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亮 《当代体育科技》2020,(11):61-61,63
武术搏击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要求较高,为确保运动反应能力的有效提升,增强武术搏击训练的质效,促进完善武术搏击运动体系的形成。在武术搏击比赛中,运动员的身体反应能力将直接关系到武术搏击比赛的结果,因此在日常的武术搏击训练中,加强对运动员反应能力的培训以此来提高其搏击的水平至关重要,具有探究分析的价值意义。本文着眼于实际,从多个维度出发,系统探讨武术搏击训练过程中运动员反应能力的提升方法,以期逐步构建起完备的武术搏击训练体系,全面提升现阶段武术搏击训练体系,切实满足现阶段武术搏击训练的相关要求,不断增强运动反应能力。  相似文献   

2.
阿兰 《精武》2005,(5):13-13
走下拳台的泰拳。在泰国,泰拳属于专业的搏击比赛,职业泰拳手靠赚取职业比赛的奖金维生,赤生空拳地在拳台上搏击,往往给人血胜的印象。进入21世纪,泰拳吸引了许多青年来参与,逐渐演变为深受大众喜爱的健身项目。在体育馆里,泰拳训练者必须戴上护头,并在肘部、膝部等处戴上护具。  相似文献   

3.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当前的一个主要社会问题,而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体育锻炼作为一种健身方法在促进心理健康方面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但是,目前其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的有关研究还很少,具有许多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4.
心理健康是目前国内外心理学研究中非常活跃的一个领域。体育教育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也日益受到广泛关注,高校体育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训练和全面发展,是高校体育教育活动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身体素质训练与心理训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体育教育促进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有利于体育教育。为此,对体育教育与心理健康关系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的散打、拳击、跆拳道、泰拳等搏击项群运动正广泛地开展,而有关搏击项群运动训练的运动生物力学测试仪器则十分欠缺,这对博击项群运动的定性分析则十分困难,也不利于提高我国的搏击类运动的水平,为此研制了新型搏击项群训练测试仪。该机采用8098单片机处理数据,液晶显示屏显示数据和相关曲线等。测试结果精确明了,过程简便。  相似文献   

6.
针对我国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设计并实施了贫困生参与健身俱乐部锻炼的方案。结果证明,贫困大学生参与健身俱乐部能够有效促进心理健康。分析表明,课余参与健身俱乐部锻炼能有效地调节人际关系、躯体化、抑郁、焦虑等心理健康因子。建议高校体育发展的同时,应关注到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需要。  相似文献   

7.
杨亮 《当代体育科技》2020,(9):36-36,38
搏击属于一门格斗技术,在实际对抗中需要搏击手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以及心理素质,才能够让搏击手在搏击对抗中更加具有优势,能够更好地进行搏击对抗,从而能够让搏击手在实际的对抗赛中能够设计更加周密灵活的战术安排。本文主要介绍了搏击对抗中心理素质训练的作用、搏击对抗中心理素质训练的内容以及进行心理训练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觉慧居士 《精武》2003,(4):28-29
笔者中学时曾习少林功夫,几年下来,收效不大。大学期间,接受了系统的现代散打、拳击训练,虽然有不错的短期效果,但总觉得与自己心目中真正的中国功夫相比,这些速成的搏击术尚有很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一方面,训练中易受伤,健身效果也不明显;另一方面,技术较单调,多依靠体能、体重胜人,随年龄增大,技击水平会大幅下降,与武术中以弱胜强、“耄耋可御众”相比,令人失望。  相似文献   

9.
试论健身操的“健心”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健身操以其良好的“健身”效应已为公众所接受,文章则试图从健身操对参与者的身心发展、建立良好的自我概念、促进社会交往等几个方面来分析它在健身的同时所具备的“健心”价值,以使人们明确意识到健身操不仅仅是一项健身运动,而且它还能有效的促进参与者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0.
在教育全面改革时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该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从而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该文应用教学实验法、统计法、问卷调查法对格斗训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行统计分析。设置两个小组,一组不参与格斗训练活动(对照组),另一组参与格斗训练活动(实验组),对比两组学生的集体意识、适应能力等方面的情况。实验结果显示:格斗训练有利于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正面影响,具有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优势,教师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格斗训练活动,从而丰富大学生活动内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心理干预训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心理测量法与心理实验方法,对体育院校大学生进行了18周的心理干预训练。结果显示,实验组经过18周的心理干预,各因子均分均有所下降,在躯体化、人际关系、焦虑、敌对方面有显性差异。而在停止训练22周后,经过16PF二级指标的检验,两组在心理健康、专业有成就、创造能力、在新环境中的成长能力等方面并无显性差异。研究结果提示:心理干预训练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短期影响作用,对人格的改变未能产生直接的影响。建议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化,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手段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2001年全国体育保健康复养生学术年会暨全国高校第五届民族传统体育论文报告会于2001年7月21~24日在江西吉安市井冈山师范学院召开。会议由中国教育学会体育研究会体育保健研究会、大学生体协民族传统体育分会和中国老教授协会体育科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会议共收到论文104篇,有58位代表到会宣读论文,代表来自全国21个省市,论文题目涉及:全民健身、健康教育、学校体育、卫生保健、心理健康与运动伤病防治;还包括:传统体育、武术与太极拳的教学、训练与科研,少数民族体育,农村体育教学,老年人体育健身与中医…  相似文献   

13.
学校体育中,抓好业余运动队的训练管理,做到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点带面,对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全面开展,促进《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在学校的推行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以184名大学生为实验对象,采用拓展训练教学进行16周的实验处理,检验拓展训练教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和班级凝聚力的促进效应.结果显示,拓展训练可以有效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班级凝聚力,在影响效应上存在显著性别差异,对女生的影响效应显著高于男生.因此,拓展训练教学是一种可以有效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和班级凝聚力的手段.  相似文献   

15.
在体育教学中,加强身体锻炼和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是体现现代健康理念的一个重要方面。系统的配有音乐的健身操锻炼能够全面而明显地改善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文章从其健身、健心的特性出发,对音乐应用在体育健身课中对高校学生身心各方面所受到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体育院校具备培养拓展训练培训师的条件,具备开设拓展训练的优良资源,引进拓展训练对体育院校改善教育教学思想理念有一定的作用,对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为其他体育项目培育潜力,升华团队精神,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更具有一定的功效。体育院校引进拓展训练可依据校内的各场馆进行简单的改造,利用自身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自然优势,开设相应的训练项目。通过定期派教师参加拓展训练师资培训,解决师资问题,成立专业研究机构,促进拓展训练理论的创新与完善,促进拓展训练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不同锻炼方式对自我观念和生活满意感的影响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张立敏  张力为 《体育科学》2004,24(12):54-60
选取和心理健康密切相关的自我观念和生活满意感作为指标,将不同锻炼方式对自我观念和生活满意感的影响作为切入点,探讨不同锻炼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以太极和健身操作为不同锻炼方式,分2个部分在不同人群中进行追踪实验,考察自我观念中身体自我、整体自尊和生活满意感与锻炼方式的关系,促进人们对身体活动与心理健康关系的认识,同时为人们健身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公安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公安院校搏击课与一般院校在诸多方面有着很大的不同,文章通过与普通高等院校进行比较,对公安院校搏击课在教学目标、教学训练内容以及教学训练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特殊性进行了分析,旨在为公安院校搏击课的教学与训练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的健康状况。在日常生活中,健身前、中、后的每一个阶段,适当而有效地进行拉伸,可以有效地促使身体处于最好的运动状态,增强肌肉的弹力,减少运动伤害,减轻运动疲劳,从而获得最好的运动效果。拉伸训练是一项渐进的运动,在拉伸训练中,应把握好拉伸训练的时机,避免肌肉在拉伸训练中出现损伤。同时,在健身健美运动中,无论采用哪一种拉伸训练形式,都需要结合个体的身体状况,进行适当、合理的拉伸,从而有效地实现健身健美的效果。本文针对拉伸训练对健身健美运动的促进意义,促进拉伸训练对于提高人体的身体素质,提高身体素质有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文章对健身街舞和篮球对女大学生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行了对比研究。将80名在校女大学生分为两组,分别进行为期12周,每周3次,每次60min的健身街舞和篮球训练,训练前后分别测定受试者皮脂厚度、肺活量和身体协调能力,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受试者的心理状态。结果表明,女大学生的身体形态、机能和身体自尊及身体自我效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健身街舞运动对女大学生皮脂厚度、身体协调能力、除身体状况外的身体自尊各维度的指标和身体自我效能的影响均大于篮球运动。大学体育课程女生项目设置可适当增加健身街舞运动。为优化女大学生运动健身方案的制定和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