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公信力"是媒体最大的"产品" 按通常的理解,媒体的产品是"信息"(新闻),但通过在财新传媒的工作交流,我感受到,"公信力"是媒体最大的产品.所有的努力,都服务于这个目标. 在专业财经媒体看来,公信力是其最大的凭借,媒体的一切内容制造必须以此为基石,方能在延伸环节实现最大的产出.对于大众媒体来说,秉持、强化公信力亦是其突破财经报道的必然. 财新传媒甫一建立,就成立了中国首个媒体公信力委员会--财新传媒公信力委员会,由拥有崇高声望的政商学界人士组成,独立于董事会和管理委员会,对于编辑方针和总编辑的任免拥有决策权,吴敬琏任主席.  相似文献   

2.
2012年《财新周刊》发表的《IPO有偿沉默》一文引发媒体业内震动,如果说该文揭露的是证券市场中媒体“有偿不闻”的现象,那么本文意在描述这一产业链里的另一景观,即财经记者收受金钱进行有偿报道.财新传媒记者王和岩在报道中转引“熟悉情况的当地人”称,在濒临上海的经济大省浙江的省会财经媒体圈,记者或媒体收受公关公司的贿赂款早已是半公开的秘密.①几乎所有报纸都与公关公司有合作,公关公司给钱,报纸刊发其提供的稿件.  相似文献   

3.
《中国企业家》总编牛文文在一次小型媒体交流会上,直陈了国内财经媒体许多不成熟之处。 1.分类不明确 目前中国的财经媒体分类很不明确,报道管理、财经(宏观层面)、商业(微观层面)的媒体统称为财经媒体。财经在国外确切的说法是财“金”(Financial),例如《福布斯》和《财富》编重报道微观层面,《商业周刊》倾向报道宏观层面。  相似文献   

4.
《新闻界》2014,(18)
<正>个人简介王和岩,财新传媒首席调查记者,曾任《财经》杂志记者。代表作品《李庄案大转折》、《调查刘志军》、《西藏农行窝案》、谷俊山系列报道。2010年"三鹿奶粉大审判"报道,获得首届中国金融与财经媒体论坛"学院奖"优秀财经新闻作品奖。2011年最佳环境报道评选中,凭借《舟曲警报》获得最佳深度报道奖。2013年获年度风云记者称号。2014年作品《检验"免费午餐"》入围第二届"中国公益新闻报道奖——益人奖"。  相似文献   

5.
覃洁 《青年记者》2020,(7):54-55
2019年底,新冠肺炎疫情突袭神州大地,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全国多家媒体对此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了持续报道。其中,财新传媒作为一家专业财经媒体,派出多名记者到一线进行报道,刊发了多篇有影响力的新闻稿件。本文聚焦财新关于新冠疫情的相关报道,探索财新如何在疫情暴发初期便发出预警,并持续对疫情进行深度、立体化的全纪录式报道。  相似文献   

6.
杂志的封面文章是一份杂志的"门脸",是给读者的第一印象,因此,办好一份杂志必须先做好封面文章.1998年4月创刊的<财经>杂志在我国现存财经类媒体中具有较强的特色与个性,<基金黑幕>、<银广厦陷阱>、<庄家吕梁>等一系列有影响力的深度报道是该杂志成功的一大因素.而封面文章正是这类财经深度报道的载体.本文以2002年至2003年10月的<财经>杂志封面文章为例,从其报道思路和报道组织方式两个层面对其特色做一番研究.  相似文献   

7.
用"尴尬"二字来形容当前部分区域性财经媒体所面临的境况是不过分的.在目前日益成熟的报业市场,在各地都市报"一报独大"和<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中国经营报>等全国性财经报纸不断扩张"领地"的挤压下,留给地方性经济类报纸的发展空间越来越狭窄.尤其是一些规模较小、实力有限的媒体,读者群不断萎缩,发行量逐年减少,生存已是步履维艰.  相似文献   

8.
主流媒体建设付费模式一直是中外报业集团持续探索的方向。本文在主流媒体探索付费新闻内容的背景下,通过道斯矩阵分析模型,对财新传媒的付费产品“财新APP”的创新策略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该传媒产品在付费内容转型中,具有扎实的内容生产能力、良好的付费用户画像和使用场景拓宽的优势,但同时核心内容与当前的付费市场不符等产品特点却对其发展形成了制约。从外部条件来看,社会背景下的深度媒体融合等大趋势为财新传媒付费产品的发展提供了更多机会,而侵权行为和激烈竞争也使其发展面临不少障碍。因此,主流媒体应该通过突出自身特点、提高互联网意识、建构社区场景等方式,打造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相似文献   

9.
从2000年开始,财经媒体的崛起和迅速火爆成为中国传媒发展的新亮点.<中国经营报><财经>杂志的影响增大,<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新财富>等一批新兴财经媒体兴起,使财经媒体家族在传媒市场中的地位日益显赫.  相似文献   

10.
财经媒体每天都在向受众提供预测性报道,如"明日股市涨跌"、"高房价还能挺多久"等.然而,许多报道经受不住时间和市场的检验,所预测的事情并未发生或结果大相径庭,"失灵"成为一种常态.这种"失灵",轻则损害了媒体的声誉,重则误导受众造成投资和经营损失,甚至引起市场的波动和混乱.如何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成为财经媒体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在媒体细分的时代,区域性财经媒体在众多财经类杂志割据称雄的市场环境下异军突起,其关注本土经济现象、产业发展,讲述本土企业市场环境、竞争状态,介绍推广管理思想,评估预测投资方向  相似文献   

12.
连续多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关注点都锁定于"三农"领域,由此可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媒体理应对"三农"报道给予足够的重视.但在实际操作中,受版面、采访成本、目标受众、经济效益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三农"报道在许多媒体存在着被边缘化的倾向.如何加强"三农"报道?笔者试作探索.  相似文献   

13.
王晓乐 《现代传播》2007,(4):132-133
2007年6月9日,由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主办的"两岸三地财经新闻高层论坛"在北京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影响中国:财经媒体的力量".来自内地及港台地区的五十余家财经媒体代表会聚一堂,与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一道,对财经媒体的热点问题和发展前景进行了深入探讨,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华文财经媒体的使命、责任与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14.
财新传媒给网站的"停稿通知"消息,被炒得沸沸扬扬。尽管有些细节并非像媒体说的那样,但此事引起那么大的反响,是因为既关系到传统媒体也关系到新媒体的切身利益问题。而且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微妙关系,传统媒体给网站供稿是有偿还是无偿,一直是学界和业界的热门话题。因此,财新传媒的举动和种种传闻被广泛关注也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15.
<正>国际上,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经济学人等在付费订阅这条道路上迈出成功步伐;国内,包括财新传媒、南方周末、21世纪经济报道等主流纸质媒体也逐步实行付费订阅模式,转型策略各有不同。本文主要探讨国内外传统纸质媒体付费阅读模式的具体实践情况,总结取得的成果和经验,以及可能存在哪些困难和挑战。  相似文献   

16.
灾难、死亡是媒体大量面对的主题,也是报道中较有难度的部分.逝者已矣,但更痛苦的,却仍然是生者.在此特殊阶段,媒体的不当报道,不啻于对家属亲人的侵犯与伤害.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财经媒体竞争不断加剧的大环境下,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是一个重要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本文试图从内容与经营两个维度论证财经媒体培育双重核心竞争力的途径:在内容方面,立足于受众细分,与目标读者的需求保持高度一致;在经营方面,打造财经媒体产业价值链,利用资源整合实现价值增值.  相似文献   

18.
财经类综合性日报的"东方"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到2004年7月7日,上海<东方早报>正式创刊一周年.作为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新创办的一份面向长三角地区的财经类综合性日报,<东方早报>凑巧是在国内财经类报刊的投资热潮中诞生的.但从筹划之初"东早"就对这股"财经媒体热"抱着比较冷静的态度,并对其中的非理性成分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19.
在市场经济蓬勃发展和信息化社会到来的今天,财经类媒体、财经新闻版面迅速崛起.财经报道的视野正向引人关注的交叉领域拓展,而揭露财经界丑闻已经是各财经媒体和财经版面竞相追逐的对象.  相似文献   

20.
《财经》杂志高管集体辞职事件,虽让人震惊,但也在意料之中。笔者曾在一篇传媒评论中写道:"赵世龙、朱德付、朱学东、程益中的理想有多远?"这次轮到胡舒立等人了,《财经》的理想有多远?这确实值得籍此深刻地反思一番!中国更需要新闻,还是媒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