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建设的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办学特点是为社会培养应用型的人才.但是目前存在着高等职业教育目标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教育、实践能力和改革创新等方面的探索较少,高职体育课程建设的改革在当前是一个盲点.根据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提出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创新的关键是:"健康第一"、"以学生为中心"、"终身体育";体育课程教学的顺利进行,必须取得学校各级部门的支持,完善体育的硬件设施;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个性与职业协调发展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2.
杨立昕 《体育风尚》2024,(1):131-133
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一个介质,当然它也是高中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学校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发校本课程对于学生的成长和教学创新均起到积极影响。本文主要以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设计为重点进行阐述,首先介绍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开发目标导向,其次从引进实用内容,融入健康知识、丰富运动形式,把握校本课程开发时机、收集文化资源,创新网络选课几个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的开发方案设计思路,目的是给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福建省现有的4所卫生高职院校(大专类)为调查对象,用分层随机抽样确定教师、学生样本,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目前福建省卫生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体系建设没有根据学校的培养目标,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特点以及学生将来参加工作的职业体能需求.根据调查结果,卫生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体系改革必须突显职业特色,从指导思想、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设置和教学评价5个方面全方位构建基于职业实用性的卫生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4.
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指导思想和职业劳动中“发展”与“补偿”的理论,认为高职体育课程应该着重从发展学生职业素质能力和学生个性发展价值取向两个方面着手,形成以体育课程教学为主,课外、校外相结合的体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对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实践中面临的困难进行分析。研究指出:当前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目标操作困难;教学模式忽略学生全面发展;教学评价不科学。新课程标准下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发展应鼓励教师参与课程理论研究与教学创新;加强教师继续教育与培训;完善大学课程体系建设;培养学生体育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6.
学校体育教育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增强体质、锤炼意志起到重要作用,高职体育教学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从体教融合的角度出发,提出找准定位,厘清体育课程育人目标;积极构建符合学校发展的“3+X+X”模块化课程体系;重构“岗位导向、学生中心”的弹性课程模块;强化终身体育意识;完善课堂评价体系等多维度策略,为具有职业化特点的高职体育课程建设与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对其体育课程的构建提出新的要求,依照《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指导思想和预防"职业病"形成的现实,认为高职体育课程应该关注发展学生职业素质能力和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两个方面,建立多元化的课程结构,既有常规的体育课程,又有丰富多样的课余体育课程以及校外的体育活动,从而形成以体育课程教学为主,课外、校外相结合的体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8.
体育教学是高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质量评价是当前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热点和重点问题。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就体育教学质量评价的内涵、功能和科学构建高职体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进行研究,以期进一步提高高职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与比较分析法,对太极拳课程体系建构进行初步探索,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四方面出发,构建高职院校太极拳课程体系,试图突破太极拳门派众多、套路繁杂、推广无序、科学评价体系欠缺的氤氮之状,制定一套适合太极拳在高职院校中推广的标准课程体系,力求还原太极拳在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中的本质属性,为高等学校体育的改革注入新鲜活力。  相似文献   

10.
校本课程开发对于突显学校办学特色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重点探讨新时代高职体育课程校本化建设和教学改革,挖掘高职体育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和内容,体现高职体育新的时代文化内涵和明显的职业特征,秉持"健康第一"的思路和理念,深入剖析高职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探讨新时代高职体育课程思政校本化改革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体育课程系高校课程体系中的公共基础部分,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第1目标。当前,中国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着教材缺乏针对性、指导思想过时且不符合实际情况、教师及学生重视程度不够等问题,严重影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开展及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对此,结合教学经验从配套教材改革、强化体育教学高职特色、变革指导思想、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及创新性等方面提出了改进措施,以推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及学生身体素质的双重发展。  相似文献   

12.
李金生 《精武》2013,(17):77-77,79
高职体育教学是高等院校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这方面既有传统教学成就,又存在着新形势下的创新缺乏。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有其现实定位和培养人才的适用性,师资力量不同于一般高校,这就使得体育课程的设置不能满足社会和学生的需求。针对现状,我们提出创新思路,明确高职体育教学目标,强化体育教师队伍,构建创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教育事业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冬季体育教学是其教育发展规划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健康体魄、适应社会、挑战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研究表明,黑龙江省高职院校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更加丰富多彩,突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保证在冬季开设不同教学内容的体育课程,但开设冰上课程的学校出现缩减的发展趋势;冬季学生参加户外体育活动时间的减少,仅靠每周2个学时的体育课根本无法达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的教学要求。黑龙江省高职院校冬季公共体育教学应从开设独具特色的本土化课程、校本课程入手,增加冬季公共体育教学的课时量、丰富教学的内容;通过各种途径开展广泛的学生的业余体育活动,促进黑龙江省高职院校冬季公共体育教学效果、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4.
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已经成为我国当前体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开展体育校本课程研究,其动因来自于调动学校和体育教师创新的积极性,促进体育教学与科研的密切结合和重塑体育教学研究的机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学校是课程研究的基地,体育教师是课程研究的主体。实现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身心健康教育,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是课程研究的直接目的。  相似文献   

15.
论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的依据和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内容体系难以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特殊素质的要求,课程改革是关键。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设置应该以“能力本位、岗位导向”为依据,根据院校实际和专业特点,开发一条符合校本教学规律的体育教学路径。  相似文献   

16.
体育课程理论的后现代转向必然引发理论与实践创新,运动教育模式(Sport Education Model)是以团队形式进行体育教学的一种创新课程模式,其课程内容具有多元特色,学生在体育活动课程中有较为热烈的参与,它不仅强调技能的学习,更重视学生个人及社会互动的技巧。结合河北理工大学体育课程理论创新与实践需要,从理论假设前提、课程目标、全球-本土-区域-校本化、问题判断四个方向展开理论讨论,旨在为校本体育课程创新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思路。  相似文献   

17.
论新时期我国大学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创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运用文献资料法,从当前大学体育课程指导思想上受应试教育的束缚、观念陈旧、落后,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呆板,体育教学计划及评价舍本逐末等方面阐述大学体育课程发展的滞后,进而提出了体育课程设计、课程结构、课程体系评价的改革原因,在此基础上从教学思想、教学过程的本质与主要目标、教学内容体系、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探讨大学体育课程的创新,从而明确大学体育课程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8.
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融合思政内容是新时代发展形势的需要,是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增强大学生综合素质及职场竞争力,是提升体育课程教学内涵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着眼于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融合思政内容的重要性展开探讨,针对目前高职体育教学融合思政教育存在问题,提出了加强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融合思政内容实施措施,包括理念认识、素质提升、课程创新及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等等。  相似文献   

19.
一、实施学校多元化课程体系,形成独具特色的学校体育课程和体育文化我校依据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培养目标和学生实际需求,从课程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定基础、提供选择、促进发展、突出专长的功能出发,整合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建立起以基础型、丰富型、发展型和专长型四类课程为核心的多元化课程体系。1.规范开设国家课程,开设校本课程,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我校严格按照国家课程要求,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从一贯制学校体育课程目标构建、内容衔接、实施方法、评价方式四个维度进行分析,探析一贯制学校体育课程优化路径。研究发现,当前一贯制学校体育教学面临体育课程目标与课程建设衔接不畅、体育课程内容层次不连贯、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方法单一、学校体育课程学习评价机制亟待更新等困境。提出如下路径:以培养体育素养为核心,确定课程目标;搭建衔接小、初、高阶梯式课程内容体系;创新与整合教学实施手段,因材施教;重构课程学习评价体系,建立学生健康档案。从而构建纵向衔接、横向一致、内在统一、形式联合的一贯制学校体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