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是体育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志。学校体育改革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三基”,培养学生体育能力,而且应把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结合起来,强调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这样才能全面实现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  相似文献   

2.
张伯苓先生说:“不懂体育的人,不应该当校长。”对于体育的认识,我印象最深的是: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基于这样的认知,增强体质定位成了不少学校体育课的目的,体育课教学强调以身体锻炼为主,选择对增强体质具有直接实际效果的教学内容“课课练”。对于体育的认识,我印象很深的是:快乐体育。基于强调以学生主观感受为中心,不少  相似文献   

3.
体育课是学生学习体育知识、技能的主阵地,是学生掌握终身体育锻炼方法的重要场所。然而,现实的体育课堂现象却是:“多数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因此,优化体育课堂因素,不断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是新时期体育课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目前学校的体育课教学采用同一时间、统一要求的“一刀切”、“齐步走”的教学形式,忽视学生个人兴趣、爱好、特长的培养,压抑学生个性的发展,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导致课程教学程式化,教学方法呆板。结果是体育基础差的跟不上,体育基础好的不愿学,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切实改进和创新学校体育教学方法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5.
体育课对改善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增强学生体质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的体育意识越来越模糊,喜欢上体育课的学生越来越少,学生中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的人越来越多。在素质教育不断推向深入的新形势下,体育教师如何根据“素质教育”“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理念,针对体育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革教学方法,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2011年版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强调体育与健康课程应“通过有效的体育教学,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丰富学生的运动情感和体验”;强调“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过程与方法等多种价值的整合和体现,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然而,众多分析和调查显示,“体育课堂情感缺失”“学生爱体育运动,却不喜欢上体育课”等现象已经成为足以引起大家深思的突出问题。如果学生们不喜欢上体育课,就很难实现体育课的教育价值。可见,如何让体育课堂实现“技能学习”与“情趣盎然”的互促共赢,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体育教学语言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载体,是交流情感的方式和育人的手段,更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体育教师的“语言艺术”往往是自身专业成长的关键点。体育教师在课堂上注重“语言修炼”的过程能恰到好处地成为实现体育课堂“技趣共赢”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7.
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体育课教学应“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并保证每一位学生受益。不可以体育教师“表演”是否出色来评估教学效果。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传统上认为好的体育课教学未必是好课,反之亦然。我们可从如下几方面来评价体育与健康课堂的好、坏。  相似文献   

8.
简单的大中小学一贯制的体育教学内容,丧失了全面体育应有的休闲、娱乐成分,而过分强调统一行动、步调一致的有序性,结果导致学生们对体育课产生不了兴趣。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体育课作为向学生传授体育的基础知识,让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技术,形成一定的运动技能,发展体育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提高身体健康水平的一种基本形式,其教学的形式与方法也同样地不再具有唯一性。“开放式”教学已作为一种教育模式进人到我们的教学当中。下面就如何把握课改理念,上好开放式体育课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魏长锋 《新疆教育》2013,(14):71-72
新课标强调“以学生为本”,提倡“健康第一”,在现阶段的中学体育教学里,大多数学校的体育课常常处于被动局面。学生的运动参与更多体现在运动兴趣和心理体验方面.尤其是女生,在生理发展上处于一种怕苦、害羞的心理状态,所以体育课上产生逃避和厌烦等现象。因此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就成为中学体育教学需要研究探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黄永生 《辅导员》2014,(4):77-78
学生的兴趣是学生力求掌握某种知识的稳定的心理倾向力,只要有兴趣参与,便可以不费力地激起并保持高度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体育兴趣的激发应该从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人手。离开这一点来谈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无疑是没有意义的。在几年的体育教学实践中,笔者认真地做好体育课的课堂教学,以此作为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的“龙头”,使学生从“要我上体育课”变为“我要上体育课”。那么,教师究竟应该如何来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呢?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主要采取以下这些方法。  相似文献   

11.
文章阐述了目前学校体育的现状和中西方体育的不同,进而论述了中西方体育互为融合的必要性,认为,将强调“意识”的养生健体能力的东方体育与强调“外形”而改善人体“内环境”能力的西方体育相融合,能让学生在学校体育课中不但掌握基本运动技能,同时还要学习掌握传统的健身、养生手段,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相似文献   

12.
体育课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育状况和个性的发展。本着“健康第一”和“快乐体育”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进行教学。体育课程改革一个极为突出的特点是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学生自身发展的重要性。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生动活泼的、快乐的学习。因此,游戏成为中小学体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内容,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孩子们学习,加大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3.
唐明虎 《海南教育》2014,(22):68-69
讲解是教师用语言向学生说明教学任务、动作名称、作用、方法和要求等,以指导学生掌握动作技术要领,进行练习,组织教学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但是大多数体育课是在室外进行,因此体育学科的讲解具有较大的特殊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强调体育课要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合理地把握“讲”与“练”的平衡性,需要做到“精讲多练”。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我校三个年级段部分学生自我参与体育锻炼情况以及对体育课类型选择的调查,从中分析体育课对学生体育能力及体育习惯的影响程度,从而进一步来提高体育课质量,改善学校体育环境,满足学生的体育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体育素质,增加我校的“体育人口”。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了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改革中“教”与“学”的两个重要方面强调了在“教”的方面教师必须顺应潮流的发展.高起点狠抓自身素质要素,才能能动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学好体育,用好体育,终生受益。  相似文献   

16.
日本的教育方针,强调知、体、德的“和谐”发展,“身心健康”,重视增强学生的体力,体育课是学校必修的课程之一。按文部省规定:小学体育课每周三学时;中等以上学校在三学时内增加一节保健课,称“保健体育”课。但是,在我们参观的中学,都保持了每周三学时体育,另外又加一节保健课。还有些学校,高中二年级以后,女生体育课改为每周两学时,另开两学时家政课,男生不学家政,体育课增加到每周四学时。 日本为了增加国民体力,公布了《体育振兴法》,学校体育与保健、安全、环境教育密切结  相似文献   

17.
许颖丽 《大学时代》2006,(10):90-90
本文阐述了学生本位体育课程模式的目标、内容及评价体系。在体育课教学中,强调学生体育学习的自我实现过程,满足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相似文献   

18.
随着体育教学的改革,针对学生模仿力强、知识面宽、爱好广泛、精力旺盛、学习任务加重等因素,我采用快乐体育课的教学,收到了显著的效果:学生对上体育的兴趣加浓;体质有大幅度的提高;体育课的出勤率提高;学生的体育成绩提高;掌握“双基”加快。所谓快乐体育,是使学生在心境自然、  相似文献   

19.
在旧的大学公共体育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教师的教学方法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大学公共体育课显得郁闷而无生气。其弊端与误区在于:1.以一个标准要求不同的人;2.以较为标准的动作要求非体育专业的学生;3.忽视学生的主体性,泯灭学生自觉学习的动力;4.课堂组织呈现“机械化”刻板、单调;5.学生“为教而学”或为“考试而学”,而不是“为己而学”等等。郁闷的公共体育课挫伤了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体育课的其他功能(如文化性、娱乐性、品德教育等)得不到应有的发挥。因此,必须改革现有的公共体育课,改革的第一步,就是使之成为快乐教学课,让更多的学生喜欢体育课和参与课外运动,并逐渐形成大学生体育教育文化。  相似文献   

20.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时期。虽然学生们喜欢活动、喜欢体育,但是并不等于他们就喜欢体育课。在学生的眼里,体育就是“玩”,而体育课,特别是小学低年级的体育课多呈现的是被动状态,表现为带领、督促、压制,与学生们心目中的体育课相去甚远,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尴尬局面。体育教学的魅力所在就是让学生体会到运动的乐趣,这也应当是体育教师的追求。而在体育课中多存在着“教者强发令,学者盲从之”的状态,学生“身顺而心违”,在这样的情形下,还怎么让学生体会运动的乐趣呢?新课程的实施,注重学生学习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