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民生新闻的概念渐趋成熟,做足做深民生新闻已经成为报媒的普遍共识.作为身处基层的纸质媒体,在强化民生新闻的同时,容易出现表面化、琐碎化、同质化等倾向.《海门日报》注重民生新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丰富内涵,拓展空间,提升品质,立足"小民生",着眼"大民生",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去努力满足广大读者日益增长的新闻需求.  相似文献   

2.
民生新闻作为新闻的关键词,一直是新闻界研究的热点话题.如何正确认识和报道好民生新闻,让它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还有很多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民生新闻作为新闻的关键词,一直是新闻界研究的热点话题.如何正确认识和报道好民生新闻,让它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还有很多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作为主流媒体的各级党报,注重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将视角更多地投向普通群众的民生报道。众多的民生报道多侧面、多角度地反映群众的生活和工作,为党报增色不少。襄樊日报也作出了大胆尝试,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立足民生"就是贴近群众、紧扣民生、反映民意,关注人民群众的民生问题;也是我们党和本届政府施政的突出特点。作为各级电视媒体,我们的工作职责就是大力宣传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自觉地与党和政府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6.
如何做到民生新闻类节目从报道"小民生"向"大民生"方向的转变,无论在内容上、形式上,还是在新闻价值取向上,要从市民身边事,挖掘出值得社会关注、思考的点.以点带面,通过对百姓身边小事的报道,以小见大,彰显民生新闻的厚度、深度和高度.这有助于地方台民生新闻栏目发展,走精品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7.
近两年来,“民生新闻”一词,在传媒界提及率颇高。这个新闻样式.以普通百姓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状态作为新闻表现的来源和视角。以其特有的魅力.在电视传媒特别是城市电视台,抢夺着人们的注意力和眼球。对“民生新闻”产生的这种磁力和热潮,我们一方面应庆贺,另一方面应持冷静的态度对待。  相似文献   

8.
电视民生新闻开创了一种新的电视语态,它在受众话语权的回归、新闻视点的下沉、报道方式上的出新等方面部给中国电视新闻输入了新鲜血液.  相似文献   

9.
强化"民生档案"管理问题琐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并将其作为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基本举措.……  相似文献   

10.
警惕民生新闻的"唯民众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直以来,我们的新闻媒体更多地关注于“国计”,而“民生”作为媒体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显得有些欠缺。民生新闻的勃兴,正是在中央亲民、为民之风日盛、我国新闻业转向以受众为主体以及新闻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共同作用下应运而生的。它以一种新的新闻视角和价值取向,用民众的眼光和话语,表达民众的情感和呼声,反映民声、民意、民情,真正体现亲民、爱民、服务于民的宗旨。  相似文献   

11.
"民生新闻"现象探析   总被引:55,自引:0,他引:55  
近年来,以湖南经视都市频道《都市一时间》,江苏台城市频道《南京零距离》,南京台新闻综合频道《直播南京》,安徽电视台经济频道《第一时间》等节目为代表的一批关注百姓生活、反映百姓生活的新闻节目在收视率和社会反响上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电视界出现了“民生新闻”现象。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成都电视台公共频道坚持民生立台宗旨,深化、强化民生视野,稳步提升民生服务能力.在具体操作层面,该频道知名栏目《成都全接触》拓展民生新闻报道题材,将时政新闻、中心工作等与民生报道有机结合;新整合的民生栏目《民生一拨通》创新报道方式,增强市民的融入感,在西部地区电视媒体中首创的"观众俱乐部社区服务站"由点到面、快速铺开,进一步延伸了电视台的民生服务能力,惠及更广泛的观众和市民.  相似文献   

13.
在党报专刊的办报思路上,现在有一种令人忧虑的现象。这种现象是:专刊与新闻版的地位和作用被截然分割,新闻版姓“党”,是主流媒体;专刊姓“副”,担负着可读性、服务性、有用性等职能,因为新闻特别是主流新闻信息的“自觉缺席”被边缘化,只能作为正刊的一种“补充”而存在。之所以强调专刊新闻的“自觉缺席”,是因为即使是在有的党报专刊办报人眼里,专刊的新闻性也显得不那么重要,他们觉得,抓新闻、抢时效是新闻版的事情。造成这样一种误解的后果是:不少专刊的新闻含量低,含金量更低;缺乏有影响力、引起读者强烈共鸣的优秀新闻作品;编采人员…  相似文献   

14.
如何在唱响主旋律的同时,吸引更多读者的眼球,是党报不断探索和实践的方向.改革新闻宣传,增强新闻的可读性,成为实现目标的一致途径.党报民生记者应运而生,笔者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工作5年来,笔者一直致力于民生新闻的采访报道,有成绩,也有教训,总结起来就是:党报记者需要"经营"民生新闻.之所以用"经营"一词,是想说明采写民生新闻需要用心,用心选角度、用心体会生活、用心策划、用心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5.
民生新闻的民生意识、民生视角、眼睛向下的亲民色彩等,为新闻实践吹来一股清新之风.民生新闻所带来的新闻传播理念的变化形成一个新的"新闻叙事框架".从根本上来说,民生新闻体现了叙事观念的全新转变,即人性化与人本特质.  相似文献   

16.
刘亚 《新闻窗》2011,(3):111-112
民生新闻是关注人民生计,关心市民生活的新闻,当下,众览全国各地新闻媒体,从报纸、电视到广播、再到网络,民生新闻都占据了主体位置,有的甚至占据了半壁江山。可以说,"民生"一词已经成为各家媒体的主打品牌。2010年11月正式改版的《黔西南日报》,从改版之日起更是把关注民生作为头等大事,专门开设了民生板块,  相似文献   

17.
当前全国上下各级电视台的民生新闻节目办得可以说是如火如荼,甚至于县级台也办起了民生新闻来作为第二档新闻,而且开创了县级台  相似文献   

18.
王冰峰  刘西艳 《新闻知识》2007,(10):102-102
民生新闻发源于南京,由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的《南京零距离》栏目首创,时在2002年1月。这个栏目播出几个月后即迅速"走红",受到广大市民喜爱。此后,各地媒体竟相效仿,他们都把民生新闻作为媒体的一个重拳,纷纷开设民生新闻栏目,进行  相似文献   

19.
王雄 《现代传播》2006,(2):34-37
电视"民生新闻"是地方电视台在现有电视体制、收视环境下追求自身新闻理想的一次策略性突围和成功.但它已经显露出内在的一系列矛盾和悖论,突出表现为"名"与"实"、"新闻的量"与"新闻的质"、"市场意识"与"责任意识"等范畴之间的紧张关系.克服上述紧张关系的唯一出路,既不是该种新闻节目样式的惯性发展,也不是完全否定,而是民生新闻的自我转型.  相似文献   

20.
身为媒体人,看到媒体在普通百姓心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自然感到高兴。但是,从整个社会来说,对于媒体记超越自身角色、“越位”帮忙的现象,还是感到了隐忧。[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