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文俊于1919年5月12日出生于上海市一个普通知识分子的家庭,父亲在一家书店做翻译工作。他的家中藏书丰富,其中有不少历史书籍及“五四”时期的书刊。吴文俊渐渐地对历史产生了兴趣。  相似文献   

2.
父亲的书柜     
<正>过年回老家收拾屋子,在父亲的书房,又一次见到了父亲使用了一辈子的书柜,不禁感慨万千。父亲的书柜是他上学时自己做的。那时家里非常贫困,他全部的精神食粮是学校的课本和省吃俭用买来的书,而这些宝贝常被奶奶随手拿去引火。父亲便问爷爷要来几块木板做个柜子将买来的书锁起来。  相似文献   

3.
有书便好     
从我记事起,我就看到父亲一天到晚手不释卷.父亲最大的财富就是他的书,他把一摞摞书像宝贝似的摆满他的大书柜.我还清楚地记得,父亲的那个大书柜是用杉木打的,漆上暗红色的油漆,闪闪发亮.父亲的那些书就像一排排列队整齐的士兵站在书柜里,显得庄严肃穆,随时等待着父亲的检阅.  相似文献   

4.
吴文俊是我国杰出的数学家,他的成才与少年时代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分不开的。上小学前,南于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吴文俊从小对珠算很感兴趣,7岁就会打100以内的加减法了,这是他常在镇上一爿  相似文献   

5.
书恋     
父亲教了近40年的书,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父亲嗜书如命。他常说:“我的书就是我的生命。”为了得到一本好书,他宁愿少买一件衣服,少吃一顿饭。刚粉碎“四人帮”时,时任民师的父亲,用家中半年的积蓄给已在病榻上躺了一个月的母亲购买的唯一“补品”竟然是“四大名著”,弄得母亲哭笑不得。为了买到“三言二拍”和《太平广记钞》、《荡寇志》,他生平第一次求人———请他在市新华书店工作的学生四处求购。经年累月,我家已有好几千册的藏书,在我们那个小镇也算是“首富”了。每年暑假,父亲都要动员全家把所有的书从书架上搬到院坝里…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技奖励》2007,(2):40-41
李学勇副部长看望吴文俊院士2月8日,春节即将来临之际,李学勇副部长在国家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陈传宏主任的陪同下专程看望了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吴文俊院士,向他致以亲切的慰问和节日的祝福。  相似文献   

7.
正本次大会时逢人民科学家、数学大师、人工智能开拓先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名誉理事长吴文俊先生诞辰100周年,借此向吴文俊先生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深切缅怀,吴文俊先生用他毕生追求的数学之道,指明了人工智能的精髓所在。在人工智能的早期研究,就达到了开创性高度,其背后的哲学思想,更值得人工智能学术界及  相似文献   

8.
与书结缘,要感谢当教师的父亲。他一生清贫节俭,却爱书如命,读书、买书、藏书。足足装有几书橱的书,便是他留给我的宝贵遗产。 少儿时,由于父亲的耳儒目染,我常泡  相似文献   

9.
<正>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要烧掉呢?怪可惜的。”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钱永刚 《红蜻蜓》2024,(12):6-9
<正>在钱永刚眼中,父亲钱学森嗜书、喜静、乐观,耄耋之年虽常年卧床,但他安之若素,同时,他的思考并未停止。在钱永刚看来,父亲退休前体现的是一位大科学家的风采,而退隐之后的思考,更多展现了他作为思想家的一面。从这个意义上说,钱学森的最后二十二年是他九十八岁人生的重要拼图,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1.
觉悟     
父亲没有念过多少书,他最大的心愿是希望我们兄弟俩都能考上大学。哥哥首先让他绽开了笑颜,进了一所高等学府。从此我开始成为重点培养对象,父亲也更为专注更为认真地实施着他的教子方案,一有时间就  相似文献   

12.
自由的视界     
小的时候,家中有一个大书架, 里面存放的大多是父亲读大学时买的书。他读书的那个年代,父亲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在大街上摆一张桌子,帮人抄写文字,换得些钱来,大部分用去买书。父亲毕业后回乡工作, 所买的书全部带回乡下,幸运地免遭文化大革命的焚烧。待到举家搬到县城后,父亲自个儿打了个大书架,并陆续地添置了一些新书,从此,这个大书架便成为我们几兄弟自由的精神粮食。有一次,二哥曾私下里对我说,如果家里有什么东西能让他继承的话,那就是父亲的一架子书。  相似文献   

13.
学费     
<正>世上经典的书,可以从小读到老,经典的书籍永远不会被时间淘汰,而感恩是有字或无字的永恒经典。初秋的天,有些热。他走在前面,父亲离他不远,走在后面。"爹,别送了,回去吧。"他回头看了一眼父亲。父亲没作声,继续跟在他后边。"爹,你回去吧,我一个人能行。"他有些催促父亲了。父亲含混地应了一声,停下了脚步。"凡事小心点,多留个心眼。"父亲又叮嘱了他一遍,  相似文献   

14.
崔鹤同 《下一代》2010,(4):21-21
富兰克林刚刚懂事的时候,就让父亲教他认字。5岁时,他就能看书了。从此,一见到书,他就抓过来读。  相似文献   

15.
父亲的家教     
父亲是个普通农民,没念过一天书。他和母亲辛辛苦苦,把我们兄弟四人拉扯大。如今,我们兄弟四人中有医生、教师、农民、军官,父亲却去世了。父亲去世了,但他的教诲却时时回响在我们的耳畔。我们很小的时候,父亲就请学校里的先生写了三句话,贴在我家  相似文献   

16.
读懂父亲     
父亲是一本著作,读懂了他,便读懂了全世界。我本不愿意去读他的,认为他是一本讲老生常谈的书,但任凭我飞得怎样高,总有一根线连接着我,那便是父亲。我曾经抱怨过他,为什么我跌倒时,只有母亲的声音:为什么我  相似文献   

17.
父亲的尼采     
“爸,我想买几本书,明天去一趟新华书店……” “什么书?” 父亲从漫不经心的翻阅里抬起头来。“尼采……” 我准备再说些什么,却发现父亲的眼里闪烁了一丝光芒。“尼采的书我有,只是你这个年龄,怕是读不懂”。话虽如此,他却欣喜地马上下了床,有些兴奋地示意我跟他去了阁楼。  相似文献   

18.
父亲的脊梁弯了。我放下手中的书,在心底泄气地想。望了一眼在远处劳作的父亲,心底隐隐有些不甘。在我那仅存的儿时记忆里,父亲一直是一个不善言笑、甚至称得上是极严肃的人。每当我们几个小孩子在一旁嘻笑着冲他开玩笑时,他就会挺直腰  相似文献   

19.
瞬间     
<正>一位父亲接女儿放学归来。他骑着自行车,车后座上,载着女儿。女儿是在上小学吧,穿着白白净净的校服。父亲骑得并不快,风拂过父亲,拂过女儿,拂过女儿童年的黄昏。女儿其实并未在风中。女儿,在书中。前面是父亲宽宽的后背,后面是矮矮的椅背。女儿,就这样稳稳地坐着,专注地读着书。热闹的人群与车流,在书外。路边的树及蝉声,在书外。父亲的呼吸,以及这个世界的喧嚣,都在书外。那是不是一本最值得看的书,不知道。但那天,女儿坐在  相似文献   

20.
李奥·巴斯卡力是著名的作家,他一生写了很多关于爱与人际关系的书,影响了很多人的生活。据说他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全得力于小时候父亲问他的一句话:“李奥,你今天做了些什么?”刚开始,李奥把学校学到的东西告诉父亲,时间稍长,李奥便觉得学校里所学的那些东西太简单太有限了。终于有一天李奥觉得实在没有什么好说,于是他就跑到图书馆读书,学点东西回家告诉父亲。从此之后,李奥便养成了每天都要有所学、有所获取的好习惯。这个好习惯影响了他一生,他每天都拿父亲问他的那句话问自己:“李奥,你今天做了些什么?生命是由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