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写作是生命的律动,生活的需要。我们应将生命融于写作。将写作融于生活,让写作成为生命的诗意存在凸显生命的灵动、自由和独特,并以此渐臻生命的完美与幸福。  相似文献   

2.
18岁的战役     
写作让我对世界与生命永远保持着好奇和怀疑。我写作只因为我无法欺骗自己的心灵,惟有写作能拯救我惶恐的灵魂,慰藉无常的生活。——方磊  相似文献   

3.
生活是习作的源泉,我们应该让学生走进生活,积累丰富多彩的真素材;亲近生活,体验实实在在的真感觉;感悟生活,写出富有个性的真性情。让作文教学植根于丰富的生活,让写作主体站在生活的源头之上。把初中生作文引向生活,探求策略,引领他们写出原汁原味的、纯粹的、具有生命活力的作文。  相似文献   

4.
写作,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写作中的素材,提炼于生活,却又升华于作者的空间。我们如何能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份呢?这就需要我们要教会学生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在写作中流露,这种流露不是虚伪的夸张,而是要把生活中的素材有感情的抒发出来。  相似文献   

5.
写文章,特别是新课程背景下的写作,更加注重让我们倾注感情,对生活进行感悟、思考,使用准确精练、生动优美的语言,新颖活泼的形式表达出自己对生活本质的理解和自己真实的情感,不断提升我们对生活的认识,了解生活的内涵,把握生命的本质,这种写作活动本身就是对生  相似文献   

6.
微剧写作就是"唤醒,呵护,培植"孩子们的言语生命,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写作走向生活,给学生一双认识生活发现生活的眼睛。  相似文献   

7.
白丽萍 《生活教育》2014,(17):116-116
正从2010年起,我们在榆次新东方学校进行建立"语文教育实践实训基地",进行"生活作文"研究。我们一直认为把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作为写作教学的理论依据,再恰当不过。因为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写作就是对生活的真实反映,是作者对生活的真实态度和情感表达。所以,我们认为"写作即生活"。其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生活时时处处有写作,二是写作是一种生命存在的方式,是对生命的心灵观照。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7,(36):48-49
初中作文教学必须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写作,富有个性地写出自己对生活的观察、体验与理解,通过写作来提升自己对生活、对人生、对生命的思考,让写作成为生活的需要,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从而促进做人与作文的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初中作文教学必须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写作,富有个性地写出自己对生活的观察、体验与理解,通过写作来提升自己对生活、对人生、对生命的思考,让写作成为生活的需要,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从而促进做人与作文的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初中作文教学必须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写作,富有个性地写出自己对生活的观察、体验与理解,通过写作来提升自己对生活、对人生、对生命的思考,让写作成为生活的需要,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从而促进做人与作文的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我认为 :体验生活、表达自己 ,努力回复写作教学的生命性 ,应成为写作教学的价值追求。回归生命 ,是为了让每一个学生在宝贵的习作生活中能感受语言的魅力 ,能在丰富绚丽的语言世界中 ,获得人与世界的亲近与交流 ,获得个体精神的丰富 ,并最终获得一种诗意地表达生活的方式。作文教学应张扬生命意识。一、走进思考 :生活自然的关注思辨自由成长的生命应最少受到拘限 ,并通过思考、思辨而不至于浑浑噩噩。我们的学生曾批评新教材写作“缺乏有味道有深意的新题设计 ,都是什么‘难忘的假期生活’、‘我的老师’之类 ,好像从小学到高中写的全是这…  相似文献   

12.
叶圣陶先生说:“写作就是说话,为了生活上的种种需要,把自己要说的话说出来;不过不是口头说话,而是笔头说话。”的确,写作是儿童对生活状态的表达,是对自身心灵的抒发,是对自我价值的实现,是对生命记忆的定格。追求童趣是写作的核心,作文是儿童“为心灵舞蹈,让文字绽放”的个性生命活动,它不仅仅是一种生命的倾诉和表达,更是一种生命的创生和超越。  相似文献   

13.
"写作生活",或者学生"实际生活的充实",在我们目前的教学实际中,可以理解为:通过语文实践来丰富学生的生活要素,开拓写作源泉,让学生的作文写自己熟悉的、有感悟、能凝练的生活,又可以指作文教学要着眼学生未来的发展,为一定的社会生活服务.具体来说,我们可以根据教材和教学实际,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语文生活,拉长学生写作的过程,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生成行为,产生体验,从一定的生活中提炼写作语言,从而形成具有真情实感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
校园是社会的一部分,象牙之塔折射七彩生活,从这个意义上说,以校园为写作基本素材的作文自然也能反映时代的脉搏,社会的变迁及生命的本质。我们认为“校本作文”是师生通过充分挖掘校园写作资源,寻找写作触点,进行写作实践的一种作文教学活动。“校本作文”其出发点是为了解决学生写作素材的贫乏,为学生写作活动提供充足的题材,从而转化众多学生疲软的写作心态。它的特点是引导学生发现身边平凡材料中的作文价值,激发学生写作热情,让写作渗透生活意识和生命意识,从而提高写作能力。其优势在于简捷易行,操作性强,每个学校每个语文教师都可应…  相似文献   

15.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戏剧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创设情境能让学生增加生命体验;设计相关游戏能促使学生点燃写作灵感;编演剧本能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发展;角色扮演能让学生在写作中展现出性格和思想。这些方法都巧妙地运用了戏剧教学法,能促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6.
新课改理念启示我们:作文教学应重视学生的真实体验,让作文成为学生生命的一部分;应自主合作,为情而文,让生活成为学生作文的一部分;应注重过程,多元评价,让学生从写作中获得前进的动力.  相似文献   

17.
张常清 《教师》2012,(27):62-62
新《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能不拘形式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要求教师“为学生的自由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习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那么,究竟该如何让习作充满生命的激情与活力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在生活中体验、感悟用眼睛观察事物的表面,用“心”去体验,则能捕捉到自己内心的情感反应。这种对生活的感悟能力,只有在生活中才能培养和练就。所以,我们应该把学生的目光引领到生活中去培养他们热爱生活、关注生活的情趣,让他们的心灵在生活中自由地徜徉、尽情地放飞。这样,他们才能从生活中汲取到鲜活的血液,书写出他们对生活的感悟与理解。  相似文献   

18.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必须从认知性写作兴趣走向操作性写作兴趣.具体实施中应坚持两个基本原则:写作兴趣与写作行为互为因果;写作兴趣是在写作实践中培养的.具体的策略及方法是:从内明感受走向外显表现,让学生有话可讲;从普通生活走向生命行走,让学生有事可写;从无序混沌走向序列表达,让学生有法可达.  相似文献   

19.
《中文自修》2008,(3):49-50
史铁生这个作家同学们可能并不陌生,不少版本的教材都收了他的作品。但史铁生的文章并不好懂,因为他总是在疏淡的文字下蕴涵着对生命意义的拷问。《故乡的胡同》是史铁生写作于1993年的散文名篇,同样,他用细腻而沉重的文字表达了对生活和生命的思考与追问。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让我们比较快地走近史铁生、理解他的文章呢?嘉定区第二中学的孟琰玲老师为我们指点了一条道路。  相似文献   

20.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也是陶行知先生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习作教学必须植根于丰富的生活,善于放飞童真,返璞归真,让学生写出具有生命活力的作文。奥妙无穷的大自然和色彩斑斓的社会生活为学生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鲜活素材。作为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习作,在习作过程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让我们的习作教学充满生命之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