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戴鸣 《新闻世界》2008,(9):120-121
关于农民工“跳楼”讨工资的报道已经屡见不鲜。“跳楼”未必有助于事情的解决,并不是讨工资的好办法。但是,由于行政执法不力、打官司成本高昂等原因,一部分农民工出于无奈。为了引起社会关注和领导重视,争取社会舆论的同情.最终选择了这条路。工钱是农民工的生命,我们理解农民工讨不到工资的难处,但也要正确看待这件事情。目前。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已经逐渐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媒体做出的努力是功不可没的。但是在报道农民工“跳楼”讨工资方面。媒体仍然存在一些不足需要反思。  相似文献   

2.
从治理到根治,一张农民工工资保障网逐渐织密织牢。岁末年初,农民工讨薪问题再次受到关注。辛苦打拼一年的农民工们,最大的心愿就是拿到应得的报酬,返乡与家人团聚。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近年来不断加大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力度。  相似文献   

3.
张兵 《民生周刊》2020,(2):25-27
根治欠薪冬季攻坚行动展开后,这个春节,是否能让农民工兄弟们不再因讨薪、追薪而发愁?作为用工大户,很多央企加强农民工合同管理,规范用工行为,开设农民工专用账户,由银行代发工资,优先保障支付农民工工资等,这些做法给广大农民工吃下了一颗定"薪"丸。解决好农民工工资问题,事关广大农民工切身利益,也是央企践行社会责任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郭鹏 《民生周刊》2020,(9):66-67
"《条例》的制定,是近年来治理欠薪工作成功经验的制度化提升,是依法治欠的重要体现和制度保证。"今年5月1日,《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下文称"《条例》")将正式实施。我国有近3亿农民工,工资是农民工的保命钱、活命钱、养命钱,所以,保证他们的辛劳及时获得足额的报酬,"劳有所得,天经地义"。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治理措施。但现实中仍存在一些导致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罗燕 《民生周刊》2020,(2):32-34
"治理欠薪的思路要从帮助讨薪转变为预防欠薪,而预防欠薪最根本的办法就是依据法律支付工资。"春节将至,农民工讨薪又成社会热点,不过,今年更热的是国家治理农民工欠薪顽疾的力度。国务院在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方面推出了大动作,《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日前公布,自2020年5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6.
根治欠薪     
《民生周刊》2020,(2):18-19
临近春节,在外打工的农民工最关心的是能不能拿到工资,回家过个好年。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目前,根治欠薪冬季攻坚行动正在进行中,从中央到地方都在积极行动。国务院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攻坚行动从2019年11月15日到2020年春节前。  相似文献   

7.
2004年,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上到国务院总理,下到各级政府,都对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在这个大背景下,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广播对《黑龙江省农民工工资保障规定(草案)》立法听证会进行了现场直播,把黑龙江省用法制来保障农民工的利益不再受到侵害的做法,进行了全景式的报道。整个直播节目思路清晰、饱含深情,内容多而不乱,具有较强的听觉冲击力和现实指导意义。节目播出后反响很大,此稿也因些获得中国广播电视大奖2004年度广播电视节目优秀现场直播奖。纵贯这篇报道,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8.
通过劳动获取报酬,本是天经地义的事,但在现实中,一些进城务工的农民工通过劳动付出后,并未获得应得的工资,这就是近年来普遍存在的农民工工资被拖欠问题.尽管相关部门为此出台了多项管控措施,但这一问题的症结并不能根除.尤其在每年的岁末年初,农民工欠薪问题更是频频见诸报端.  相似文献   

9.
杨静  王敏 《大观周刊》2011,(18):63-63,15
中央在2003年明确提出。各省辖市要切实做好清欠农民工工资这一社会问题,但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一直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不断演化,本文分析了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就此提出一些建议和措施,希望早日解决拖欠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一位社会学家说,一部农民打工史,就是一部改革开放史。20 多年间,这种大规模的从农村到城市的迁移对国内经济、政治以及社会的各方面发展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前些年因为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屡屡采取极端行动(如在公共场合自杀或扬言自杀等),经过媒体的报道使全社会乃至有关政府部门把它看成是一个急迫的社会问题。2003年末,在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指示下,政府部门紧急行动,为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发布了一系  相似文献   

11.
谢小红 《档案时空》2007,(10):36-37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口的增多,耕地面积的减少,农村劳动力富余,加之城市就业的机会越来越多,越来越灵活,就业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许多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寻找新的就业机会,这就形成了城市建设中一个新的从业群体--城市农民工.关于农民工的概念,专家作了如下表述:农民工,简称民工,是指户籍在农村而到城市做工的一类人群,他们为城市的建设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从专家对农民工概念的表述可以看出,农民工在城市建设中功不可没,理应受到与其他城市建设者一样的尊重,享受同等的待遇.  相似文献   

12.
2002年年底,全国拖欠工程款3366亿元,相当于当年建筑业总产值的19.6%,严重程度远超过想像*2003年11月22日,国务院发出通知。要求从2004年起,通过3年的努力,基本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以及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2003年12月12日,北京集中兑付农民工工资12.6亿元  相似文献   

13.
《新闻世界》2007,(2):6-10
岁末年终,又是农民工该拿钱回家的时候。类似农民工遭遇欠薪的报道,又出现于各类媒体。“辛苦一年,让农民工拿钱回家过个好年!”寒冬中,这个看似普普通通的愿望吸引着上至党和政府、下至普通百姓的目光。关注的目光,让许许多多的农民兄弟感到了浸入心田的温暖。然而,温暖并没能让所有的农民工把钱带回家。“欠薪”、“维权”等仍是这个冬日里颇有热度的关键词。据建设部门提供的消息,在各地政府的努力下,截至2006年10月,2003年年底前建设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总额为337亿元,目前已偿付了336.82亿元,农民工工资历史陈欠问题已经基本得到解决。但是至2006年底,来自各方面的信息显示:目前,全国拖欠民工工资已高达1000亿,建筑企业拖欠工资的比例高达72.2%,仅有6%的民工能按月领取工资。  相似文献   

14.
今年1月,河北省兴隆县发生了服毒讨薪事件.新华社1月30日发出了通稿,原题是<"服毒讨薪"的警示>,副题为<河北一农民工讨要工资被拒服毒自杀事件调查>.稿件于1月31日见诸于各家报纸.这样的通稿,各家报纸或保持原题,或自己拟题,都是允许的.不料有一家报纸,把标题改为<农民工"服毒讨薪"一命呜呼>.  相似文献   

15.
陈力丹  丁冰 《当代传播》2007,(6):113-114
关于农民工讨要工钱的新闻看得多了,似乎可以得出一种报道套路:农民工以各种方式,从合法途径到极端的以自杀相威胁,然后便是政府相关部门反复协调(从温和的握手言和到刑事处理),问题解决.现在看到<宁夏日报>的消息<拖欠农民工工资数百万元被取消投标资格(肩题)中铁三局丢了宁夏市场(主题)>,令人感觉一新.因为它打破了常见的套路,报道角度选取了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严重后果--失去一个省级行政区的巨大市场,告诫拖欠者贪小失大的苦果.  相似文献   

16.
调查     
农民工应该比大学生工资高吗?一项对2012年应届大学毕业生的调查显示,69%的大学生起薪不到2000元。而统计局数字显示,外出农民工月均收入水平是2290元。  相似文献   

17.
2006年春节即将来临,为确保农民工工资的按时足额发放到位,让农民工兄弟过上愉快的春节,从而稳定施工队伍,构建和谐的项目部,日前,中铁五局一处常吉高速 C10标项目部提前做好农民工工资发放情况的清理工作,受到了各方的赞誉和好评。常(德)吉(首)高速公路是国家重点规划建设的西部开发项目长沙至重庆公路过境湖南的重要组成部分,中铁五局一处担负着常吉高速公路 C10合同段的施工任务。目前参与常吉高速公路C10标工程建设的农民工多达数百人,已成为常吉高速公路建设的重要力量,针对农民工来源广、协作队伍多等实际情况,为确保  相似文献   

18.
高压态势、重拳治理之下,欠薪情况得到极大改善。2019年年底,一段河北蔚县信访局长怒斥企业负责人,为农民工讨薪的视频在网络上走红。视频中,蔚县信访局长李海明斥责欠薪企业负责人,"你们欺负农民工""拍拍你自己的良心",这些为农民工撑腰的话被广大网友点赞。第二天,农民工兄弟们便拿到了应得的工资。  相似文献   

19.
刘上峰 《传媒》2003,(4):13-13
时下,农民工工资被拖欠已经成为某些地方突出的社会问题。许多媒体也抓住这一热点问题,开展各种形式的“民工讨薪特别行动”。这些行动无疑具有一定的阶段性的社会效果,譬如一些“老赖”企业因为怕曝光,就部分支付民工工资或口头承诺支付。然而,倘若每到岁末年关,媒体“讨工钱”总是新闻“亮点”,乃至成为“惯例”的话,我认为倒不是一件好事。  相似文献   

20.
罗燕 《民生周刊》2020,(2):22-24
用法治手段治理欠薪顽疾,这让时福茂更有底气了,"恶意欠薪就是跟政府作对,跟法律作对。""我们这里有7条藏獒,它们可能不太听话……"这是时福茂一次代表农民工维权时发生的一幕,用人单位将农民工和律师拒之门外,还进行人身威胁。作为北京致诚农民工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的执行主任,15年来,时福茂代理了1300余件农民工维权案件,为农民工讨回工资、工伤赔偿金近亿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