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粲《登楼赋》 兹楼 《赋选》以为“登当阳城楼”。误。王粲所登城楼,旧说有当阳(属湖北)城楼(《文选》李善注引盛弘之《荆州记》说)者;有江陵(屑湖北)城楼(《文选》刘良注说)者二说。但核之赋中所言“漳水”、“沮水”、“陶牧”、“昭邱”等地理方位,则“当阳”、“江陵”二说显属不合。今据郦道元《水经注·漳水注》:“漳水又南迳当阳县,又南迳麦城东。王仲宜登其东南隅,临漳水而赋之曰:‘夹清漳之通浦  相似文献   

2.
《登楼赋》是王粲壮志难酬、久客思归之作,也是建安时代抒情短赋的名篇。可是,题中王粲所登的城楼,却没有点明。以致在后来,当阳、江陵、襄阳三城都有仲宣楼,都说是王粲登览作赋的楼,而争为自己乡土的名胜。直到今天,文学史家和评注家们对此仍众说不一。故有必要做一点考释、辨正工作。《登楼赋》乃因景生情、即景述志之作。要考察“兹楼”在何处,是不能脱离赋中描述的地理形势的。而历来所传的当阳、江陵、襄阳的“仲宣楼”,都不是王粲登临作赋的  相似文献   

3.
初中语文《岳阳楼记》一文中,有这样一句:“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这句话是全文的过渡句,引出下文官场失意者登楼而观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  相似文献   

4.
岳阳楼 在今湖南岳阳市洞庭湖畔西门城楼上,共三层.精构细筑。气势宏伟。宋代范致明《岳阳风土记》:“岳阳楼,城西门楼也,下瞰洞庭.景物宽阔。唐开元四年中书令张说除守此州,每与才士登楼赋诗.自尔名。”北宋庆历五年(1045年).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时重修,并嘱范仲淹撰《岳阳楼记》,  相似文献   

5.
在开始讨论本问题之前,有必要把“市”在秦汉前发展的历史简略地作一番回顾。现在,人们习惯地把“市”同“城”连称叫做“城市”,似乎“城”和“市”一开始就是紧密地联在一起的。这种认识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城”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财富迅速增加,“用石墙,城楼,雉堞围绕着石造或砖造房屋的城市,已经成为部落或部落联盟的中心;这是建筑史上的巨大进步,同时也是危险增加和防卫需要增加的标志。”(《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159页)。“城”的出现,标志着野蛮时代的结束,文明时代的开始。“在新的设防城市的周围屹立着高峻的墙壁并非无故;它们的壕沟深陷为氏族制度的墓穴,而它们的城楼已经耸  相似文献   

6.
中学语文教材中几次出现《梁甫吟》。诸葛亮“好为《梁甫吟》”(《隆中对》);李白《梁甫吟》:“梁甫吟,声正悲”;杜甫《登楼》:“日暮聊为《梁甫吟》”。《梁甫吟》究竟为何物,何以值得文人墨士垂青?  相似文献   

7.
中学语文教材中几次出现《梁甫吟》。诸葛亮“好为《梁甫吟》”(《隆中对》);李白《梁甫吟》:“梁甫吟,声正悲”;杜甫《登楼》:“日暮聊为《梁甫吟》”。《梁甫吟》究竟为何物,何以值得文人墨士垂青?  相似文献   

8.
①④张掖钟鼓楼 亦名靖远楼,位于甘肃“河西走廊”的张掖市。张掖古称甘州,以境内甘峻山而获名。如同西安、酒泉等城,市中心有古意盎然的钟鼓楼,始建于明正德2年(1507),清时重修。城楼三层,为重檐四面坡攒尖顶,坐落在9米高的城台之上。城楼东西南北四面分别悬有四块横匾,由名书家题有“金城春雨”、“玉关晓月”、“祁连晴雪”、“居延古牧”,恰恰标示出了张掖所在的地理方位。古楼上还有唐钟,四门依中轴辟门,贯通四条大街。  相似文献   

9.
王粲《登楼赋》文意发覆易健贤有“魏晋之赋首”(《文心雕龙·检赋)))令名的王第《登楼赋》,自问世伊始,便受到特殊重视。曹丕曾称其“虽张(衡),蔡(因不过也”(《典论·论协);一向自恃文才甚高的陆机、陆云兄弟,亦慨叹“《登楼》名高,恐未可越也”,转而在...  相似文献   

10.
金陵邑城是金陵邑之治所,系周显王三十六年(前333年)楚威王败越后所筑,至汉高帝六年(前201年)城废。金陵邑辖域主要包括今南京主城区及周围的江宁区,旧说金陵邑隶属楚设江东郡并无确证。六朝之前的金陵有二,一为江东之金陵,一为茅山之金陵,金陵邑实得名于金陵山(即后谓之钟山)。金陵邑城规模不大,孙吴在其基础上起建了石头仓城,所谓"周七里一百步"乃属石头大城。金陵邑城位于南京城西之石头山,其故址推测在今清凉寺及其南侧一带。  相似文献   

11.
登高而望远,欲穷千里目,这是人之常情。汉末王粲“家本秦川,贵公子孙”,遭乱流寓荆州,依靠刘表,曾登当阳城楼作《登楼赋》,有句云:“平原远而极目兮,蔽荆山之高岑。”最苦有山遮望眼。而南宋后期诗人戴复古《江阴浮远堂》:“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南宋与金议和,以淮水为界。  相似文献   

12.
一、记楼不写楼,借“离题”之笔巧写人生情怀 《岳阳楼记》一文写作上最大的特点莫过于该文虽易“岳阳楼记”为题,但除第一节外,文章的主要内容却爿不是写岳阳楼,而是写岳阳楼外广阔浩渺、气象万千的洞废湖,写迁客骚人登楼看湖而产生的不同的览物之情,特别提写作者由此引发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生情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那么,这篇文章这样写离题吗?  相似文献   

13.
百科集锦     
世界最大的“中国城”在巴黎开工由自学成才的广东顺德县建筑设计师梁昆浩设计的世界最大规模的“中国城”——法中交流中心,最近在法国巴黎正式开工兴建。“中国城”建筑项目包括牌坊、四层城楼、六层船舫、苏州庭院式大花园、地下停车场等十六大部分,占地9992平方米,建筑面积达45285平方米,“中国城”总投资3亿法郎,计划1991年5月底建成。  相似文献   

14.
“金陵”之名的由来是有传说的。据说当楚威王在南京建城时,他身边的风水先生就告诉他:“这个地方‘地气’很旺,在此筑城可能会克损楚国的国运。”但是,南京的军事价值又十分重要,不在此筑城十分可惜。于是,楚威王命各路通晓风水玄理的高人研究对策,终于制订出  相似文献   

15.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阻碍,人的需要往往得不到实现,而这在文学中则具体表现为阻隔之悲。中国古典诗词文中的阻隔之悲大致可分为三类:欲罢不能的爱恋之苦;求之不得的知己之悲;“感世不遇”的人生之痛。而正是蕴积于作者心灵深处的这些遗憾、无奈与痛苦,使他们能在“悲”的土壤里培育出“美”的花朵,给后世留下不朽的佳作。  相似文献   

16.
《滕王阁序》以其辞采华美、诗情画意、生动感人而传诵千古。我们读此文往往会因太注意辞藻,而忽略作者的情感。在文章第4自然段中作者写道:“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这“兴尽悲来”便是全文情感的主脉。纵观全文,作者先“兴”后“悲”,脉络清晰.  相似文献   

17.
中学语文教材中几次出现《梁甫吟》,诸葛亮“好为《梁甫吟》”(《隆中对》),李白《梁甫吟》:“梁甫吟,声正悲”,杜甫《登楼》:“日暮聊为《梁甫吟》”。《梁甫吟》究竟为何物,何以值得文人墨士垂青? 《辞海》注《梁甫吟》乐府曲名。梁  相似文献   

18.
《岳阳楼记》可谓文质兼美,文辞之美,立意之高,影响之大,堪称千古杰作。这篇楼记,是应朋友之嘱写的,可谓“命题作文”。写这篇《岳阳楼记》,范仲淹远在邓州,并未登楼,可谓“想像作文”。做命题作文、想像作文,很可以从这篇千古名文中学到好多东西。?从《岳阳楼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范仲淹的情绪。他从参知政事的高位上贬放到邓州,真是一落千丈,但他没有一丝一毫的沮丧和苦闷,没有一丝一毫的失落感、困顿感,依然志向高远,意气风发,他自己就是“不以己悲”的人,“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  相似文献   

19.
一、冷抒情:“喜”不狂,“悲”不惨 归有光(1506--1571)的《项脊轩志》是中国散文史上的经典名篇。该文写日常之琐事,抒一己之喜悲,四五百年后,犹能摇人心旌,传诵不绝,何也?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其写“喜”也,不成狂态,无张扬之欣喜;其言“悲’也,不见惨象,无顿足之怨怼。作者抒发情感,冷静从容,内敛含蓄,理性沉稳,极有节制,此即笔者所说的“冷抒情”风格。  相似文献   

20.
王粲的<登楼赋>是王粲停留在荆州时登当阳城楼所写诗赋,该赋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第一篇最有影响力的登高之作,也可以说是我国登高文化兴起的奠基之作,几乎涵盖了历代登高之作的思想精髓,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这篇赋文内涵丰富,感情真挚,不但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而且同时又有着深邃的思想内蕴,值得仔细品位研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