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反映,而语言文字则是作者思想感情的流露。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若能充分发掘和体验课文的情感,做到“以作者之情化自己之情,以自己之情点燃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学生既能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又加深了...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要在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塑造学生的灵魂。教材中蕴含着许多深刻的思想,精辟的道理,感人的形象,优美的语言,这些都给以学生极大的教育和感染。在教学中,必须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特点,指导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使“文”、“情”、“道”达到和谐的统一。   一、理解和鉴赏词句,品味文中之“道”   每一篇课文,都蕴含着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感情,这就是“道”之所在。文章中作者的情感不是直接阐述给读者的,而是通过语言文字作具体形象的描述。因此,如何透过语言文字,把握和理解作者的…  相似文献   

3.
古人说过:“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这句话告诉我们,情感是一篇文章的主旨,“缀文”是写文章,“观文”是读文章;观文入情,强调阅读者对语言文字的敏锐的感受。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把语言的理解与情感的体味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透过文章的词句与作者的情感相契合,在指导学生品味理解时,把教材的思想因素充分挖掘出来,让学生从中受到熏陶感染,使语言文字的教学和思想教育相辅相成,协调同步。 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品味词句,达到入情之目的,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导形悟情 我们知道,鲜明的形象性和具体性是小学生的思维方式的主要特征。其情感是伴随着具体、清晰的表象和正确的理解而不断深化的。这就要求在阅读教学中,依据教材,进行定向引导,展开想象,想象出一幅幅生动感人的画面,进入课文所创设的境界,并把语言和画面结合起来,借助语言来感受形象,领悟其中的感情。  相似文献   

4.
语文是一门思想性极强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挖掘教学中所蕴涵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语文教材历来是“文质兼美”、“文道统一”。教师用这样的教材去实施教学,在对学生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自然也就渗透了人文性、思想性的教育。因此,教师要在组织学生听、说、读、写的过程中,完成对其思想品德教育的重大任务。比如分析人物形象,使学生产生景仰崇拜之情或痛恨惋惜之情;分析篇章结构,把握重点语段,引导学生深刻领会课文的思想底蕴,陶冶学生情感;作文教学中要求学生联系…  相似文献   

5.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和体验,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情感既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又是语文教学目标赖以实现的重要手段。为此,研讨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和方法,对完成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 (一)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情感是会文悟道的中介“会文”与“悟道”,是语文科语言教学和思想教育的双重任务。“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刘勰的话精当地阐明了创作和阅读的过程与原理。作者是“情动而辞发”,读者是“披文以入情”,其中心是一个“情”字。“情”的一头是语言文字,是作者“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为此,要发掘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必须从“披文”出发,剖析语言文字;而阅读是一个双向活动,在把握了作者的情感脉络后,还必须进一步体会作者“为情造文”的惨淡经营,这样才真正达到“语言文字训练”的目的要  相似文献   

6.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是创作的原动力,在语文教学中注重情感教育,充分挖掘语言中所蕴含的情感因素,使语文教学的过程成为学生情感体验的过程,这有助于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通过“读”的训练,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和文章的情感流程。一部乐曲总有自己的主旋律,一篇文章总充分地表达作者的情感倾向,所以面对这种整体化的情感表现,我们在指导学生初读课文的时候,应有目的地通过“读”,从整体上去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即作者在文中表达了什么或抒发了什么。譬如,我在教学巴金的《海上日出》一文时,为了让学生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惊叹赞美之情,设计了三次自读。1.创览。文中哪句直接表达了作者的观感,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感情。2默读。用笔划出能说明海上日出的  相似文献   

7.
教育心理学认为:成功的教育教学,都离不开情感因素的作用。语文教学如果没有情感因素就显得呆板乏味、干巴巴,而只有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激发,才能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注重情感因素的探索。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知和情感的产生是统一的过程,因而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行动情后入情,而致“缘情悟理”。那么,语文教学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呢笔者在阅读教学中常用“四字诀”即用“读”、“看”、“想”、“议”来激发和调动学生情感因素。 “读”——朗读是激发情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掘文本中所蕴含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的情感,用语言文字之美引发学生之情,用作者之情激发学生之情,用教师之情点燃学生之情,用学生之情感染学生之情。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引领学生自主构建,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达到以情引情、以情激情、以情动情的目的。一、境中激趣——情动于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性地开发教材,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情感教育对情感特征比较突出的小学生而言十分重要。小学语文课文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特点挖掘情感因素,采用适当方法拨动、震撼学生的情感之弦,学生就会情动辞发,捕捉到作者熔铸在作品中的情和意,获得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本文在“情感教育”定义的基础上,通过时情感教育和新课标的细致分析,阐述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一系列策略。  相似文献   

10.
我们要认真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通过感染、渗透,使民族精神进人到学生的内化体验和外化行为中,进而升华到道德感的更高层次。而语文教学离不开对重点词句的剖析和品味,对重点词句的剖析品味过程,是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的有效时机。因此,讲读课文时,应使学生学好语言文字,了解字、词、句的含义,从而深入领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受到教育,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古代文学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一书中指出:“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一语道破了文章是情感的载体的奥秘。小学语文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文章,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教学时教师应当注意捕捉课文的动情点,去拨动、震撼学生心灵的“情”弦。引导学生披文入情、悉心品味、与作者、人物同悲欢、共爱恨、以获得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拨动学生情弦,增强情感体验,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呢?一、巧设悬念,拨动情感特级教师于漪说:“教师要努力运用语文佳作中所含的真挚感情、打击学生的心弦,激…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过程是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也是求索作者思想观点的过程,同时也是感受、领悟、体验情感的过程。情感教育既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又是语文教学目标赖以实现的手段。纵观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大量作品,无一不凝聚着作者的爱憎,深蕴着作者的感情。因此,必须注意把情感教育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启发学生对课文中的情感因素进行挖掘和体验,并以之去感染学生,达到“学文”、“悟道”的目的,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语文教学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才容易进入课文情境中去。  相似文献   

13.
情感是语文教学艺术之魂。“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学中,我们应当捕捉课文的情感,在读悟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披文入情、悉心品味,将教师的情、学生的情、和课文的情三者融为一体,使学生在情感共鸣中受感染、受熏陶、受教育,进而以言表情、以声传睛,让浓浓的情意充盈我们的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14.
情感教育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现阶段,小学语文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情感是非常丰富的,因此,教师必须要高度重视对学生开展情感教育,在实际教学期间结合相应的教材特点积极挖掘其中的情感因素,并采用科学化的教学方法来拨动其情感之弦,这种情况下,学生就会不断情动辞发,大力捕捉作品的情和意,从根本上达到情感共鸣。  相似文献   

15.
曹忠远 《考试周刊》2014,(58):22-22
正语言是人类重要的思想交流工具和思维工具。语言以书面形式记录下来便成了文字。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事物时必然蕴含作者的思想感情。语文教学则是对语言文字进行感知理解时把作者蕴含在文章中的情感因素挖掘出来,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让学生受到思想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如何透过语言文字的外壳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结合教学实践,我谈谈做法。一、纵观整体,披文入情作者每成一篇文,皆因对事物有感而发。教学时可引导学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离不开情感,可以说是作品感情、教师感情、学生感情的“情”的融会体,那么,课堂上如何营造浓郁的“情”气氛,去引导学生感悟文中之“情”,发掘教材中蕴藏的形象美、自然美、语文美呢?  相似文献   

17.
张慧 《考试周刊》2010,(7):54-54
情感是文学的生命和灵魂.语文教学不仅是单纯的认识活动,而且是情感活动。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教师的感情投入较之其他学科更为重要。因为课文本身都饱含着丰富的感情,如自然之美、社会之美、艺术之美、道德之美、人生之美。这些深具美感的文章,多是古今中外名篇精粹,且都是作者“情动于衷,不吐不快”的力作,无不是“情”的喷涌结晶。这就为语文教师进行情感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若能把握文中流泻奔腾的感情激流,领悟字里行间跳动着的感情脉搏,那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就不再是抽象枯燥的文字符号,而是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因此,“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注重教学情感因素育人功能的发挥.是教育现代化进程的标志。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最根本的体现就是在语文教学中唤醒学生的情感意识,用“心”去读文,用“情”去体会,使自己融入其中,把文中的“养料”化为自己的“养料”,并最终运用于实际。具体运作如下:  相似文献   

19.
情感既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又是语文教学目标赖以实现的重要手段。“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人情。”刘勰的话精当地阐明了创作和阅读的过程与原理,其中心是一个“情”字。为发掘文中蕴含的情,必须从“披文”出发,剖析语言文字。而阅读是一个双向活动,在把握了作者的情感脉络后,还必须进一步体会作者为情造文的匠心独运,真正达到“语言文字训练”的目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韩伟 《新疆教育》2012,(2):96-97
语文与朗读,唇齿相依依,朗读是语文细酌入“味”之佳法。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体会其丰富的内涵和情感,培养语感,体验品味,实谓语文教学之佳法。充满“情感”的课堂朗读训练,是学生、教师、作者激情碰撞的世界,是让学生情藏于心间,而溢于言表的深刻体验,是永远具有生命力的,永恒不变化的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