任务、提升性任务、发展性任务,引导学生在活动任务情境中开展言语实践,以期实现与学生核心素养相融共长的新生态。  相似文献   

19.
在近年来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从改进课堂教学结构入手,逐步摸索出一种以“自学为主线”的课堂教学结构,使课堂教学变以“教”为主为以“学”为主。其主要程式是: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细读课文,分段自学;精读课文,重点自学;熟读课文,归纳自学,以学生的自学贯穿教学始终。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初读课文是让学  相似文献   

20.
设计理念本课的教学设计,根据低年级儿童的特点,在创设的生动教学情境中让学生历经一个又一个既相对独立又前后联系的,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一系列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完成理解、感悟、运用、创新的过程,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教学过程一、“我是小先生”1.揭示文题,设置情境。看了课文题目,同学们一定想知道狐狸和老虎之间发生的故事。现在,请同学们都来当一回小先生(课件出示:我是小先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完全文。2.引导学生汇报交流。在学生汇报哪些字容易读错、写错的时候,不但让汇报的学生说说理由,还让他带着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