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正>如今,高中数学教育有关数学核心素养的探讨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史宁中教授认为,"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这"三会"就是数学核心素养.对应到具体的目标,高中阶段的数学核心素养包括  相似文献   

2.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明确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要逐步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在2022年各地中考数学试题中,出现了不少考查上述“三会”的试题,下面举例介绍.  相似文献   

3.
初中数学章末活动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章末数学活动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开展章末数学活动之初应合理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在开展章末数学活动时应科学引导学生选用合适的研究方法、巧妙借助信息技术、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促进学生“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在开展章末数学活动之末应引导学生及时总结反思,促进学生“会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相似文献   

4.
沈秋彬 《教育》2022,(12):25-27
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数学教育立德树人的任务体现在让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而这需要通过在日常数学教育中经常性渗透核心素养来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从思维开始,思维训练由过程实现,没有过程,就没有思维训练,更谈不上学科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22年版)》)指出,数学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使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这说明数学教学中要通过数学的语言描述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抽象出数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属性,形成概念、关系与结构,还要通过数学的思维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使学生形成重论据、有条理、合乎逻辑的思维品质,培养科学态度与理性精神.  相似文献   

6.
<正>课前思考史宁中教授指出,数学核心素养的总体表现为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数学抽象)、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逻辑推理)、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数学模型)。这些数学核心素养如何在我们的课堂上落地呢?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动手做”栏目正是综合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极佳载体。本课呈现的“杠杆中的秘密”,  相似文献   

7.
<正>2021年7月国家出台“双减”政策,要求减轻学生作业和校外培训的负担,提质增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要培养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三会”)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自觉运用信息技术更新教育理念、变革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8.
<正>数学核心素养是通过数学活动逐步形成和发展的正确价值观、思维品质与关键能力,反映了数学学科的基本特征及其独特的育人价值,是现代社会公民素养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核心素养具有高度的整体性、一致性和阶段性,包括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这三个方面。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需要通过单元整体教学来落实。  相似文献   

9.
邓星华 《广西教育》2022,(13):50-52
本文基于全球抗疫的时代背景,论述小学数学统计教学中,教师通过收集社会生活中的数据信息,培养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中的抗疫现象;基于疫情数据分析预测现实生活、做出判断决策,培养学生“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中的抗疫细节;将学生分析所得的结论应用于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真实问题,培养学生“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凸显统计领域教学对现实世界的充分关注,培养学生立足“三会”学统计的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0.
<正>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学思践悟”的过程中,一线教师不约而同聚焦于“数学课程要培养学生三个方面的核心素养”,即“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以下简称“三会”)。  相似文献   

11.
金珉 《上海教育》2023,(28):60-61
<正>在校园非正式学习空间中蕴含着许多数学要素,教师在组织项目化学习时可以将这些要素渗透到日常数学教学设计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项目活动,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实践“玩数学”的乐趣。新修订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均提到数学素养目标是“培养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笔者以“数学项目”为载体,将学习活动与学科知识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2.
<正>2022年版课标指出,数学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主要就是“三会”,即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收集、输入信息),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加工、处理信息),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输出信息)。本文以思维拓展课“智慧红黄蓝”教学为例,探索如何利用游戏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到教学中。  相似文献   

13.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22年版”)确立了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1],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即“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2],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9,(21):64-66
我们知道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要让学习者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而数学的眼光就是抽象,数学的思维就是推理,数学的语言就是模型。恰恰数学核心素养正是由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等六大板块组成,这些核心素养既相互独立又相辅相成,构成一个整体。  相似文献   

15.
<正>《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数学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三会”,即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而过程思维共享的课堂正是着力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平台。小学数学过程思维共享课堂是在“思维有过程,过程能共享,共享融评价,评价促发展”的基本理念指导下,  相似文献   

16.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数学课程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以下简称“三会”)。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数学课程实施的总目标,可见其重要性。现行数学教材是我们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优质资源,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对教材内容深挖细耕,  相似文献   

17.
<正>2022年4月21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颁布.数学核心素养是“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在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具体表现是:抽象能力、推理能力、运算能力、模型观念、数据观念、空间观念、几何直观、应用意识、创新意识.与2011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旧课标”)中十个核心词相比较,“新课标”中初中学段的数学核心素养用“抽象能力”替换了“数感”与“符号意识”.这一改变,引起了广大教师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正>2022年版课标提出,数学课程要培养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其中,量感是数学眼光的主要表现之一。那么,现阶段学生的量感如何?我设计了下面两组题目。第1组:50平方米=()平方分米。3000立方厘米=()立方米。5.5吨=()千克。平行四边形的底是6厘米,高是2厘米,面积是()平方厘米。  相似文献   

19.
<正>【理念解析】2022年版课标发布后,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改革成为普遍共识。数学课程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简称“三会”)。史宁中教授认为,“三会”具有整体性:既有数学学科的特征,又有数学教育的特征,既表述学科思维,又表述认知心理[1]。  相似文献   

20.
<正>诚如数学家哈尔莫斯(P.Halmos)所言: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让数学课堂充盈着“问题”是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着力倡导的核心主题。《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22年版”)特别强调“四能”(即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提出“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简称“三会”)[1]的课程目标。事实上,“四能”恰在“三会”中融会贯通[2]。与此同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